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神湾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部署,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8”行动任务,持之以恒抓好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稳预期、提质效、促发展、惠民生方面的作用,为神湾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在2023年群众安全感调查中,我镇排名全市第二。现将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切实强化思想引领和组织领导,高位统筹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好法治建设“领航舵”。神湾镇党委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领导责任,镇政府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的主体责任。根据人员变动和工作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架构,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多次组织全面依法治镇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法治建设相关工作要求,把法治建设列入镇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强化贯彻落实,让法治建设部署落到实处。修订《2023年神湾镇全面依法治镇工作要点》等文件,部署安排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责任保障。切实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通过压力传导机制形成对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的持续性倒逼,明确将依法履职的能力纳入干部管理评价体系。镇党政主要领导坚持对法治建设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多次亲自参与重大案件协调和案情分析,全年共组织重点事项涉法研讨会150余次,依法化解重大历史遗留问题5项。三是注重法治思想教育,为党员干部“划红线”。坚持把加强法律培训和法治宣传作为提升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部门办公会、法治讲座、依法行政报告会、学法考试等多种形式,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宪法、民法典、行政法等法律法规。镇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髻山学堂”法治宣讲课主讲,从全镇的高度剖析现阶段神湾法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依法行政对党员干部提出具体要求。
(二)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机制,依法行政效能稳步提升。一是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保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根据实际修订《神湾镇党委“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切实完善我镇“三重一大”事项的酝酿决策、集体决策、执行决策以及监督管理程序,明确决策不当的责任追究。本年度共召开党委会39次,审议议题450余项;召开镇长办公会议15次,审议议题115项。连续开展63期跟踪督办,进一步提高各职能部门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有效全面落实。二是完善合法性审查制度,切实发挥“法治体检”的“问诊把脉”作用。印发《神湾镇关于进一步加强合法性审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完善送审、审核、意见反馈等具体合法性审查流程,保障合法性审查工作高效、专业、灵活开展,有力确保政府决策合法合规,各项事务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在“两违”清拆、重点项目推进中突出法治保障作用,为项目引进、落地提供强有力法律保障。对“工改”、“百千万工程”、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重大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共出具法律意见书191件,提供相关咨询480余次。三是健全监督制约体系,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突出党内监督,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向党委报告制度,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及其派出机关的监督,切实整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拖乱”问题。全年镇纪检监察办立案7宗,收缴违纪所得11.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7.61万元。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严格按照规定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认真执行人大的决议和决定。本年度共办理市、镇人大代表建议46件,办结率、满意度均为100%。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规范应诉工作,严格遵照《中山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工作规则》等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全面落实政务公开,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平台强化重大政策、规范性文件及重点领域信息的主动公开力度,今年在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目共发布信息709条。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2份,备案率100%。依法依规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本年度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8件,均在法定期限内答复。
(三)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一是依法破解土地瓶颈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在充分依法研判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善用府检联动平台,整合全镇法治工作力量,通过再审程序依法收回辖区内闲置14年的628亩连片工业用地使用权,让多年整改而未见成效的审计问题迎刃而解,土地瓶颈取得历史性突破,敢于担当、善于用法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的经验做法获市领导高度肯定。在处置国财流失问题上敢于动真碰硬,依法提出诉讼推进400多亩的砂石堆放场特许经营权收回。首创全市“单一主体归宗”工改标杆项目,实现全市首宗集体地“拿地即动工”,第一个出台镇街层面的“工改”改造升级项目奖励方案,共成功整备土地484亩,推进动工“工改”项目13个,在建厂房总面积39万平方米,为优质企业落户提供广阔空间。二是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让数字政府建设慧政惠民。不断扩大“政务圈”,缩小群众“办事圈”。推进“一门式”全覆盖标准化建设,开设工程建设并联审批窗口,不断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助力工程建设项目落地提速。深化“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围绕企业、个人 13 个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实现“一窗受理”,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实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自助办理、并联审批等制度机制,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红利。