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面巩固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全力以赴保增长、调结构,凝心聚力促发展、惠民生,力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两个延伸”,为实施“十一五”规划画上圆满句号。具体体现在如下六方面: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75.2亿元,增长17%;实现农业总产值7.83亿元,增长4.7%;实现工业总产值205.96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27.8亿元,增长32.1%;国地两税收入11.9亿元,增长21.7%;完成财政收入5.13亿元,增长1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增长20.2%;民间投资额21.4亿元,增长30.7%。进出口总额12.3亿美元,其中产品出口创汇总值8.5亿美元,增长13.4%。“3・28”签约项目共18个,履约率达94.4%。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906万美元,增速2.3%。内外资比例得到调整,内源经济比重达35.75%,比增5.27%。内资企业出口值攀升至5710万美元,比增52.55%。第三产业日益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全年实现税收4.8亿元,比增39.1%;第三产业投资额23.5亿元,比增26.2%。
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88亿元,比增13.55%。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增加至38家,实现产值15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1.08%。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服装皮革、塑料金属制品、化工医药五大支柱产业全年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3.24%。启动了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战略,成功转型9家,投资额达1573.49万美元。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美在坦洲・情系水乡”摄影大赛暨关联工业产品展,数码摄影关联企业发展到21家,产业总量超过21.26亿元。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广东省名牌产品”1个,年申报省、市技改项目3个,投资总额为1.05亿元;万人专利申请量为241个。
三、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镇功能不断完善,镇区规划建设用地控规编制覆盖率和镇域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达到100%。全年完成基建投资额2.2亿元,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其配套管网工程、坦洲中学一二期等28项重点工程。深入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镇财政共安排资金1773万元,扶持村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5%。投入资金1843.58万元完成硬底化农路2.79万米、村道硬底化1.16万米,新建、扩建沙石农路2713米。继续推行土地反承包,实施面积3411亩。成功举办了“品味坦洲,体验丰收”2010年万人游坦洲、坦洲首届特色水果品评会等活动,特色水果旅游园区建设达到1.4万亩。顺利通过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验收,建设现代渔业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达2000亩。
四、社会管理水平有新提升。健全完善综治维稳工作网络,全镇建成13个村(社区)警务室和13个村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排查调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苗头隐患36宗。开展“党政领导包案月活动”,包案26宗,已办结21宗。加强安置帮教工作,进行跟踪帮教57人次。扎实推进各项普法工作,顺利通过市“五五”普法检查验收。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共立案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56宗,为6000多名工人追回工资等待遇1127.61万元。全面开展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落实流动入户166人、子女入学101人。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火灾事故。投入500万元,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三期工程建设。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0.28%,破案率上升0.91%。
五、社会各项事业跃上新台阶。镇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强就业安置,全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等工作均超额完成市下达指标。全年共投入经费190.2万元积极开展低保和困难救济(助),投入200多万元推行低保户危房改造工程。落实了教师待遇“两相当”政策,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本、专科上线率分别为6%、81.5%,市重点高中上线率达47%。投入250万元全力推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计生工作层级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3.65‰,计划生育率96.02%,我镇荣获市2010年度人口和计生生育工作“进步奖”。抓好民兵预备役建设,圆满完成了26名新兵征集任务。外事、侨务、统计、民政、物价、老干、档案、地方志、工青妇幼、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开展“三效”提升年活动,积极创新管理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完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规范和完善全镇村级统一核算工作,实行“村帐镇管”,开展了七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资产合并试点工作。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共21件,答复率为100%。坚持政务公开,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大审计和监察力度,廉政建设不断强化。
2010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我们面对深层矛盾凸显,利益深刻变动的社会格局,面对繁重艰巨的转型发展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扎实成效。
这五年,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镇生产总值增长84.8%,年均增长率17.0%;农业总产值增长45.8%,年均增长率9.2%;工业总产值增长86.8%,年均增长率17.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86.9%,年均增长率37.4%;国地两税收入增长95.1%,年均增长率19%;可支配财政收入增长118%,年均增长率2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9%,年均增长率22%。
这五年,是城乡环境持续优化的五年。我们坚持以城带乡,持续推动“两个延伸”,投入5亿元推进以交通道路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9亿元建成支堤加固等防灾减灾工程,投入1.4亿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等荣誉。
这五年,是社会管理全面加强的五年。我们深入推动消防、执法等城市管理职能向基层延伸,建成“大综治”网络,强力整治安全生产隐患,狠抓出租屋管理服务,各类事故指标稳步下降,群众安全感增强,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这五年,是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累计投入7.2亿元用于发展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实现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实施了弱势群体补助政策,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村村有候车亭、村村有社区卫生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