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湿米粉为原料制作的餐饮食品深受市民青睐,但是湿米粉的餐饮制作过程及湿米粉销售过程是否规范,是否有风险,这是广大市民非常关心的问题。
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3月1日,市市场监管局沙溪分局结合“广东省食品经营风险分级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展“湿粉统一查行动”。活动邀请了沙溪镇的市人大代表、妇联代表对沙溪镇湿米粉销售和经营环节进行突击检查,对湿米粉食品在农贸市场销售、餐饮加工过程中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湿粉统一查”是省市场监管局统一部署开展的专项行动,市市场监管局沙溪分局以人大代表和妇联代表参与的方式对湿粉类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检查,直观反映检查过程,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更好地促进行业自律、引导全民监督,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广东省食品经营风险分级管理信息化系统” 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风险等级为A、B、C、D四级,对风险高的食品经营企业增加检查频次,降低风险。
检查范围:
菜丁市场、中心市场、大同市场、达德路周边的餐饮店及湿米粉销售摊档。
检查结果:
执法人员重点对菜丁市场、中心市场、大同市场、达德路小餐饮经营店等单位开展专项检查。一是检查“湿米粉”经营户是否持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二是检查经营户是否有保留原料进货票据、供货商资质证件及每批次产品检验报告等索票索证情况;三是检查湿米粉的贮存容器是否干净卫生,贮存条件是否达到要求,是否与有毒有害物品或与食品无关的杂物混放;四是检查经营户是否存在销售加工过期的湿米粉等情况。同时督促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经营销售行为,消除湿粉类食品安全风险,坚守食品安全底线。此次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9人次,检查湿粉经营户15家次。
其中,中山市沙溪镇十三亿食店湿米粉放置时间超过24小时,执法人员现场督促商家立即进行销毁。
科普小课堂:
春夏季节椰毒假单胞菌最易繁殖,尤其在谷类发酵制品(如湿河粉、湿米粉、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变质银耳和木耳、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等三类食品中,容易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如果储存不当或时间过长,细菌繁殖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导致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产生的毒素,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日常的烹饪无法破坏其毒性,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都能产生严重损害。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从而易引发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