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历史沿革
当前位置:首页 >走进坦洲 > 历史沿革
坦洲概况

(更新时间2024年6月6日)



  坦洲镇位于中山市境南端,珠江磨刀门出海口东岸。东南与珠海市前山、南屏相邻,西南隔磨刀门水道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相望,北接三乡镇和神湾镇,占据大珠三角的中心地带,镇城区距石岐中心城区38公里,总面积129.58平方公里,共有16个村(社区),常住人口38.2万人。改革开放后,坦洲镇由一个典型大沙田农业镇发展为中山市新崛起的现代化工业城镇。作为中山首批工业强镇,坦洲镇曾先后获得“广东省企业百强镇”“中山市经济强镇”“中山市工业强镇”等荣誉称号,先后上榜“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48位(2019年)、全国千强镇第153位(2023年)、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榜第51位(2023年)。

  坦洲镇资源禀赋优越,水系发达,40条河涌相互交织,土地空间充裕,6万亩农地整齐划一。生态环境良好,大气质量排名稳定靠前,自2003年5月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以来,连续5次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先后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省特色水果之乡等称号。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山咸水歌发祥地之一,以坦洲民歌为代表的中山咸水歌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广珠西线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香海高速、西部外环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环绕全镇,8个高速出入口均匀分布,“井字形”高速网交汇连接,30分钟通达横琴。

  自然环境

  坦洲镇总面积129.58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属中山市五桂山--白水林低山丘陵区的白水林山区,白水林山海拔473米,是全镇最高峰;东南部为冲积海积平原,占全镇总面积80.88%,土地肥沃。镇内河涌交错,属典型三角洲河网地带,河网密度达0.84千米/平方千米,河涌较浅,水面较宽,水流较缓,利于航行。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达44.5万焦耳/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2023小时、22.3℃、1700-2000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和咸潮。

  建置沿革

  坦洲镇约于明末清初在坦洲山周围淤积成海滩,当地居民称海滩为“坦”,水中的陆地为“洲”,故名坦洲。1979年称坦洲人民公社,辖24个生产大队;1983年11月全市撤销公社设立区公所,坦洲改为区公所,生产大队改为乡;1986年12月改称坦洲镇,驻人民街;1992年驻工业大道西,乡改为村民委员会。2001年镇调整行政区域,设坦洲村、合胜、安阜、同胜、十四村、七村6个居民委员会,群联、新合、裕洲、永一、永二、联一、新前进7个村民委员会。2005年增设金斗社区居委会,2022年增设坦南社区居委会、合安社区居委会。

  人口·语言·民族

  1979年辖区户籍人口46520人,其中农业人口41913人,占总人口的90%。90年代初起,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户籍人口中居民比例增加,1991~2017年,居民从8081人增至8.32万人。2020年“七人普”常住人口约38万人。主要使用的方言有广州话、疍家话(水上话)和客家话3种,广州话是辖内主要语言,疍家话集中在中、低围片,客家话分布在山区片及坦洲北部(西灌河以北)。境内有壮、苗、侗、土家、瑶、回、布依、朝鲜、水、黎、畲、土、白、满、蒙古、羌、维吾尔、藏、彝、仫佬、哈尼、毛南、哈萨克、布朗等26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数2%,以婚嫁形式迁入为主。

  咸水歌文化

  坦洲是中山咸水歌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渊源,1956年、1960年和1962年,何福友、梁容胜等民歌手在北京演唱坦洲民歌,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接见。1979年起,坦洲定期举办大型水上民歌会。2000年,坦洲获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民歌艺术)之乡;2002年,制作完成记载坦洲民歌发展历程的VCD《民歌之乡—坦洲》;2005年,建成全省首家以咸水歌文化为主题的陈列馆;2006年,以坦洲民歌为代表的中山咸水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获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咸水歌);2014年,获命名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山咸水歌);2016年,创建成为中山市文化强镇;2018年,获命名为2018-2020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咸水歌);2019年,获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咸水歌);2021年,获命名为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咸水歌)。

  经济建设

  近年来,坦洲镇高标准建设中山市产业平台(坦洲园),高水平构建现代化立体化交通网络,高质量打造“产业新城 品质坦洲”。2023年,全年完成GDP181.1亿元,同比增长7.7%;全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6.2%,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6.6%,增速均居全市第3位。

  (一)农业。坦洲是传统农业大镇,享有“金斗湾”美誉。现有8千多亩特色水果旅游园区、3.2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成功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水产养殖专业镇、“中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金斗香番石榴”为广东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珍珠番石榴”品牌入选广东省(第二届)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7年协同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共建中山市首个“特色水果研究工作站”。目前,全镇共有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共23家、市级科技示范户13家、广东省乡土专家8名、中山市乡土专家4名、“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7家,注册农业企业214家。

