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民间艺术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5-01-03 分享:

  一、麒麟舞

a9eb772c-ca25-4b2d-84c9-20e4c31028a1.JPG

11 (1)_调整大小.jpg

  麒麟在中国古代相传是一种形态象鹿,而又有角的动物。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是太平、吉祥的象征。在民间有“麒麟送子”的传说,春联中也有“麟趾呈祥”。由于麒麟是传说中的一种趋吉避凶的吉祥神物,以前无论是祭祀祖宗,还是乔迁新居,或生小孩,娶媳妇等,都要舞麒麟来庆贺。所以在古代,民间艺人多有将其传说中的模样,扎制成道具,以舞动作表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动物舞蹈。

  麒麟队每队大约20人左右,每到各姓宗祠前空地或大户人家的天井上表演时,随着锣鼓乐声翩翩起舞,其摇头摆尾,舐毛搔耳,上山、下山、出洞、采青、翻滚等技巧,大体上与舞龙舞狮的技巧相似。麒麟队的设备一般有麒麟、乐器(唢呐、锣、钹、鼓各一)、武术器械(有关刀、双刀、耙、藤遮、短棍、长棍、长枪等)。舞麒麟很重视蹄,特点是“丁字步”,麒麟总是有一只前蹄抬着的。每年正月初二各村选一队麒麟队集中在学校操场表演(打盘)。表演时,各队先奏乐,后表演麒麟舞;接着拳术表演,先由年纪最小的开始,依次表演;接着双打表演;最后是器械表演,器具有关刀、双刀、耙、藤遮、短棍、长棍、枪等,也是先单人表演再到双人对打。每次表演历时两三个小时,观看者甚多,气氛十分热烈。

  二、醒狮舞


11 (3)(1)_调整大小.jpg
醒狮_调整大小.jpg
醒狮获奖.jpg

  三角镇舞狮和舞麒麟武术活动源远流长,在清朝初期已传入。舞狮,多以南狮为主。主要表达刻画狮子的骁勇性格,多以大幅度的跳跃、跌朴、登高、翻滚过跳投、上高台、踩砂煲、采青等,舞狮子很讲究腿功,要“四平八马”。狮鼓的敲击多为五星或七星。舞狮多在喜庆节日时用来助兴。开场时,醒狮一般都有三进三退的拜见礼,结束时也绕场致谢。三角地区的舞狮多以三星鼓为主,舞文狮,采地青和盆青,一般有配以“大头佛”在头引狮、戏狮,表演各种南派武功。

  三、民歌

  1、咸水歌  

  咸水歌的歌名传说不一,其中有一种说法是,珠江三角洲大片的海积平原被称为咸水田,并称为大沙田。咸水歌的演唱内容较为广泛,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乃至青年男女爱慕之情,无不入曲。无论是涌边艇上,基头田尾,只要有人唱了开头,即使正在田间劳作也总有人接上腔对唱,歌友们一唱一答十分热闹。在表现形式上有独唱、对唱,很少有群唱的表演形式,唱法大致分为长句咸水歌和短句咸水歌。长句咸水歌在唱法上把较长的歌词内容采取不同的音律,上句可以无限地加上衬句,以增强表现力,尽显妙趣横生、淋漓尽致的风格,一气呵成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短句咸水歌的表现形式则较为自然,其唱法分为上半句和下半句,而每上半句的开头都唱“妹呀好呀哩……”,下半句结尾唱“呀啰呀哩”,这种传统的唱法一直保留至今。唱咸水歌要有“急才”,没有预先备好的歌词,演唱者即兴而作,称之为“爆肚”。

无标题.jpg

  2、高棠歌

  在大沙田地区,男女双方结婚之日,多在祠堂或祖屋大堂举办宴会,婚宴上有拜高堂、坐高堂习俗,以相邀亲友饮酒作乐,新郎邀请亲友或长辈喝茶敬酒,此歌初为“高堂歌”后来借用海棠花的“棠”,表示追求荣华富贵的意念,故改为“高棠歌”。除了广泛应用结婚庆祝外,还应用于男女青年谈情说爱,这种以唱民歌来表示爱慕之情的方式,用以斗智、说理,向对方了解情况,测试对方知识、思想品德、文化生活等。高棠歌四句一小段,第一、二、四句押韵。所以第一句以押上平声音韵,二、四句押下平声韵为宜,但实际上水上人唱高棠歌并不严格遵照粤语歌曲“问字找腔”的规律,各种声部的字都可以通押。高棠歌的演唱有长句与短句之分,短句如上述,长句则更自由、更豪放,泼辣而具野性。

b7456ce0-560b-4340-b44a-1fc3566289f8.JPG

  

  3、龙舟歌

  龙舟是民间的一种通俗易懂的说唱艺术,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中叶,流行于广州方言地区。早在民国初逐渐传入三角。这是沙田地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主要道具有三件:一只小龙舟、一个小鼓、一个小铜锣,边唱边敲打;歌谱有一定格式,押韵,歌词则以喜庆盛事为主,内容多以谐趣故事及反映人民生活为主。它的唱腔顺口流畅,有节奏规律。每到春节后的年初二至初六,就有人上街唱龙舟,手拿龙舟,边唱边敲鼓,穿街过巷,挨家逐户上门唱龙舟,唱上几句或是一、二段新春佳节吉利颂词式短篇,内容是自编自唱,随后户主给予“利是”,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96b7f772-bd72-471f-8ad8-838cfc988df6.JPG

  4、咸四句

  咸四句的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代已有,多流行于中山、番禺、顺德等地,是女性唱的多。在旧中国的农村妇女,深受旧中国封建礼教的束缚,社会地位低微,其实咸四句是当时农村妇女的一种自叹,又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名“咸四句”。这歌适合于红白事,有时在工闲时也喊上几句,喜事多在嫁女出门的时候,女儿用“咸四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和依依不舍之情,这个风俗到了上世纪80年代已逐渐减少;白事多用于守孝、“诵经”或是送殡前的时候,家人用“咸四句”表达对死者怀念之情,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