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道路建设不断加强。然而无论是每年人大、政协两会,还是日常百姓的谈论中,道路交通都是热点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市加大了道路交通建设,2004年开通了中江高速公路,2007年实现南外环全线通车,105国道、岐江公路、南三公路经过多次改造,城区的各种道路改造扩建工程更是数不胜数,但为什么我市道路交通状况仍未见明显改善,有些地段还更加恶化呢?
07年7月,本人随政协提案委在北欧进行了参观、考察,就瑞典的道路交通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随点被公认为世界上公路交通安全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而我们所到之处,无论是首都斯德哥尔摩还是著名港口城市哥德堡,所见大多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筑和道路,新建、在建、改造的道路并不多见。对比中山、瑞典,下面一些数据能够反映问题所在:
中 山 瑞 典
年份 GTP(亿元) 机动车数量(万台) 机动车数量(万台)
1997 235 26 300
2004 704 47 350
2007 1215 59 400
十年间瑞典车辆增长率为33%,而我市车辆增长率为126%,是瑞典的4倍、经济的高速发展、车辆“爆炸性”增长,为交通道路带来沉重的压力。
同样是97年,当我们驾车到珠海,行驶在宽敞的珠海大道、九洲大道时会想,干嘛要修建这么宽的路,多浪费啊!而如今珠海的道路交通也趋于饱和,然而有了超前的规划建设意识,他们道路的改造、修建就轻松许多。而同是邻居的顺德市,这些年也加大道路建设,将105国道建成8车道、10车道以及立交桥。
交通道路建设再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小打小闹了。
以战略发展的眼光转变我市道路建设模式,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国道、省道必须10车道以上,城区主干道必须8车道以上,有红绿灯的道路必须6车道以上以及修建立交桥、地下隧道等等。路通财通,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我市经济、车辆的快速增长,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