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下滑挣钱难●产品滞销生存艰●成本急增病虫多●自然灾害损失重
一度作为中山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中效益最好的核心产业——花木产业正或陷入困境,从政府主管部门,到镇区再到企业,都对快速发展的花木业背后隐藏的问题忧心不已。今年花木的滞销更让这种担忧逐渐变成现实。7月中旬,农业局召集花木业种植代表分析全市花木产业发展,共同探讨花木业的走向。目前,我市花木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营成本显著上升、扩张过快、品种盲目跟风、销售渠道不畅、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待提高等。正如海枣椰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所说,花木行业正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目前处于从峰顶向下探底的过程中,因此,该调整时就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销售同比下滑30%市场需求萎缩
近年来我市花木产业发展迅猛,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1.3万亩,销售产值不断增加,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在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等大规模市政绿化用苗需求和房地产绿化项目集中上马等多重利好因素拉动下,2011 年中山的花木年销售额达到25.7亿元,与2009年的10多亿元相比翻番。中山已经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花木集散地之一,也成为中山农业产业中效益最好的核心产业之一。据农业局的调查统计,我市目前花卉苗木产业平均亩净利润在1.3 万元左右,其中盆景栽培的利润最高,平均亩年净利达2.6万元;绿化苗木、鲜切花、袋苗种植的平均亩年净利在1.3万-1.5万元左右;盆栽植物类和草坪草种植的平均亩年净利约6000多元。另外,我市从事中高档、大胸径绿化乔木假植的农户的经营利润更为可观和难以估算。
但是,对于花木业种植者来说,今年上半年,花木业遭遇的市场命运可谓是“急转而下”。受困于去年开始的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严格调控政策,房地产行业大幅受挫,花木行业作为房地产下游产业,市场需求大减,再加上经过了2010年“亚运年”和2011年的“大运年”后的广州和深圳的市政园林绿化改造工程已趋饱和,直接导致了从今年年初起中山花木市场整体下滑。据广东花木网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6月,中山花木行业整体销售量同比下滑30%左右,销售额也是负增长,预计今年下半年的下滑趋势仍然继续。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部分中小规模花木场正面临着产品滞销情况。对此,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担忧:“花木业属于高投入行业,农户投入那么大,土地租金那么高,不要说多年产品滞销,就算两三年产品卖不出去,光是租金、人工等费用都可能让花农走上破产的道路。”
“花卉园艺业的长远发展受限于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花卉园艺业是配套产业而非主导产业,我公司目前对明后年的业务发展还未看得清,不像往年我们到这个时候都手拿着许多下年的业务订单。”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桂昌对此表示。
四大问题导致花木业陷入困境
>>>困扰一:花木场经营成本显著上升
【受地租、人工和农资投入快速增长等因素引起的花木场经营成本显著上升让花木种植者成本不断上升。在这其中,地租上涨最快,人工次之,农资材料第三。】
据广东花木网的有关资讯数据显示,从2011年起,中山境内交通和位置好的新公开竞投的苗圃用地年租金就已经达到平均2万-3万元/亩,目前中山各镇区的花木场地租平均已经达到约5800元/亩/年。去年10月28日,横栏镇三沙村将承包期即将到期的面积为4-8亩不等的40块种植花木用地共229亩公开发包,最后的发包情况是:最高每亩4.25万元/年,最低1.5万元,平均24569元。同时,租金每5年递增10%。
其次,人工支出占经营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用工成本连续3年均以每年20%左右的幅度上升。据了解,现在花木场雇请工人较难,特别是有技能的工人待遇要求逐年提高,请一对外省夫妇需要4000-4400元/月,请一个临时工约100-200元/日,比去年提升20%以上。再者,化肥、农药等农资材料价格年年攀升,进一步挤压了花木场的生存空间。由于经营成本的快速上涨,我市大部分花木场都采取提高花木售价的方式应对成本压力,结果不但抑制了用苗需求,而且反过来导致了花木销售利润下降。
>>>困扰二:花木种植业缺乏长远规划
【目前,我市小规模生产的农户占很大比例,他们信息不灵,低值、低档产品多,见到某品种销售好,一拥而上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正因如此,这些“大路货”难以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出口产品极少,影响了花木产业更大的发展。】
横栏镇副镇长梁健强表示,横栏花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面临着花木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花木品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常规苗木偏多,‘大路货’种植面积大,而高档花卉、苗木、盆景偏少;二是小规格苗木偏多,而中、大规格苗木偏少;三是老品种、低档次常规露地苗木偏多,而新品种、高档次,以及节日活动用的室内观赏性花木偏少。”
这在各镇区是一个普遍现象。市农业局种植科科长万国富表示,目前我市花木生产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特色品种少的现象,导致量多价低难销。“高付出低质量的花木品种必定被淘汰,现在中南六省1000多万亩的花木种植面积上,很多品种都是重复的,优质和高附加值的品种很少。”神州木兰园董事长朱开甫在会上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数据显示,2011年中山市的花木产业种植面积接近12万亩,与2005年相比不止翻了一番。近一两年新增的种植面积中,以小叶榄仁、盆架子、尖叶杜英等品种的种植面积增长最多、所占比例最大。种植规模快速扩张的原因与前一两年的飞涨行情密切相关,若花木市场能继续保持兴旺,快速扩张带来的市场库存也能基本消化掉,但在今年花木行情遇冷、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山市的花木库存压力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给未来的花木行业发展埋下了定时炸弹。
一方面是种植品种的大众化,一方面是较低水平的销售模式,使我市的花木业产销均出现问题。在销售方面,目前,我市的区域性市场没有完全建立,行业协会、市场中介和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组织尚未成熟,技术、信息、流通等专门服务不够到位,导致花木生产在产前、产后、产中均缺乏信息资源、科技服务和信息组织。
>>>困扰三:病虫害难防治技术很落后
