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要求市政府继续支持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建议

信息来源:提案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22日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转折期,高等教育旧的办学模式困境叠出,一种全新的适应市场规律的办学体制呼之欲出。中山市与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是经济教育强市与科研型重点高校的完美结合,将中山的高等教育推向新的起点。可以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成立既是中山市人民政府站在全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市政府远见卓识的体现;也是中山市产业发展需求不可阻挡的趋势。一方面,中山市需要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市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呼唤一所培养为本地产业发展服务提供人才支撑的高等院校,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其所具有的品牌效应、教学科研平台资源、特色专业优势等等有利于中山学院办学层次的提升、有利于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招生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培养更高层次人才反哺地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需要中山市政府的支持。从1986年中山大学孙文学院的成立到1995年中山学院的独立建制,再到2002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合作办学,这块历经岁月沧桑洗礼的教育圣地已积淀了中山厚重的人文精粹,迎来了其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5年来,学院千方百计加大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投资力度,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校园及周边环境得到整治、绿化和美化,后勤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划拨、购置等方式,新增校园土地面积170亩,增长幅度达40%。目前校园面积近600亩。同时,在市政府拨款1亿元的基础上,自筹资金近2亿元,学院新建、改扩建了教学、行政、生活设施。建筑面积增长近3倍,固定资产增长6倍。另外,5年来学院投入自有资金2亿元用于发展运行和各类教学、科研条件的改善,到目前,全院共建有专业实验室50多个,所有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座位达13000余个,图书馆藏书已达50余万册。
  5年来学院通过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提升队伍整体层次,优化队伍结构,着力打造学科团队。引进了大批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明显改善。2007年在编教师队伍总数比2002年增长123%,其中专任教师比2002年增长123%,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增长130%,高级职称教师增长76%。同时,学院积极进行机构调整和系部合并,强化内部管理,激发活力,提高效率。随着师资队伍的强化,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节节攀升,已经形成了嵌入式系统、高分子材料、动漫游艺技术研究等科研团队。2名教师荣获“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称号;2006年,自动化系教材《工程力学》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标志我院本科教学达到较高水平。
  5年来,学院教职工共发表学术著作数十部,论文近千篇,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的400多篇,被国际三大权威机构检索的几十篇。通过市级以上立项的科研项目近百项,获中山市社科、科技成果奖励20多项。2007年已有一批精品项目获得科技局及大型企业的青睐。学院科技项目《基于虹膜的识别方法研究》获得2006年度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5年来,学院大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逐年提高,计算机等级水平考试(二级)一次性合格率为75%,高出全省平均合格率30个百分点。考研人数逐年增加,考研命中率节节攀升。2007年03级考研本科生中,54人被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
  学科竞赛成绩斐然。5年来,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几百项。数学建模竞赛获奖人数与层次节节攀高,2006年16个参赛队伍有15个获得荣誉,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2007年32个参赛队伍有22个获得荣誉,奖牌总数在广东省各高校中排名第五,一等奖牌数排名第七,在独立学院中名列榜首。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4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15名同学获二等奖,21名同学获三等奖;2007年中山学院首次参加了第八届‘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广东赛区比赛,获得二、三等奖。
  学院自始至终以培养人才为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己任,以科研带动合作,在“谋发展、建队伍、搭平台、抓项目”的思想指导下,遵循国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战略,积极拓宽合作途径,寻求产学研合作伙伴,结合中山市产业发展的需求,搭建科研平台,着力反哺地方经济。如学院与阜沙镇签约组建了“阜沙镇精细化工技术中心”,利用学院化学与生物系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的优势,为阜沙的精细化工行业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与石岐区共建工业设计中心,协助东升镇、板芙镇制订科技创新规划,协助沙溪镇开展经济增长与地方税收研究;与古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方位进行合作;积极参与城市环境保护,开展水葫芦防治课题研究。学院已建成广东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香山文化研究基地两个省级文化科研基地,积极参加孙中山研究和“香山文化”研究,参与民俗、宗教、文博、旅游等方面的研究,为发掘城市历史,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中山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我国的“十一五”是产业创新和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时期,也是高等教育深层发展时期,为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特建议市政府继续支持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发展。

  一、解决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职工的编制,使教职工有归属感。因为编制问题,中山学院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遇到困难。
  二、以固定资产维修费的形式拨款支持中山学院的发展,以此体现市政府的关心。此举既有实际意义,更有象征意义。
  三、在中山学院建设中以专项拨款形式支持中山学院,使中山学院不会因为资金不足而影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