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2022年中山市两会政府系统建议提案议办理工作,按照“能公开尽量公开的原则”,现公开《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46号建议的会办意见》《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47号建议的会办意见》《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133号建议的会办意见》《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135号建议的会办意见》《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20号议案转建议的会办意见》《坦洲镇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213号提案的会办意见》。具体会办意见如下:
一、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46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为配合市政府决策部署,我镇原则上支持该项目建设。茅湾涌整治河长9.95千米,工程措施主要为拓宽、清淤、堤防达标。其中坦洲镇主要涉及三乡坦洲镇界至龙塘水闸段,龙塘水闸至江州涌段,江州涌至前山水道段,合计8.15千米,征拆投资达78000万元。茅湾涌拓宽整治工程作为系统工程,建议市级层面推进项目建设,统筹调度征地拆迁工作问题,解决征拆资金来源,加快项目推进。我镇同意在大涌出口新建大涌口泵站、马角出口新建马角泵站排涝至外海的建议。茅湾涌防洪排涝整治工程作为解决茅湾涌流域,特别是三乡镇每逢强降雨就容易内涝的重点工程,是2022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进实施的重要项目,其中分期实施项目涉及新建大涌口泵站和马角泵站,我镇支持坦洲镇排涝方案建议,将积极配合开展该项工程。
二、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47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我镇同意并支持加快推进坦洲镇德溪路延长线建设的建议。经咨询人大代表,建议中坦洲镇德溪路延长线应为德溪路西延线,现名为西环高速坦洲连接线。自2018年12月,我镇先行开展坦洲镇德溪路西延线项目推进工作,推进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地形图测量的前期工作,明确了德溪路西延线的通道功能及通道走向。2019年3月,在推动德溪路西延线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重难点:一是德溪路西延线途经地区主要为农田保护区,缺少土地规模指标,部分路段占用基本农田;二是德溪路西延线为区域性交通主干道,技术等级较高,建设规模较大,资金筹措困难,我镇向市政府请示建议将德溪路西延线项目作为西部外环高速公路连接线共同建设。随即,中山市政府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请示有关事项。
2020年1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同意将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南延线和坦洲连接线纳入中山西环高速公路项目实施(德溪路西延线更名为坦洲连接线),现由贵局推进项目实施。据了解,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于2021年1月19日出具《关于印发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南延线工程(含坦洲连接线)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可研修编。我镇将积极配合贵局推进项目开展,落实镇街责任,为项目推进提供便利条件。
三、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133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为切实开展好坦洲快线和G105国道优化镇村衔接和营商环境相关工作,防止利民工程变成扰民工程,建议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事务中心对我镇各村居、企业、小区上报汇总的关于坦洲快线和G105国道项目施工路口、噪音、排水等各方面问题进行调研,研究妥当解决方案,让坦洲快线和G105国道真正成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大动脉。
我镇采纳该建议,针对各项问题,现将有关调研结果反馈如下:
(一)坦洲快线
1.建设过程中,由于坦洲快线进行快速化改造,桥底道路设计中,大量与沿线村居连接的掉头口以及过街通道被取消,导致沿线村居被道路分隔,出行需要长距离绕行,对群众和厂企生产生活造成不便。
目前坦洲镇辖区范围内,坦洲快线快速化改造1.7公里,桥底道路沙坦南路设计中,掉头口位置有沙坦南路与前进四路交汇处、沙坦南路与坦洲大道交汇处及沙坦南路与坦洲出入口连接线3处,可满足坦洲镇沿线群众和厂企生产生活日常使用。
2.由于桥面车辆行驶速度较快,产生噪音较大,对距离坦洲快线较近的小区影响较为严重,群众存在较大意见,不利于我镇打造宜居宜业人居环境。
根据2022年4月25日召开人大建议第2022133号现场视察与座谈会,坦洲快线业主单位明确对沿线进行噪音监测,根据监测报告结果对噪音超标房屋加装隔音窗。
3.坦洲快线施工,对新圩、茅湾等沿线村居排水产生不良影响,导致频繁出现内涝水浸等问题,严重影响群众和厂企的生活。
根据2022年4月25日召开人大建议第2022133号现场视察与座谈会,新圩、茅湾等沿线村居排水不良原因需坦洲快线施工单位到现场核实。我镇建议由坦洲快线施工单位对沿线排水渠及排水设施进行核查,若因施工原因造成堵塞或损坏,立即修复。
(二)G105国道
G105国道沿线均无进入坦洲辖区范围内,针对G105国道问题,我镇建议由主办单位与其他会办单位调研解决。
四、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135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茅湾涌区域防洪排涝项目的建议。茅湾涌防洪排涝整治工程是2022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进实施的一个项目,项目旨在解决茅湾涌流域特别是三乡镇每逢强降雨就容易内涝的问题,为配合市政府决策部署,我镇原则上支持该项目建设,以提高南部片区整体的防灾减灾能力。
坦洲镇地处中山市最南端,除镇境内汇水面积229.71平方米外,还需承接上游五桂山、三乡部分涝水,建议以“一盘棋”思想综合考虑内涝问题,整体提升南部片区的排涝能力。该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三乡镇内涝问题的同时,应充分论证现有茅湾涌防洪排涝整治工程技术方案对坦洲镇的影响,同步提升坦洲镇排涝能力,形成整个南部片区排涝的整体合力。
