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神湾分局坚持“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以“严查流通环节隐患、强化群众防范意识”为双主线,开展自泡酒及有毒野生动植物专项整治行动,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靶向整治,严查高风险食材全环节
一方面,针对农贸市场摊贩、食杂店及散装酒销售单位开展重点排查,严格核查经营主体进货台账,督促经营者落实索证索票制度,严禁自行采摘或从流动摊贩采购原料。另一方面,依托护林员日常巡查机制,发动护林员在山林、河道等区域开展工作时同步关注野生植物采摘行为,发现后及时劝阻并反馈线索,形成“警示宣传+联动处置”的防控网络。经检查,发现2家散装酒销售单位存在顾客自泡酒临时存放现象,已责令商家对自泡酒容器加贴“非销售品”标签,并与销售商品分区存放,暂未发现销售有毒野生动植物情况。
立体宣教,构建“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的警示网络
一方面,在辖区大型商超、餐饮服务单位、农贸市场LED屏滚动播放宣传警示标语50次,以高频次曝光强化认知。另一方面,在毒蘑菇生长密集的山林入口、公园绿地等位置设立可视化警示,悬挂“禁止采摘、买卖、食用野生蘑菇,谨防食物中毒!”横幅5条,设置大型警示牌3个,张贴《禁食野生动物》海报10张。
此外,还在神湾镇海港社区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心播放省市场监管部门制作的《舌尖上的安全预警节目》等科普短视频。播放期间,执法人员结合视频内容现场讲解自泡酒风险、毒蘑菇识别技巧,针对群众提出的“五指毛桃如何辨别”等问题逐一解答,实现警示宣传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升级。
截至4月16日,市市场监管局神湾分局累计检查市场摊贩、食杂店及散装酒销售单位16家,暂未发现销售有毒野生动植物以及自制泡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