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做客《周五民声直播室》
增创发展新优势 提速深中一体化
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给中山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作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火炬高新区如何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助产业基础雄厚的中山和科技创新领先的深圳同城一体化?3月8日,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做客由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周五民声直播室》节目,就相关话题与听众互动交流。
据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钟剑介绍,作为全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火炬高新区一直以来都在积蓄发展优势,全力把握深中通道通车重大利好。一是当好珠江口东西两岸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在“六个一体化”方面对标深圳、全力提升。二是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坚持练好“内功”和“外功”,在“东承”战略中奋勇当先、主动作为。三是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作用,着力实施科技创新活力提升、产业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提升、治理能力提升和民生保障水平提升五大行动,打造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
自从“深中一体化”概念提出后,火炬高新区就在积极对接深圳,譬如去深圳召开招商大会,瞄准深圳“20+8”产业靶向招商,加速土地整备工作、全面优化“东承”产业承载空间等。2023年,火炬高新区新签约项目中,来自深圳的项目有13个,计划投资额近50亿元,数量占新招引外来项目45%,投资额占新招引外来项目29%,涵盖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光电信息、电子信息等领域。深圳已成为火炬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的主要来源地,深中产业链协同成效初显。
火炬高新区还提出加速推进“湾区光谷”“湾区药谷”“湾区智谷”三大实体产业园,吸引深圳产业资源要素流入,力争三大主导产业早日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火炬片区统筹中山港及民众街道,形成较为集中的土地资源承接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工改”大大增强了承载的能力。据统计,2023年,全区拆除整理低效工业园用地面积1560亩,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目标;全年累计推动“工改”项目动工62个,用地面积1858亩,相当于中山港街道2015年至2023年新供产业总用地面积1.8倍;按照“边建设边招商”原则,已招引优质企业71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超10亿元企业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