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中山让“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3-12-07 分享:

  “菜市场变了个样,更漂亮、更干净,更舒适了!”这是中山市东区街道菜丁长江市场档口商户和消费者发出的心声。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把“香山新街市”建设作为保障民生福祉、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四下基层”,深入调研了解传统农贸市场提质升级之困,找准找实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建立民生实事清单,通过推动培育示范标杆农贸市场——打造“香山新街市”项目,促进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一、找准群众关切点,全方位调动市场升级改造参与感

  打造“香山新街市”项目启动以来,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局领导班子带队到42家农贸市场深入走访调研,针对解决农贸市场设施老旧、群众消费体验感欠佳的问题,引导市场开办方以“设施达标、功能完善、运营规范”基本要求,围绕打造一套“香山新街市”统一标识、一个新街市服务专区、一个“香山新街市”智慧农贸平台、一个“香山之品”食品(农产品)标准体系、一把“香山智慧秤”的“五个一”标准进行建设。虽然,在“香山新街市”项目推动前期,一些农贸市场持观望态度,但随着调研和沟通工作的深入,市场开办方及社区居民逐渐了解项目的意义,理解了市场的改造对整体硬件环境的改善作用,配套的管理及服务相应升级,能更好保障“菜篮子”商品质量,提升消费体验。9月至11月,各镇街农贸市场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申报,打造对象数量由原计划的30家增加至42家。

  二、融入属地文化,因地制宜提升环境打造场景感

  “香山新街市”重点在“新”,意味着要打造有别于传统农贸市场的新型农贸市场。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工作举措,引导第二批42家农贸市场对软硬件设施环境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统一样式的“香山新街市”门头招牌和行业标识,结合中山各镇街的民俗文化或商业特色进行美化。如港口镇西街市场以香山本土文化作为元素设计了别具一格的门牌;黄圃镇横档市场对场内地面及档口设施进行全方位改造,呈现面貌一新的购物场景;五桂山市场融入所在镇街的美食和美景加以设计;东区街道菜丁·长江市场突出“烟火气”+智慧化食品溯源;东区街道三溪市场营造“深夜食堂”氛围,引进的夜市烤肉店成为网红打卡店等。各市场因场施策,塑造了“香山新街市”的文化场景和品牌化形象。

图片1.png图片3.png

图片5.png图片7.png

  三、配备智能秤具,智慧化监督管理突出科技感

  传统的农贸市场无法将日常经营管理进行量化和数据化,长期以来陷入管理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市市场监管局将智能化运用和监管引入农贸市场,在“香山新街市”智慧农贸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推动第二批42家纳入“香山新街市”的农贸市场均上线该平台,统一配备智慧秤具,实现智能化商户管理、商品管理、设备管理、数据查询、巡查监管、智慧公示等。同时,建成“香山新街市”运营中心,通过“数据驾驶舱”通览信息,让传统菜市场监管转化为数字化、规范化的智慧市场。

图片9.png

  四、立足公益初心,以“小区域”服务“大民生”提升体验感

  “香山新街市”坚持便民惠民的建设原则,坚持“公益初心”,从社区邻里生活需求出发融合多元业态,除了环境优化,每家“香山新街市”还设置便民服务区。如东凤镇同安市场探索“一站式”解决市民的“小修小补”需求,引入便民店商家,让消费者在车衣补鞋时“少跑一点”,真正以“小区域”服务“大民生”。板芙镇深湾市场、东区街道菜丁·长江市场、南头镇穗西市场均设置了母婴室、阅览室等,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将线下农贸市场与线上系统相连接,设置了便民买菜分拣专区,通过“香山云街市”平台为场内商户提供网上交易渠道,为消费者提供足不出户的购物体验,为市场商户打开新的流量突破口,让传统菜市场转化为数字化、规范化、重体验的智慧市场。自今年4月“香山云街市”线上买菜平台上线以来,已完成订单19.56万笔,交易金额合计1489.88万元,便民惠商效果明显。

图片11.png

  小小菜市场,浓缩着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也承载百姓幸福生活的美好印记。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中山市着力打造出拥有更加整洁环境、更加规范管理、更加文明经营、更加便民服务的新型农贸市场,在去年完成31家、今年已完成33家“香山新街市”建设的基础上,今年12月底前再建成9家“香山新街市”,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加安心、更加舒心,真正用“人民满意”检验主题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