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坦洲镇公共服务办公室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坚持以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为契机,着力筑牢社会救助根基,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狠抓救助措施落实,全方位服务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书写民生答卷,绘就幸福底色。
一、指向“正”,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服务基础
依托镇公共服务办党支部,推进民政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发展工作,将党建工作和民政服务深度融合。一方面,联合中山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在坦洲村社区社工服务点设立1个“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引进学校资源恒常开展助残、助老等活动20场。另一方面,健全困难群众分类关爱服务长效机制,联动基层党员干部、民政干部等50人形成一支结对帮扶队伍,撬动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亲属邻里等200余人参与关爱服务,集全镇之力开展兜底民生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共走访3000多户次,动态掌握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需求,民政兜底更及时、精准、牢固。
二、发力“广”,多维共进提升救助帮扶质量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着力打造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智慧救助、温暖救助,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一是构建梯度救助格局,覆盖全面。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将社会救助体系分为基本生活救助(双低、特困、支出型)、专项救助(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和临时救助三个层级。今年以来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超499万元,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将近130万元;发放散居孤儿、艾滋病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金额累计超39万元;发放残疾人各类补贴超510万元;红十字会救助金额约69万元。二是实施靶向救助,精准施救。加强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推动社会救助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相结合。健全困难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精准对接救助供需,救助帮扶有效实施。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协同高效。组织民政干部、“双百”社工等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民政主题培训,搭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学习政策、交流思想、沟通信息、以学促干”的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动救助工作提质增效。
三、聚焦“效”,多元服务提升社会救助厚度
整合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公益慈善基金会等资源,引入多方力量共同打造“物质+服务”综合救助,形成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多元化社会救助格局,实现“单一救助”向“多元帮扶”转变。一是擦亮“慈善万人行”品牌,依托镇红十字会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全镇居民、外来员工等积极参与慈善募捐活动,2024年共筹得善款约715.8万元。二是全力构建新型帮困平台。今年建成一家慈善超市,多措并举搭建社会公众参与慈善的社区服务平台。发放困难家庭10元购物券共计23100元,举办慈善活动102场次,链接慈善物资230件,实现困难群众微心愿100多个。三是打造“五位一体”残疾人服务格局。围绕政策落实、康复、就业、无障碍改造以及社会活动打造“五位一体”助残服务清单,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年审企业191间,安置386名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608人次;为6户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服务;开展残健共融活动20场,服务500多人次。四是“三级联动”密织养老服务网。积极构建“市+镇+村(社区)”三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依托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1中心+15站点”以及长者饭堂,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开展活动463场,服务16448人次;提供理疗服务52场,服务780人次;为6名符合条件的长者免费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实现“居有所安”。五是“双站联动”加强困境儿童保障。镇未保站和社工站发挥“双站联动”力量,多措并举做好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持续擦亮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镇品牌。常态化开展各类关爱活动120场,动态监测困境儿童生活情况600多户次。六是“五社联动”铺开“双百工程”。创新“1站4品3增能”服务模式,依托1个社工站平台,孵化出残疾人、困境儿童、特殊困难长者和志愿者培育4个特色品牌服务,织密兜底民生服务网。入户走访困难群众3千多户次,其中开展个案救助21个;开展社区共建活动100多场,服务5千多人次。
接下来,坦洲镇公共服务办将继续聚焦困难群众关切,着力解决社会救助难点、痛点问题,打造救助服务特色品牌,进一步健全保障有力、高效有序、精准救助的兜底保障体系,解决好困难群众的急难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