三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行政执法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准确把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新形势,建立健全重大执法案件会商制度、跨部门执法联动协作制度、案件移送交接制度、案卷移送不规范通报制度和倒查问责制度等。从严从实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建设,通过部门交流、业务培训等切实提升执法实操水平,锻造一支品德过硬、素质过硬、业务过硬的执法铁军。实行“综合查一次”执法改革,缩减检查频次超30%,增强综合行政执法的协同性、高效性。全年行政检查2448宗,行政许可3025宗,行政处罚115宗,处罚金额341.31万元;完成违法用地整治192亩,违章建筑整治22600平方米。四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再升级”。不断优化“商会+司法”运作模式,切实发挥镇“商(协)会公共法律服务驿站”的牵线搭桥作用,依托现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为商(协)会会员线上、线下解答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根据实际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镇领导多次“做东”举办政企座谈午餐会,面对面提诉求,实打实解难题。今年共召开政企座谈会5次,领导干部走访企业达20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证合证、增资扩产、融资等各类困难38项,其中现场解决15项。以“党建引领·律企同行”结对共建行动破解两新组织在转型升级、工改、国际贸易、劳资关系等方面的疑点难题,推动两新组织“1+1+18+40”法律服务全覆盖,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学互鉴的良好格局。
(四)聚焦多点发力、示范引领,基层依法治理成效不断显现。一是夯实纠纷排查化解平台,促进多元纠纷实质性化解。依托“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顾问+网格员”管家式“大调解”平台,借力“庭所共建”,发挥联动联调、资源共享、纠纷互调优势,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复调联动、法律宣传咨询等工作,推动多元纠纷实质性化解。今年镇村两级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4宗,调处成功率100%,案涉金额达263.67万元。同时以科技赋能“小网格”,释放矛盾排查化解“大能量”。通过“粤平安”等小程序将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在矛盾排查化解方面发挥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作用。今年共出动专职网格员2280余人次,排查化解治安、消防等各类安全隐患633处。二是做强多元普法宣传平台,助力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升。通过举办法治讲座、文艺汇演、普法短视频、发放普法手册、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法律问题解答等符合群众需求、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向群众宣传普及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与市民政局、市检察院联合举办“缤纷法治嘉年华 检爱同行伴成长”法治嘉年华等活动,用“法治知识大比拼”“给检察官的‘悄悄话’”等寓学于乐的形式,让纸面上的“法”、案例中的“法”,转化为未成年人笃信笃行的法治信仰和法律意识。今年累计组织开展普法进村居线上和线下宣传活动200余场次,覆盖群众达9500余人次。三是依法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以法治之力赋能乡村振兴。本年度共培育“法律明白人”36人,“学法用法示范户”2户,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让村民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神溪村在全市率先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改革试点,通过法定民主程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指标,将“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实现从“一边看”到“一起干”转变,乡村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二、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2023年神湾镇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当前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任务重、情况杂、涉面广、流程多,且各执法成员单位的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要求等有所不同,统筹运用综合执法队伍和各专业执法队伍的能力有待增强。执法流程规范化水平不足,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场所尚需进一步强化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二是干部队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个别干部缺乏对法治思维、法律方法的重视。部分干部对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的法律规定理解不够全面、掌握不够细致、运用不够灵活,对工作中的业务问题未能准确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定性分析、风险研判。三是法治宣教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发力。目前宣教形式仍然主要停留在活动开展,普法工作的感染力、渗透力有限,形式还不够丰富,探索创新不足,涉及面不够广泛,日常普法宣传还是集中在法律条文解读方面,在宣传的广度、深度、力度上还需进一步强化。
三、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之年。神湾镇将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一是强引领,不断夯实党员干部法治意识和用法能力。把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干部队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切实做到在法治的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二是强机制,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充分发挥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联动作用,健全部门协调协作机制,细化权责清单、优化综合执法流程及联合执法方案,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行政执法单位职责、任务、工作程序,凝聚综合行政执法合力。强化合法性审查机制对政府事务的把关作用,提升送审部门自行把关意识,进一步优化审查机制和法律顾问服务机制,切实提升合法性审查质效。三是强创新,不断探索法治建设载体。全力打造“看得见法治之美,听得见法治之声,找得到法律服务”的法治建设新格局。以筛选“典型案例”“成熟案例”为普法工作重点,强化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思维。全域统筹,探索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小镇,让法治文化打开全域旅游发展新空间,将法治元素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打造“法治情侣路”等特色产品,实现“自然、人文、法治”三融合,使“法融于景、赏景学法”,实现法治全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