  (二)工业。坦洲镇工业基础雄厚,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摄影办公器材、金属制品和智能制造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24年,全镇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8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近年来,坦洲镇积极对接深珠澳,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做好产业资源导入,依托高端显示主题产业园等重大产业平台,广东中山工业园调整至坦洲镇后,利用省级经济开发区称号赋能园区发展,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创新服务平台、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一体化合作示范区和中山南部城市中心。

  (三)第三产业。坦洲充分发挥毗邻珠澳的地域优势、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产、供、销相衔接、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链。镇内有大型商圈4个,带动周边商贸服务蓬勃发展。利用良好的水乡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资源,发展壮大水乡特色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全面铺开,举办“中山非遗”文化旅游等主题活动,创益文化园成功获评国家3A级景区。坦南创客园、创益文化园建成运营,分别评为国家、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型)”“众创空间”“青年创业示范基地”“中山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坦洲多次荣获中山市“镇区服务业发展突出贡献”“镇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奖”“镇区服务业比重提升奖”等荣誉称号。

  社会发展

  近年来,坦洲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完善社会服务为基础,以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为特色,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社会规范特别是法治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城镇建设。2000年起,坦洲镇开始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方针,以整治旧区、建设新区为重点开展镇城区绿化、路灯改造、道路景观建设和整治低洼等民生工程,加强环卫保洁,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镇内银行、星级酒店、大型购物超市等设施一应俱全,供水、供电、邮政、通讯等配套完善。大力实施“东承”“南联”战略,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加强坦洲与南部组团、中山市城区、深珠澳地区的交通联系,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城市道路、村级道路相互衔接的多层次立体化交通网络。坦洲镇现有西部沿海高速、广澳高速、香海高速、西部外环高速和坦洲快线经过,镇内7条瓶颈路全部打通,6条中珠跨界路完工通车,实现多条快速路直达市中心城区和珠海等地,真正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二)乡村建设。近年来,坦洲镇全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力度空前,城乡环境得到大幅提升。以“网格化+信息化+数据化”推进创文工作,全镇人居环境和文明指数明显提升。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持续打出组合拳,建成“四小园”219个,打造咸水歌文化公园、农耕文化公园、新丰渡口公园等多个网红打卡点。全域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南部组团铁炉山体育公园建成开放。

  (三)教育、医疗卫生。全镇现有公办中小学20所,在校学生2万人,教师1000余人;民办学校5所,学生8500人,教师510人。幼儿园31所,在园幼儿8400人,教师650人。获评“镇街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评估先进单位”“中山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镇街”“中山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突出贡献镇区”等荣誉称号。全镇各类医疗机构共123家、病床459张,卫生技术人员1400余人。其中:公立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下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村级卫生服务站10个,各类诊所、民营医疗机构111家。坦洲人民医院与中山市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并挂牌“中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坦洲镇被确定为全市首批卫生强镇创建镇区。2017年,坦洲镇、坦洲村社区被确定为广东省首批健康村镇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坦洲镇已成功创建省级健康村(社区)试点1个、市级健康村(社区)试点9个、市级健康促进学校12家。

  (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近年来,坦洲镇重点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完成农保向城保转换,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向城乡居民住院医疗保险、门诊医疗保险转换,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本覆盖。16个村(社区)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完成基层公共服务站建设。全面完善食品药品监管及医疗卫生体系,建成食品综合快检中心,加强对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基本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有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残疾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比邻创业中心等,为弱势群体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平台。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提标扩面,低保标准提高到1160元/人/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有中山纪念图书馆坦洲分馆、坦洲镇青少年活动中心、香山书房、农家(社区)书房等,“全民悦读”氛围浓厚。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扶植培育咸水歌特色产业品牌,每年举办中山咸水歌坦洲文旅季、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咸水歌邀请赛、“坦洲印象”音乐会等各类文化活动600多场。

  (五)社会治安。坦洲镇高度重视整治社会环境,深入推进“防命案、压事故、降警情”工作,依托视频云+实验室完善“智慧大脑”情报研判中心,构建“大巡防”“大网格”“大宣传”“大整治”工作格局,全力创建“平安坦洲”,多次获评“中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优秀镇区”,刑事治安警情实现自2017年以来“七连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效能、执法质量综合考评、接处警工作、打击黄赌专项、“粤居码”专项、反恐工作、维稳工作均排名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省级“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示范镇”、全省首个镇级气象台,实现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30分钟以上。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