【农业科技在花木产业的应用较少也是制约花木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小榄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花木产品来源多,有进口也有国产的,病虫害日益增多,建议对主产品的秋枫、樟树的白蚁等作预测预报,减少盲目用药,以免污染环境、增加成本。】
“目前花木病虫害防治技术和10年前相比没有实质性进步。”市海枣椰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具体解释,以加拿利海枣种植遇冷为例:加拿利海枣的观赏价值非常高,目前的市场价格也很高,为1.8万元/米杆,若水肥管理好,种植10-15年的加拿利海枣杆高能达到3米以上,那么一株就能卖到5万元以上。“但这几年来,中山几乎没有花场新种加拿利海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该品种的红棕象甲虫害到目前为止还是无法有效防治,以前种植的加拿利海枣大面积被红棕象甲危害致死,因此,目前中山市场上的加拿利海枣虽有价有市但无货可供。”
除此之外,还有对危害多种棕榈科的枯萎病的防治技术也是 “十年如一日”,各种所谓的有效农药,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防治效果,只是延缓了华盛顿葵的死亡时间而已。又如,我市棕榈大多采用移植的办法,外来品种的引进带来新的病虫害,严重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和产量。防治成本较高,普通农民无法承担这项支出,加上缺乏专业人才对疫苗防虫、药物防虫等知识技术的普及和指导,造成我市苗木种植业的防虫害能力弱。
吴桂昌表示,花木业应该有更多的机械和科技支撑。他说,目前,我国花卉园艺业的产销尚处于粗放型,商品生产规模化不足,缺乏标准化,机械化应用不足,尤其是缺乏小型园艺机械和科技支撑。例如我国花木生产的品种还是依赖原生种和野生种,尤其是大树经营依赖“老祖宗”的积累,而欧美各国早已是园艺品种化,他们的商品苗木是半机械半自动化生产的,各种设备、机械和资材的配套很完善,这对产品的国际化是十分有利的。“相反,我们的出口极少,产品在国际上没有显著的竞争力。”
正如吴桂昌所说,目前我市苗木产业尚处于技术管理粗放阶段,大多数绿化苗木生产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缺乏新品种培育、繁殖、推广,生产、经营、调整和出圃、包装、运输等环节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现代高效、产业配套的经营管理体系。目前我市没有专门的苗木花卉科研机构,更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主要靠企业聘请专家,校企挂钩少,科技含量不足成了制约我市苗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镇区建议,应该加大扶持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加大花木喷淋、挖树机、喷药机等农机具的补助额度和扩大补贴项目,如花木大棚、容器栽培补贴等,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应用。
>>>困扰四: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前不久“韦森特”肆虐,中山花木业损失惨重,农业主管部门和部分重点镇区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多日守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户恢复生产,降低灾害。】
记者了解到,有的花木场被台风吹倒的花木达70%,有的花木场甚至90%以上的花木都被连根拔起。一般几十亩的花木场,损失都是数十万元,如果树种贵的话,损失更高,令花农们苦不堪言。“如果能够买保险,就不至于这样完全看老天‘脸色’了。”板芙镇一家花木场的老板张生望着眼前东倒西歪的苗木痛心地对记者表示。
和其他农作物一样,花木种植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病虫害等,而中山是一个台风多发城市,几乎每次台风袭击过后,都给中山市的花木种植造成重创,大量假植苗木、配套生产管理设施等被刮倒,苗木被淹、树木枝断皮破等现象在每次台风雨过后都会出现。因中山市还没有建立起花木种植风险补偿机制,面对这些惨重损失,花农只有自己承担,容易血本无归。
市海枣椰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因此建议,尽快引入花木种植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推出花木种植方面的保险产品,降低自然灾害对我市花农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为中山市花木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我市花木产业如何做出特色?
解决中山花木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市农业局正是意识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性,已多次通过走访企业、召集企业、镇区开会的方式商讨花木发展大计,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措施,比如引进新品种,加强技术培训、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等。农工党中山市委会也曾就此提出重点提案《关于科学规划,大力扶持、培育华南地区较大的绿化苗木市场的建议》。业界和主管部门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中山花木业如何合理规划,特色发展?
“花木产业进入了发展瓶颈阶段,各相关镇区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运筹谋划,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优化结构,高标准规划发展花木业。”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树立品牌、以质取胜”为策略,在特色化上下工夫,可以探索由协会或农业部门牵头注册中山花木商标,实行全市统一品牌,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桂昌表示,当务之急是加强花木业的营商环境建设,目前我市花卉业总量很大,名声不少,但由于缺乏长期规划,缺乏对营商环境的规划和建设,所以尚未能更好地发掘中山的特色,“如何发掘特色,这是一个长远的课题。”至于营商环境的改善,吴桂昌表示,包括市场设施的配套建设,销售市场交通网络的完善,优化园艺品种的引进开发应用,小型农机等机械与装备的推广与普及,都需要做出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安排。“营商环境变好了,才能更好地发挥特色。”
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在重点提案中建议,可以结合旅游,发展具有我市特色的休闲农业游。比如将苗木销售与旅游业相结合设计一条贯穿各苗木种植镇区的参观固定路线,集休闲旅游、植物科普、参观采购苗木和体验农家生活为内容,发展休闲农业游。另外可以建立家庭园艺业消费服务网络。近年来为适应国内市场新需求,新兴家庭园艺应运而生,如盆景插花、适宜家庭种植的盆景种子、农庄(单位、场所)所需美化环境用花木产品等,可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产品,以需求反向引导生产,扶持产销花木的企业开拓新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