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综合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到2035年,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这为中国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一、中国品牌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21万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连续居世界第一。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2023年2月,英国品牌评估咨询公司“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发布“2023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显示,美国有201个品牌上榜,总价值占比49.7%;中国有79个品牌上榜,总价值占比17.9%。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品牌的实力与中国产品影响力并不对称。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大部分中国企业立足于国内市场,绝大部分只能称之为中国品牌;二是世界品牌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具备更深层次的品牌内涵和文化。可见,中国品牌建设与质量强国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仍需不断努力。
二、实施中国品牌建设工程
2023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在“激发市场活力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今年将重点从夯实“一个基础”、开展“两个行动”、实施“三个工程”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贯彻落实。“一个基础”即质量基础设施,“两个行动”即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三个工程”即面向区域实施区域质量发展示范工程、面向产业实施产业链质量提升工程、面向企业实施中国品牌建设工程。加强品牌建设,就需要加快实施中国品牌建设工程。
(一)实施中国精品培育行动
一是培育中国精品。增强企业品牌意识,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式方法,提高产品质量监测效能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对标国际先进标杆企业,创新产品设计,优化产品生产制造流程,促进产品迭代升级,培育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的中国精品。大力实施企业质量品牌战略,将科技创新引领、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相融合,提升品牌建设“软实力”。
二是培育中国高端品牌。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以创新为核心、以先进技术支撑,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研发设计生产出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中国品牌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建立中国精品质量标准体系,培育一批设计精良、生产精细、服务精心的高端品牌。
三是培育中华“老字号”。深入挖掘老字号传统文化和独特技艺,准确把握老字号历史沿革和文化特点,根据老字号所属行业特点、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区位优势,提升中国老字号总体发展水平。加大传统老字号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丰富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引导老字号企业将传统经营方式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转型升级营销模式,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营造新型消费场景。
(二)提升品牌建设软实力
一是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上汲取营养,不断提升中国品牌文化附加值,不断沉淀和积累,增强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文化认同。构建品牌核心价值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品牌建设中,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品牌文化、品牌形象,加强融合传播、营销传播、国际传播,形成品牌传播的扩大累积效应,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氛围。
二是开展品牌理论研究。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评价理论研究机构和品牌评价机构,开展品牌基础理论培育机制、价值评价、发展指数等研究。开展品牌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品牌评价相关国家标准,积极参与品牌评价相关国际标准制定。
三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重视技能、尊重技工、尊重工匠的社会文化氛围,着力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劳模精神,建立健全“干中学”培训体系,夯实品牌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基础。利用股权激励等机制留住更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激发员工提升质量、创造精品的热情与动力。
(三)办好“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一是宣传中国自主品牌。办好“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举办中国品牌博览会、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拓展中国品牌交流互鉴平台与渠道,展示中国品牌发展成就。
二是传播中国品牌形象。注重发挥品牌建设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行业中介机构、利益相关方等主体参与品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多方合作、共同推进的品牌发展氛围。讲好中国走向世界、造福世界的品牌故事,展示中国品牌形象,提升中国品牌对世界的影响力。
三、加强品牌建设助推质量强国建设
一是让更多的中国品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品牌是高质量、高技术的重要代称。从企业角度看,品牌意味着市场竞争力;从国家和地区角度看,品牌意味着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个人计算机、空调、太阳能电池板、手机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这需要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敢于参与全球竞争,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争创更多国际知名品牌,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二是让更多的中国制造成为高质量代名词。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本,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不断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三是让更多的中国品牌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企业家。要鼓励企业坚持创新,聚焦产业前沿,研发更多优质产品,造就更多中国品牌,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新需求、造就新动力。以品牌建设引领体验式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促进养老、托幼、家政、旅游、文体等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以更优质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激发消费潜能,持续扩大内需。以品牌传递中国声音、彰显文化自信,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品牌监管体系、严厉打击侵权假冒伪劣,推动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促进质量强国建设。
(文/张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