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味着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城市化的核心问题是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更多人口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人口膨胀带来的问题,简而言之,是人多路少。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收入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提速以及与此相伴生的私车浪潮汹涌而来,家轿时代的诸多问题遂成题中之意。鉴于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无论如何加码,在总体上都会滞后于交通工具的发展。于是,“车多路少”便成了我市城市化进程中“人多路少”的衍生问题。
“车多路少”是一个概念化描述,它在城市生活中展开的图景是:车与车争道,即私车与公车争道,进而私车挤占公车的通行路径,造成城市交通整体流量上的拥堵,同时导致的事故频繁、空气质量下降和噪音污染严重等,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说,当下强调公交优先,在中山具有迫切的现实感。
据了解,20年来中山市公路通车里程增长4倍多,中山交通曾经拥有多个第一。在全省率先实现镇镇通公交;在全省地级城市中率先实现村村通班车;中山港大桥曾是全省最长的公路桥梁。但是,现在的中山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已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市公路通车里程为1666公里,公路密度为92.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珠三角9市中仅高于珠海和肇庆,处于第7位。特别是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高,公交票价偏高、线路设置不完善等问题日益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也成为造成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就要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
这是因为,比之私人交通工具,公交其实有着先天的优势,在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里,公交的人均时空消耗最小,仅为私车总消耗量的三十分之一。从国际经验看,不遗余力地发展公共汽车和其他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吸引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以缓解道路拥堵,是治理城市交通的重要原则。这正是政府在现有条件下大有可为之处。
1、特设“专用车道”、标示“禁停区域”、简化公交换乘环节、实行“统一票价”和“一票到底”制度。特别是“公交一票通”制度,这一制度在一些大城市交通治理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报道,北京地铁实行统一两元票价后,市民利用轨道交通出行时花费要比实行价格差别的计程票制时每人次下降1.3元,相应,一周地铁平均日客运量增加90万人次。这是北京在出行选择中迈出的“弃私从公”的一步。这是可观的一步,也是可喜的一步,而这一步正源于政府政策的开道。
2、要注意营造舒适的乘车环境和低票价优惠。广州地铁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不仅速度快、线路覆盖广、换乘方便、环境舒适,还票价优惠,不少市民都选择乘坐地铁,有效地缓解了广州地面的交通压力。
发达国家的很多城市也都曾经历过交通拥挤的阶段,但最终都能够改善其状况,相信只要政府坚持公交优先的策略,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进一步突出公共交通行业的公益性,完善行业公益性和运行市场化结合的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市民出行成本,中山也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化解这一世界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