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组团是我市重要的家电、电子信息、五金制品、灯饰、食品、办公家具、日用化工等产业集群中心,在全市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北组团土地面积仅占全市总面积26.8%,却创造了占据全市总量34.6%的GDP。2006年西北组团GDP达到330亿元,是2000年的3倍多,约为东部和南部两个组团GDP之和。西北组团是目前中山市经济实力最强、活力最旺盛的地区,是中山市强而有力的经济发展引擎之一。繁忙的经济活动导致了道路交通量的逐年攀升,目前,西北组团的内外交通拥堵情况在全市各组团中是最严重的。
调研组通过与西北组团八个镇的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访谈,结合在道路系统各个主要节点所做的出行OD调查,掌握了西北组团交通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一、道路交通现状
(一)对外交通现状(详细数据见附件一)
西北组团现状只有4个对外交通的出入口,其中西北方向与顺德联系的出入口有2个,与西部江门联系的出入口有2个,西北组团主要对外交通通道有105国道,江中高速、沙水公路、岐江公路、南三公路、东阜公路共5条。
西北组团现状与中山市中心城区的联系通道也只有3条,分别是:105国道,岐江公路,东阜公路-阜港公路。
(二)西北组团内部道路交通现状
西北组团各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主要是通过几条干线公路来完成,镇区主干道只是起到内部交通联系的作用。由于西北组团各镇区内部道路几乎与周边的镇区的道路没有衔接,镇区之间的大部分交通量是由干线公路来承担。据统计,目前中山市西部组团联系各镇之间的主干道通车总里程约为450公里,路网密度为75.0公里/百平方公里。
(三)路网饱和度与连通度情况
105国道、沙水公路的道路负荷度已经严重饱和,需要扩宽改造或者修建新的道路来分担原有道路的交通压力。东阜公路、南三公路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高峰时段,经常出现交通堵塞。根据现状主要道路(包括公路和主要城市道路)网流量分析计算,西北组团主要干道平均拥挤度为0.97(拥挤度0.75以上则出现交通拥挤),现状路网平均拥挤度勉强能够适应当前的交通需求;但是道路交通量分布及不均匀,使得部分路段负荷过大(详细数据见附件二)。
西北组团主要道路网(包括公路和主要城市道路)连通度为1.34(一般应大于2),表明西北组团道路网连通度不好,各镇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二、西北组团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西北组团镇区之间交通联系不畅,过境交通穿越城镇中心普遍;交通运输方式单一,没有形成多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西北组团对外交通体系欠发达,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缺乏,对外联系通道较少,交通堵塞严重;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较弱,对加强中心城区对西北组团的辐射能力不利。
3.组团内部各镇区出自自身的考虑,道路衔接不畅。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新沙水公路和小榄快线等线路的建设上,相关镇区在道路选线等问题上互不让步,造成工程建设陷于停顿。
4.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比较薄弱,居民出行过度依赖摩托车和小汽车,加剧了道路的拥堵情况。
5.道路交通规划难于实施,道路建设进展缓慢。
根据调研组对西北组团居民、企业的抽样调查以及对政府的访谈(详细评价见附件三)显示,西北组团的交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出行,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交易,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甚至严重影响西北组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说,西北组团的道路交通改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导致西北组团道路交通建设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建设投资体制不顺、各镇区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市财政对西北组团交通建设投入不足以及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不完善等。根据这种判断,提出如下建议:
1.理顺建设投资体制。协调省、市、镇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明晰各方责、权、利,建立完善的投资与收益分配体制,加快区域性干道和干线公路的建设。
2.加强镇区间协调。从市政府的角度协调各镇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强交通走廊控制的对接以及干线公路线位的落实,启动交通基础设施转移支付机制,对作出较多让步的镇区给予适当的补偿。
3.市级财政加大对西北组团道路交通的投入力度,加强组团内外通道建设。近期加快新沙水公路、新岐江公路、古神公路的建设进程;中期加快干线公路网中横二、加一、加三线的建设进度,加快105国道、南三公路的拓宽、立交改造;远期完善干线公路网、轨道交通、水上运输、公共交通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
4.加快编制和实施道路交通相关规划。目前中心组团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即将完成,东部组团综合交通规划也正在编制过程,而作为中山市交通状况最为复杂的西北组团,应尽快组织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同时,加快编制审批西北组团分区规划以及各镇区综合交通规划,加快落实中山市总体规划与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推进交通网络的建设,构筑一体化交通。加强道路交通与轨道交通、水上运输、公共交通各系统间的衔接,提高交通系统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