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提案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25日

  随着国家社会发展思路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山作为一个总体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堆积的城市,寻求转换角色已是刻不容缓。中山的明天往何处去?从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史的历程看,不外乎这样几条路: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做好金融服务业,以金融立市;发挥中山传统的经商文化,做好物流业;做强旅游业;做好文化产业。
  我们以为,以金融立市至少在短期内不可行;做好物流业也必须以强有力的产品或贸易为支撑,而由于中山产业的调整,这一点是很难保证的;做强旅游业也有些困难;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是大多数城市都选择的道路,也是中山目前已经在运作的转轨方式(比如开发区),但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和费时的技术开发,不易在短期内见到成效。
  相对说来,做好文化产业可能是中山产业转型可供选择的一条捷径。理由如下: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这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符合国家社会发展(展示软实力)和经济转型(做好创意产业)的要求。
  文化产业资源占有量少,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缺乏的中小型城市特别适合。
  文化产业产品虽然需要一定投资,但一般情况下投资额度不会太高,并且投资构成可以比较分散,而其产品的附加值极高。这特别适合我市这种有相当经济基础,尤其是民间资本比较发达的城市。
  最重要的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素是人才。中山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对人才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而中山安定、和谐、宽松的大气候,又特别适合于创造型人才充分展示其才智。

  1、动漫产业在我市有相当的发展基础,我们目前所要做的是不能把动漫仅仅局限在游戏上,要下力气开发出有文化内涵、有持久生命力的动漫产品,逐步树立我市的动漫品牌,并按企业化模式运作。
  2、影视制作在我市基本还处于空白。我市目前还不可能像好莱坞那样进行大制作,但我们完全可以用内容来取胜。比如“四大百货”作为中山商业的一个颠峰标志,如果用适当的影视语言反映出来,在目前的社会氛围下,当可获得较大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建议中山市电视台设立电视剧制作中心,先开拓电视剧市场,以后伺机再制作电影。
  3、出版业在发达国家是和钢铁、汽车等一样的大产业类别,但我市仅有两份报纸,几份期刊也做得悄无声息,网站也是处于幼苗阶段,图书更是空白。建议在确保《中山日报》的党报属性前提下,给《中山商报》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对现有的网站进行调研,择一有前途、有意向者做成门户网站。
  图书和期刊涉及国家政策问题,但可以有合法的变通方式,比如与其他地方的期刊社、出版社组建合资公司,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许可应是一条不错且可行的思路。
  4、在达到一定发展阶段,可以考虑将影视与出版结合,组建中山市传媒集团,并谋求上市。
  5、发展文化产业,最关键的是人才。政府应制定措施,引进相关人才,同时,鼓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高级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办相关专业,培养和储备相关人才。
  6、最重要的是,破出观念上的意识形态壁垒,确立文化的普世价值,如爱国主义、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等,这些应该作为我们文化产业的底线。换句话说,只要不违背这些底线,其他方面应该采取宽松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把文化真正当作产业来做。要放宽一些政策限制,甚至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文化产业之中,按市场规则来确定运作及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