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3月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山)分中心揭牌以来,中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山保护中心”)在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保护中心”)指导下,通过省市两级联动、优势互补,积极探索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新路径,不断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近期,顺利完成首批5宗涉及我市经营主体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援助案件,通过快速响应、全程护航,为我市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筑起知识产权公益援助后盾。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援助会议
一、构建“立体化”保护机制,提升援助服务效能
中山保护中心整合多方资源,构建“线索追踪—企业对接—专家会诊—全程护航”的四维服务体系,实现服务效能与企业获得感“双提升”,有效破解中山企业面对海外纠纷时“找不准方向、摸不清规则、用不起资源”的困境。通过对接省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监测线索,成功开拓线上监测渠道,实现对中山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精准追踪。收到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监测线索后,中山保护中心按照相关工作制度要求,立即启动“线索穿透”机制,依托大数据平台快速锁定主体信息,通过“电话告知+上门走访+统一培训”等方式,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建立“一企一档”知识产权公益援助服务档案,帮助企业在纠纷初期获得立体化的知识产权公益援助服务,避免因信息滞后造成损失扩大化。
二、打造“全链条”专业支撑,破解企业应对痛点
面对复杂迥异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体系,中山保护中心构建“人工智能+行业专家+省中心资源”三重资源支撑体系,有效破解企业出海语言障碍、资源对接难等问题。一是运用政务智能助手等人工智能工具翻译外文起诉状供涉事企业参考,帮助企业快速了解基本案情。二是联动市快维中心、市律师协会等政府部门及行业组织,为企业提供证据搜集、侵权比对、法律分析、应对处理等全链条专业指导,助力企业精准识别起诉状中冻结资金额不合理、产品比对明显不侵权等破绽,提振企业应对信心。三是引入省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检索、维权援助、海外保护等公共服务资源,打通省、市两级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联动的“最后一公里”,有效降低企业应对成本,提高企业应对能力。
三、推动“下沉式”专利导航,前置防控纠纷风险
中山保护中心始终秉持“治未病”的海外知识产权应对指导理念,构建“产业市场未动,专利导航先行”的海外预警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镇街产业集群和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入镇下村”行动,走访调研相关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专利导航、专利微导航工作,精准分析我市相关产业及企业海内外专利布局情况。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8个产业专利导航工作,10个企业微导航,并通过发布会宣讲、政务办公系统推送、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为企业上门解读等方式,公益共享专利导航成果,多渠道、多层面为中山企业提供海外预警信息。
下一步,中山保护中心将继续加强与省保护中心联动协作,不断提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能力,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护航经营主体合规“出海”,助力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