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活化侨乡记忆 着力文脉传承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0-07-25 分享:

东区库充村,活化中的“侨乡文化”为村居增添了几分娇媚,文化潮人入驻村中开办工作室,新亮相的“库充侨乡村史馆”打开历史卷宗,村人在尽力修缮族谱、库充自卫碉楼原地屹立眺望远方……这些细节为这座“城中村”镶入浓厚的文化底色。

新建村史馆生动讲述村史

“库充村”的村名充满幸福吉祥之意。刚入村口,但见榕树绿茵下聚集着纳凉的村民,老人与小孩,表情怡然自得。顺着巷子往里走,一会儿就到了“库充侨乡村史馆”,砖瓦古色古香,门前绿植茂密,墙上镶着的《钗头凤·看侨乡库充村》,满溢着对库充村的赞美。向导小刘介绍,该村史馆不久前才落成,“这里收藏了村中的瓦片、获得的奖品,以及缝纫机、喇叭、收音机、单车等老一辈村民使用的生活物件,有的还是村中华侨捐赠过来的。”

“库充南依五桂山山脉延绵相连,西有岐江水运奔流曲转,山依水连,望之蔚然。先有‘三涌’后‘皇城’,库充铭刻在‘闸门’。五谷丰登,国库充实,库充称谓由此而来,并沿用至今,天觉开村,聚族而居,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内外乡亲,情系桑梓,誉满华夏。村中的古树、古井、古祠、碉楼、古墓、老屋及馆内物品图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库充人民不屈的意志和辉煌业绩的见证……”村史馆中的这段前言,道明了村名的来历。记者见到,村中族谱被摆放其中,丰富的解说加深了游人对侨乡库充的了解。

以文化创意活化旧屋

采访当天,正值上午10点,骄阳似火,记者与小刘一同行走在村中小路上,四周村居错落有致,岭南特色的青砖大屋、南洋风格的骑楼、欧陆风情的碉楼……吸引着人们的眼睛。

“零点户外”,忽然,一间老屋的门牌让我们停住了脚步。“这是做户外旅游的李先生租下的地方。”小刘向记者介绍道。刚好李总在家,他为记者打开院门,但见屋内时尚的装潢设计为旧屋增添新的元素。“我们也刚租下它不久,平时有空就在这里坐坐,和朋友相聚一下。”李总说,“这些老屋要有人气才能保存得更好,如果长期没有人住,木梁容易招惹白蚁。”因为库充村地处城区,李总认为工作室周围交通方便,他也想为村中增加文化气息,“我介绍了好几个做文化创意的朋友到这里租下旧屋,想为中山打造更多的文化名村。”他表示,装修旧屋的一大难题是水电安装,以及如何保持它古色古香的风格,他指着一块屏风对记者说:“这块屏风中间的原装玻璃坏了,我们本想还原它之前的样子,但也只装回一块玻璃,再用玻璃纸贴上,才和之前的风格略微一致。”他花了很多心思在工作室的装修布置中,住进来后,感觉非常舒适。

小刘告诉记者,库充中街2号碉楼也已被另一位文化人士租了下来。当记者来到此处,但见工人们正在对它修缮。据称,村中共有30多座保存较好的碉楼,但由于一些旧屋的产权人难以联系而无法将其活化,目前,村干部正在多方寻找线索,期待未来有更多旧屋焕发新颜。

祠堂建筑雕梁画栋

村中值得观赏的老建筑不仅有旧屋,还有祠堂。

在陈天觉历史文化广场展示有陈天觉历史故事壁画长卷,屹立着陈天觉公祠。平日负责打扫该公祠的村民联叔为记者介绍了祠堂重修的过程,而今,这个地方已成为村民平时聊聊家常,商议村中大事的集会地。该村每年都会在广场上举办纪念陈天觉的活动。

村中另一处吴氏宗祠同样有着浓厚的历史色调,当记者来到这里时,退休十多年的元叔正戴着老花镜坐在椅子上修编吴氏族谱,患有中风后遗症的他,手脚并不是十分利索,但一听到能为村里做点事情,他显得很开心。“修族谱要花时间,要有耐性,还得有些文化。”元叔对记者称,每天他多是上午到祠堂修族谱,下午回家休息,因为午后的祠堂会聚集很多聊天的村民,他怕因此分心,写错了族谱里的字。元叔年轻时当过兵,身体硬朗,他热情地邀请记者多来村里走走。

一巷一屋一景,创意之手已悄然而起,丰富着库充村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