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菊城小揽,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在750多年前,南宋度宗时,一位姓胡的贵妃(一说姓苏),大概因为得罪了皇帝或皇后的缘故,咸淳八年(1272年)宋度宗诏令胡妃为尼。翌年5月,胡妃佯狂投水,得以逃脱,后来与一位姓黄的商人成了亲,藏匿在广州府的南雄珠玑巷。奸相贾似道奏报,胡妃其实未死,藏匿民间,结果皇帝诏令官军一路追捕,沿途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当官军查清胡妃藏匿在南雄时,扬言要在珠玑巷屠村灭口。咸淳十年(1274年),一批避祸的百姓,从南雄珠玑巷启程,辗转到了香山县小榄。时值深秋,百姓为遍野的菊花所吸引,便在飞驼岭、凤山,一带垦荒定居,他们就是小榄的开村之祖。他们谨记着是菊花把他们引领到这片福地的,决定把野菊移植园圃中,嘱咐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都要爱菊、种菊。到了清初,小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喜爱菊花的小榄人就办起了“菊社”和“黄华(花)会”,赏菊吟诗,以贺升平,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年),考虑到祖先是在甲戌年从珠玑巷迁来的,决定从该年起每隔60年,即每逢农历的甲戌年举办一次盛大的菊花会,这就是蜚声海内外的小榄菊花会的来由。
这个传说大体上是可信的。不仅珠玑巷有史迹可查,而且珠江三角洲不少姓氏的族谱,都不约而同地标明他们的开族祖先来自珠玑巷,足以证明此次大迁徙的牵连面确实很广。据黄慈博《珠玑巷民族南迁记》,当时从珠玑巷南迁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氏族共73姓165族。他们所带来的中原文化尤其是菊文化,在小榄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但其实,我们还以把小榄的历史追溯得更远:小榄是1152年香山设县时从南海县划入的,划给香山县内新设的宁安乡。这时的小榄刚成陆不久,主要是沙洲和泥滩,围垦刚刚开始,更多的还是流动的渔民在此过着半定居的生活。人烟是有了,但还未能称之为村落。
到了嘉定六年(1213年),福建福清县人杜奇芬到宁安乡定居,他才是小榄大榄的开村之祖。关于杜奇芬的生平,清光绪三年重修的《杜国公墓碑》有明确记载。他曾以军功授宁远卫指挥使,因1208年的戊辰监祸,于1213年带着母亲万氏从福建迁居香山,十年后,因平定海盗有功,授平寇将军、粤国公、统领东南节度。昔日大榄文昌庙内供奉的杜、曾、罗、毛、曹五姓先祖,就以杜姓排头,说明确是公认杜奇芬是最早在这里定居的中原人士。——请留意,杜奇芬的到达小榄,足比珠矶巷的那批人早了50多年!
珠矶巷集体迁徙事件,暴露了南宋宫廷悲剧的冰山一角。为了胡妃的出走,朝廷竟要出到屠村灭口这一招,可见宫中对这一事件的讳莫如深。官家修撰的史书当然要把其中所有的细节删除,时至今日,就只能以民间故事的形式流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