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效果明显:我市交通事故宗数、伤亡人数双下降

信息来源:中山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1-12-29 分享:


图片

① 市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消除民科东路道路交通隐患。

图片

② 市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修剪起湾道中间绿化带树木。

  

        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既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履职担责为群众办实事、守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之举。我市以高政治站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系统观念,围绕“人、车、路、企、救”五个方面,整合各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全链条、系统化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切实压低交通事故率、减少人员伤亡。

  

        制定19个方面风险、61项具体措施

  

        在省防范18个方面风险、落实55项具体措施基础上,结合实际,市专班制定了19个方面风险、61项具体措施,形成了“1+19+61+N”的总体部署。据统计,截至12月10日,共召开协商会、调度会15次;以市专班名义共计印发了87份文件,其中工作专刊36期,提醒函2份,督导函、督办函3份;开展督导检查、核查65人次;召开约谈会2次,共计约谈9个镇街、部门。

        目前,省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18大类55项任务和省领导关注的10项重点工作已全部完成。3月11日至12月15日,全市共发生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5025宗,死亡190人,受伤2783人,直接经济损失303.7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宗数减少1778宗,下降26.14%,死亡人数减少36人,下降15.93%,受伤人数减少2123人,下降43.27%,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43.19万元,下降32.04%。
  

        关注重点“人”,掀起“头盔风暴”

  

        为加强摩电驾乘人员安全管理,减少摩电驾乘人员不按规定佩戴头盔造成的伤亡交通事故,我市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头盔风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守住重点“口”

        组织全市各镇街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守好小区出口、村居路口、道路接口、工厂门口、学校门口“五个口”主阵地,对摩电驾乘人员不佩戴头盔、不按规定载人、不按车道行驶等行为,逐一落实交通劝导教育。

2、曝光重点“人”

        开展摩电不佩戴头盔大整治大曝光行动,通过电视台、公众号、微信微博、抖音等宣传平台,曝光不佩戴头盔典型案例,大力开展“一盔一带”和“有牌证、戴头盔、限两人、靠右行”主题宣传活动。

3、抄告重点“事”

        加强摩电驾乘人员不戴头盔交通违法行为的抄告工作,登记不戴头盔当事人的身份信息,每周汇总抄告镇街分管领导、分管部门和所属厂企单位,有针对性的加强摩电不佩戴头盔人员管理教育。

  

        拴住“车”轱辘,深化源头治理

  

        全面“体检”,杜绝“带病上路”

        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两客一危一货一校”等重点车辆及重点驾驶人进行大数据建模排查,全面摸清底数,对逾期未报废、逾期未检验、违法未处理的重点车辆及逾期未审验、未换证的重点驾驶人,建立四色预警数据模型,组织上门落实隐患清理,确保一辆不漏、可防可控。

        路面严查,打击违法行为

        在客货运站场、施工工地等部位重点布防,每周组织开展一次“两客一危一货”现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超员、疲劳驾驶、非法营运等严重违法行为。今年4月份以来,全市共检查工程运输车违法行为29841车次,联合整治行动1344次,暂扣车辆474台,遗撒701台,无通行证1015台,超载1337台,其他1356台,罚款106.115万元。检查工地11306个次,对3051个项目进行了宣传教育。

        “危运”重点查,防患于未然

        交通运输和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对危险品运输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格核查资质、车辆状况、从业人员资格等内容,依法查处非法灌装、非法运输危险品的生产、销售、运输企业。

        精准靶向,整治超限超载

        加强精准打击力度,通过重点车辆监控平台分析违规车辆的活动时段和轨迹,运用大数据分析多次行驶轨迹的高危重点车辆,运用缉查布控系统组织路面警力精准拦截。

        强化监管,消除运行隐患

        在省内率先为全市重型货车安装使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并将运行数据接入省智能监管系统,加强重型货车运行的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消除运行隐患,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事故。

  

        找准“路”毛病,全面扫“黑”除患

  

        监督员挑“毛病”,政府部门齐扫“黑”

        将道路交通的重要参与者公交车、出租车司机纳入道路交通安全监督员队伍,及时、准确找出危害道路安全和危及交通参与者生命安全的隐患黑点。目前,全市已成立14支监督员队伍,共计1523人。截至12月13日24时,市镇两级道路交通安全监督员共发现隐患问题462处(个),已解决410处(个)。


        “一隐患一方案”,重点治理除隐患

        开展重点路段隐患排查治理,按照“一隐患点一方案”对全市59处督办隐患路段开展隐患治理;以客车、校车、危化品运输车通行路段及旅游线路为重点,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开展治理;组织住建、交通部门对新建、改建尚未移交的道路开展定期巡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点,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治理农村道路隐患,真正还路于民

        各镇街根据自身情况,按照道路产权和管养职责制定路长制,对道路设施和同行秩序进行统筹管理。组织对辖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开展一次深度研判分析,梳理事故多发的平交路口、险要路侧、穿村过镇道路等隐患突出路段,开展“一清一灯一带”和“平安村口”两项治理工作,增设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进一步规范平交路口通行秩序,真正还路于民,畅通为民。

  

        牵住“企”鼻子,压实主体责任

  
        1、联合执法齐行动

        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公安交警联合对所有运输企业、客货运站场开展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交通安全培训和教育,督促安全责任、管理、培训、投入和应急救援“五到位”,要求企业定期对所属工程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确保车辆安全设施完善。

        2、电动自行车整治出重拳

        今年以来,共检查电动自行车生产单位9家次,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2836家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640份,并引导销售单位对171台电动摩托车进行下架退货处理,立案查处21宗。

        3、加大处罚不手软

        针对事故多发、易发及危害性大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开展重点专项整治工作,对亡人事故要做到既查经营企业,又要查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高压治理态势。

        4、政策引导是关键

        我市出台了《淘汰“营转非”大客车、57座以上大客车及卧铺客车工作方案》,市政府划拨800万专项资金用于对淘汰“三类车”的企业进行补贴,引导鼓励企业加快淘汰营转非大客车、57座以上大客车和卧铺客车等“三类车”。

  

        打造立体“救”,科学快速救援

  

        打造立体式救援

        市应急管理局积极探索与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开展联动合作救援模式,充分发挥空中救援反应速度快、救援范围广等特点,扩面增效,将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海上应急救援的优势力量应用到我市近海水域救援、重大交通事故伤员转运、危险化学品事故快速救援、森林火灾扑救、台风暴雨等洪涝灾害救援等方面,让救援区域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真正做到“应急有力量,生命有希望”。


        举办车辆事故救援技术交流会操

        市消防救援支队按照“完全模拟实战、紧贴实战”的方式,举办车辆事故救援技术交流会操。模拟设置了车辆相撞、车辆冲入沟渠、车辆撞入建筑物等事故场景,引发的车辆变形挤压、仰翻、侧翻,造成人员被困的3种课目,秉承“控制性救援”的理念,以救援重伤患者为先,按照风险评估、现场管控、稳固车辆、生命支持、创建通道、转运伤员、移交现场七个步骤开展救援,进一步提升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在车辆事故救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