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春暮交替时节,随着气温回暖与空气湿度递增,是野生动植物繁育的黄金期,也是误食有毒动植物引发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预防野生毒蘑菇、断肠草(大茶药)、蟾蜍、河豚鱼中毒事件的发生,坦洲市场监管分局开展野生动植物专项检查,落实食品安全“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要求,构建立体宣教、精准预警、全域监管防控体系,防范野生动植物中毒风险。
一、织密宣教网络,强化风险意识
市场监管分局深入农贸市场、校园等重点场所开展预防野生毒蘑菇及河豚鱼中毒宣传活动。通过设置专题展板、发放宣传折页、播放警示标语等形式,实现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宣传教育全覆盖,有效提升群众“不采摘、不加工、不食用”的自主防范意识。本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60余人次,LED播放标语38条。
二、畅通预警渠道,提升处置效能
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线上平台,常态化推送野生有毒动植物识别要点、应急处置常识等科普内容。针对清明、端午等野生植物生长旺盛期,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构建“事前预警+事中跟踪+事后复盘”全链条响应机制。利用平台共推送2条安全提示,浏览人数2000余人,微信工作群18条。
三、压实监管责任,凝聚共治合力
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开展联合检查,对辖区内的农贸市场、商超、食品摊贩、干制海产品经营店、餐饮单位等重点场所开展风险排查,重点排查经营者是否经营河豚及其制品、野生毒蘑菇、断肠草(大茶药)、蟾蜍等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高风险品种,引导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采购、不经营河豚、蟾蜍、野生菌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高风险食品,并要求其做好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来源可溯、责任可追”,履行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此次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8人次,检查农贸市场15个、食品经营者72家次、食品摊贩30家次,商场超市35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