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悠久的文明史流传下来大量珍贵的计量器物,中国古代的大部分计量单位虽然已经不再使用,然而有些涉及计量单位的成语、歇后语等却流传了下来,在日常生活中不时被提及。我国古代为建立度量衡标准,始终做着不懈的努力。古代的计量文化您知道多少?
*实物参照的古代计量*
出土于殷墟的三支骨尺,长度皆在16厘米左右,正好是中等身高人拇指尖至食指尖间一拃的长度,与“布手知尺”相吻合。古人深知用人体作长度标准误差很大的道理,因此一直在寻找一种复现性较好的自然物来定义一尺的长度。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十二栗而当一寸。”《说文》:“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孙子算经》:“蚕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等,说法各异,然而都难以与汉尺度相符。
《汉书·律历志》记:“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一为一分。”黍和栗都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栗即小米,古代又称稷。黍子多为椭圆形,有白色、黄色和褐色多种。《汉书·律历志》所说的“一黍之广度之”,即选用中等大小的黍横排,一粒黍的宽度相当于一分之长。比起“布手知尺”的复现性有很大提高,准确度也基本上能满足当时日常使用的需求。
*成语中的计量*
1、“步步为营”原指古代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座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做事、考虑得谨慎而周密。“步”在这个成语中是借我国古代长度计量的单位来形容谨慎周密。“步”作为长度单位类似的用法还有如《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2、“尺幅千里”原指一尺长的画幅却呈现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诗文、图画等篇幅虽小但意义深远,也比喻外形虽小但内涵很大。该成语还用于表达深远的气势和意境。“尺”在这个成语中是指我国古代长度计量的单位。我国古代度制通常1尺=10寸,但历朝历代“尺”的量值并不一致。
3、“不同寻常”中 “寻”和“常”是古代两个长度单位。古书载有“倍仞谓之寻,寻舒两肱”、“倍寻谓之常”。寻为两臂伸展后双手指间的长度,故“八尺为寻”。即一寻为八尺;一常为十六尺。由于此长度为普通长度,于是人们将“寻常”引申为普通、一般的意思;不同寻常即指不一般的意思。
4、确定“世界计量日”是在纪念世界《米制公约》签署125周年时由计量学家提议的。后由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第 21 届大会批准确认,规定2001年5月20日为第一个“世界计量日”。 这就是“世界计量日”的来历。
5、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今有别。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位进制,即1斤=16两=160钱。现在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即1公斤=1000g。为了方便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剂量的换算,通常按规定以近似值进行换算,即1两(16位进制)=30g,1钱=3g,1分=0.3g,1离=0.03g。
6、邮票的“枚”和“张”是两个不同的计量单位。“枚”是邮票的最小计量单位,人们寄信贴在信封上的邮票,是以“枚”计算的。但印制邮票时,不可能一枚一枚的印,而是把几十枚甚至几百枚邮票印在一张纸上,这种单位才称为“张”。印刷出来的邮票都是成张的。“张”是邮票最大的计量单位。四周带有白边的整张邮票,称为“全张”。
7、“钧”字也是古代的重量单位,通常一钧等于三十斤。成语“雷霆万钧”就常用来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而“千钧一发”,也因字面意思为“千钧(三千斤)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来形容情况万分危急。
8、℃—摄氏度,是表示摄氏温度量的计量单位,没有简称,它以瑞典物理学家摄尔西斯的姓氏为来源。安吉斯·摄尔西斯,1742年提出使用温度的十进制分度法,这一温度的分度标志方法就是摄氏温标。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