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政务动态

聚焦“百千万工程”|加快典型村培育,三乡有实招 !

信息来源:三乡发布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5-01-07 分享:

  典型村创建培育工作是“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直观展现“百千万工程”成效的“重要窗口”。三乡镇聚焦典型村培育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小切口”,积极探索典型村梯度培育路径,一村一策发展特色产业,稳步提升村容村貌,以典型村建设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聚焦“党建引领” 组织推动有“力度”

图片

  又到周六,乌石村党委联合市“百千万工程”镇村工作队、驻村组、“双联双助”结对单位等约100人,开展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大家重点清理沟仔尾东巷闲置地积存的杂草、垃圾,对德昌大街、接源大街进行冲洗,持续清理万里路绿化带杂草,让“一方干净”带动“全域整洁”。

  典型镇村培育是“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三乡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持续补短板下功夫,典型镇村培育呈现新气象。截至1月4日,三乡镇共清理闲置农房侨房41栋,闲置宅基地165块,清理公共空间551 处,清理“三不管”地带17处,拆除乱搭乱建120处,农房美化提升193 栋,镇村风貌得到显著提升。

  另外,三乡镇充分发挥“两企三新”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两企三新”组织党员、志愿者,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重点工作开展攻坚行动,助推三乡“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图片

  泉林旅游山庄党支部主动拆除园内350平方米旧锌铁棚,对园内建筑物旧墙进行翻新,在草地重新铺上400平方米的新草皮,进一步提升园内形象。心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主动拆除厂房间连接的铁天桥,解除天桥年久失修坍塌的隐患风险。

  目前,三乡镇通过建立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机制,强化村民、乡贤、侨胞、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度,已发动超300家企业、5个商协会、12家银行参与“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获得捐资捐物超6800万元。

聚焦“规划先行”,典型培育有“高度”

图片

米立/摄

  走进雍陌村,村道干净整洁,河涌边鲜花盛放,游客们在村中打卡拍照,村民悠闲地散步聊天,一幅和谐美丽的乡镇画卷缓缓铺开。

  雍陌村是第一批“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围绕典型村培育标准,雍陌村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谋划,科学制定“施工图”和“时间表”,确保典型村建设高效推进。如今雍陌村经过活化利用提升改造,乡村颜值大大提升,彰显三乡美丽乡村风貌。

  作为第二批“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培育对象的塘敢村,在乡村风貌提升上不断发力。冬日里,沿着塘敢村门前大街行走,可以看到,一座座旧农房正焕发新颜。污黑开裂的墙面经过清洗、抹灰、粉刷、喷涂,破旧的锌铁棚也被拆除,大幅提升了村容村貌。

  村民谭婆婆今年已93岁了,她的房子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单层老农房,看着自家房子焕然一新,她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说:“大家一起努力,把一条街的房子都修得漂漂亮亮,今年春节,我是在新房子里过年啦!”

  塘敢村驻村第一书记冯俊伟表示,为提升农房风貌,塘敢村采取“政府出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资本出一点、村民出一点”的模式,投入了约100万元,对门前大街的37户农房进行提升,系统改造房屋外立面,拆除房前屋后的锌铁棚,打造塘敢村的美丽“封面”。

  三乡构建“1+4+N”典型村培育三级梯队,即1个第一批典型村先行示范、4个第二批典型村稳步推进、其余12个村居对标打造的发展梯队。通过量身打造典型村培育和建设方案,三乡集中力量建设雍陌—塘敢典型片区,稳步推进典型村建设项目共83个。

聚焦“提质增颜”,人居环境有“温度”

图片

  雍陌村的古祠积厚堂前,雍陌河水缓缓流过。白云、蓝天和繁花似锦的树木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时间都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驻足欣赏美景的游客不会知道,这里之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以前的雍陌河很臭的,我住在河边,夏天都不敢开窗。”雍陌村民何惠琼回忆。短短两年间,原来黑臭的雍陌河“脱胎换骨”成亲水景观,这里治水到底使用哪些高招?

  “雍陌河的主要污染是生活污水,我们先进行了截污,然后再推动岸线整治,提升沿河绿化和道路,改善人居环境。”三乡镇治水工作负责人表示,雍陌河水体治理始于2021年11月,针对生活污染源,整治思路按照上游溯源、能分则分,分流为主、截污为辅的原则;整治措施包括控源截污、河道清淤、源头治理、岸线整治等;完成雍陌河“美丽廊道”工程,推动雍陌市场至招商路段约764米的岸线整治,包括驳岸修补、栏杆增设、绿化美化、功能照明等内容。

  三乡大力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清理农村环境“黑点”超1万处,完成8个涉农村(社区)农污治理工程,累计新建污水管道114公里,打造群众亲水乐水新空间。

  在塘敢村,沿着“仙萝田园”的绿道往村里走到门前大街,可以看见“美丽庭院示范街”的巨大装饰。中山市“美丽庭院”获得者郑美新正在给小花园里的花朵修剪枝叶,庭院内各类花卉造型各异,绿植盆栽生机盎然,让人心旷神怡。

图片

  “党员干部带动我们村民种花,种得漂漂亮亮的,每星期六也有义工来搞一下卫生、拔一下草、淋一下花草,现在我们每个庭院都很美丽,家家户户都好漂亮。”郑美新说,她不仅建设好自己家的庭院,还积极带动村民参与到“巾帼四小园”志愿管护队,引导家庭主动承担房前屋后管护责任,自觉维护村内绿化带和“四小园”等,动员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

  以“农房美”“庭院美”推动乡村美,目前,三乡镇已完成农房风貌管控提升318栋,建设“美丽庭院”1006户、“四小园”269个,成功打造3个省、市美丽庭院示范村,雍陌村形成以古旧青砖屋、明清祠堂为代表的岭南特色建筑集群。

聚焦“产业支撑”,文旅融合有“深度”

图片

  产业发展是典型村建设的关键。三乡镇深入挖掘本土资源禀赋,围绕古村古巷、田园风光、红色文化等主题打造特色村落,结合桥头大米、雍陌蔬菜、白石畜禽养殖3个省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在投资超1000万元建设的石岐鸽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排排整齐排列的采用自动化养殖的石岐鸽舍映入眼帘,无数鸽子在规模化的鸽笼里扑棱着翅膀,场面壮观。

  石岐鸽现代农业产业园从工厂自动化升级、预制菜加工研发、餐饮文化及体验推广等6个项目,积极探索出“生产+预制菜+文旅”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形成“技术支持+标准生产+产销一体”的产业格局。在石岐鸽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下,约有200户农户饲养种鸽增收创收。

  此外,三乡镇还推出各具特色的村级精品路线18条,探索形成休闲生态游、历史古村游、红色文化游、名人故居文化游等多个业态。通过不断优化、拓展文旅布局,串联郑观应文化展示区、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主题公园、中山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等节点,三乡镇打造了“人文+红色+康养”的综合文旅模式,引入咖啡、文创、研学等新业态20个。


采   写:柳志醒

美   编:林庆源

编 辑:杨韶艳 李博宁

责 编:邓菲 罗越衡

编 审:艾立强

素材来源:党政综合办公室 南方+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