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低温天气会导致越冬鱼类大量死亡;持续的阴雨低温天气,也容易对苗种生产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出苗率低下,还易造成水质恶化快,病害频发,导致养殖产量低。为指导我镇水产养殖户切实做好渔业防寒抗冻工作,减少低温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特制定《坦洲镇渔业防寒技术措施》,供各村及水产养殖户参考使用。
一、落实防寒措施
(一)加强越冬设施的管理
认真检查大棚等保温设施,特别是要及时做好育苗场、工厂化养殖基地等养殖设施的保温防冻工作。全面检修加固越冬设施,防止池塘渗雨、渗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在大棚内安装电热棒、锅炉、燃烧薪炭等加温措施。寒潮期长,越冬池的水质会变差,要视水温水质情况采用开增氧机,施用增氧剂、水质改良剂等方法以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防止鱼类缺氧浮头死亡。寒流过后,气温回升时,应适当打开越冬棚面薄膜,排走棚内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利于棚内空气对流,提高水体溶氧。
(二)鱼塘增加水深防寒
当寒潮袭击,鱼塘表层水温降到 5~7℃,而水深2米以上时,鱼塘底层水温短期内相对比表面要高,这样水位较深的池塘御寒相对要好。在寒潮来袭前尽量加深池水是无法盖防寒棚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使水深保持在3米以上;如难以做到全池水深保持3米以上,也可在鱼塘西、北两侧,挖一条宽3~5米,水深超过3米以上鱼沟,当寒潮到来时,鱼可在沟内御寒。
(三)池塘增加保温设施防寒
如有条件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御寒。对于小水体养殖的名贵品种,可施加食盐,使水体的盐度达 2-3%(视品种而定),可增加鱼虾的抗寒能力1-2℃。露天池塘晚上不能用太阳灯加温。因灯光引诱鱼类到池塘表层低温区而冻伤,易引发水霉病而死亡。
(四)转塘或上市
保温条件差的池塘,可将塘鱼一次性转移到保温条件好的池塘。有市场销路,加工收购的可及时收获上市,避免天气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损失。
二、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做好防寒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养殖品种病害的预防,防止天气回暖后各种流行性疾病的暴发。
(一)加强水质管理
每天早、中、晚巡塘,监测水温、水质,防止缺氧。
(二)及时捞走死鱼
冻死的鱼会慢慢上浮,尤其在寒潮过后,天气转晴,死鱼大部分都浮上来,此时,应及时捞走死鱼并作无害化处理。小量藏于泥中的死鱼,可采取撒网检查的办法,发现后及时清除以免污染水质,然后可用沸石粉等池底改良剂或生物方法清洁池底。但还有塘鱼的池塘不应立即施放消毒药,以防鱼虾产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对冻伤的鱼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挽救,减少死亡。
(三)适时进行水体消毒
当水温回升时,要适当施放石灰15 公斤/亩(1.5米水深)或漂白粉0.5-0.75斤/亩(1.2米水深),预防水霉病等疾病的发生。也可用4%的食盐水浸洗鱼体。
(四)减少应激反应
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避免鱼类应激反应,可使用一些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使鱼机体慢慢复原。如确需用药,应按要求科学用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强疫病监测
重大疫情立即报告,防止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