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中山 > 发展之城

十二五展望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日期:2011年02月17日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五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共在。综观国内外形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省区域合作发展全面推进,我市“十一五”积累的实力与经验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复杂,我省改革发展深层次问题不断凸显,兄弟城市争先恐后竞争态势日趋激烈,我市加快发展任务艰巨、挑战巨大。我们要积极抢抓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敢于直面竞争,更好地肩负起推进科学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历史重任。未来五年,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关系,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正确处理管理体制中统与分的关系,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正确处理发展取向中人与物的关系,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正确处理增长动力中内与外的关系,内外并举、协调推进;正确处理产业升级中新与旧的关系,新旧并重、协同发展;正确处理统筹发展中城与乡的关系,城增优势、乡显特色。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中山”这个核心,积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增强人均意识与资源环境意识,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强化民生保障,抓紧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努力构筑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法治进步、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安康、城乡一体的和美家园,加快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提前五年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城乡面貌有新变化,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15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5%,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研究和试验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为建设幸福中山夯实物质基础。

  ——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7‰;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国民教育体系日臻完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62∶1。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达19.4%以上,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968万公顷,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