五、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20号议案转建议的会办意见
(一)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部署,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中山核心城区以文旅为特色的竞争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中山核心城区旅游业交流合作与协调发展,繁荣发展中山市文旅事业和文化产业,制定扶持相关政策。我镇同意并支持该建议。
(二)关于积极推送、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宣传“伟人故里,名城中山”、美丽精品中山的建议
我镇采纳该建议。我镇将擦亮咸水歌非遗文化品牌,加大对中山咸水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育和发展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组建中山咸水歌艺术团、“轻骑”队,打造“中山咸水
(坦洲)文旅季”,开展“咸水歌大赛”“非遗传承基地交流展演”等品牌活动,为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内生动力,积极推动文化交流。
(三)关于多措施激励文学艺术创作,培养孕育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繁荣文化发展事业。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史馆、博物馆、文化馆等配套设施,同时结合山水文化、古镇村落、园林文化、特色主题民宿、乡村度假等特色旅游新业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议
我镇采纳该建议。我镇将提高文化创作质量,充分发挥镇文联各文艺家协会的作用,健全政策扶持和激励引导机制,深化文艺创作,优化文化产品生产创作环境。打造文化宣传矩阵,做好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村复兴少年宫、文明实践站,依托咸水歌陈列馆等文化公共设施,积极推动文化交流。
六、坦洲镇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213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一)关于“做好‘中山咸水歌展示馆’选址工作”的建议
我镇支持该建议。咸水歌是坦洲镇弥足珍贵的一张文化名片,2006年,以坦洲咸水歌为代表的中山咸水歌成功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坦洲镇不断强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咸水歌)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下,2021年启动中山咸水歌(坦洲)文化陈列馆建设项目,现已完成内部装修,待进一步丰富相关藏品后可对外开放。
(二)关于“将‘中山咸水歌展示馆’建成展示中山本土文化的教育基地”的建议
我镇采纳该建议。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下,镇宣传办(教体文旅局)、宣传文化服务中心(档案馆)不断加强咸水歌的传承保护工作力度。2009年、2013年、2021年坦洲镇新合小学、裕洲小学、林东小学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咸水歌市级传承基地,为中山咸水歌的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中山咸水歌(坦洲)文化陈列馆建成后,将成为坦洲最大的咸水歌传承教育基地。中山咸水歌(坦洲)文化陈列馆以中山咸水歌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播放中山咸水歌的音频视频,通过展示中山咸水歌在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历史文物、中山咸水歌历史名人及其生平事迹、中山咸水歌传承人的传承简介,讲述中山咸水歌的发展历程。我镇将以中山咸水歌(坦洲)文化陈列馆为平台,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将中山咸水歌(坦洲)文化陈列馆打造成中山传播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共文化场所。
(三)关于“做好‘中山咸水歌展示馆’与文旅发展相融合”的建议
我镇采纳该建议。坦洲镇将擦亮中山咸水歌非遗文化品牌,加大对中山咸水歌的保护和发展力度,深耕中山咸水歌非遗文化传承,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创新传承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掘文艺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独特意蕴和现代价值,全力构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附件:1.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46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2.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47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3.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133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4.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135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5.坦洲镇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20号议案转建议的会办意见
6.坦洲镇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213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中山市坦洲镇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