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公交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市城乡公共交通发展仍然滞后,公交分担率偏低,中心城区仅为10%,镇村仅为5%,公交网络(站场)规划建设、运力、运行速度、票价及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广大市民方便出行、中山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并且,由于公交发展滞后,其他交通工具发展迅速,目前全市约有机动车辆57万辆,其中摩托车34.48万辆,私人小轿车数量17.85万辆,从而导致城市道路容量不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增加,以及环境污染和摩托车引发的社会治安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优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中山,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市民交通需要,降低出行成本,普惠中低收入阶层,提高中心城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群众转变出行方式,抑制私家小轿车、摩托车的增长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要求。为切实推进我市公交事业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制定“公交优先”发展的具体办法
建议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快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组织有关部门研制“公交优先”发展实施办法,建立“以人为本,公交优先,注重环境,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政策法规体系,确保“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在城乡规划,建设、用地、管理等方面都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加快和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统筹规划全市公交站场和路网布局,完善《中山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合理安排设施建设用地,科学配置和加快城乡公交换乘枢纽站、公交候车亭和快速路网建设。
三、推动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建设
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公交信息化进程,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公共交通体系。鼓励公交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公共交通体系进行改造,建设公共交通线路运行显示系统,多媒体综合查询系统,乘客服务信息系统,研制建立IC卡智能收费系统。并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车辆运行的监控,提高调度水平和运营效率。
四、建立有利于城乡公共交通发展的运作模式
整合公交公共资源,形成国有、民营等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经营格局;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公交事业良性高效高质发展。
五、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要将公共交通建设纳入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逐年增加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对公交企业制定合理的补贴制度。对乘坐公交车乘客实行低票价制,运用价格杠杆,最大限度地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