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提案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26日

  “学生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被大众所接受。体质健康教育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具有增强体质,培养品质,开发智力,发展个性,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到2007年为止,我国共进行过四次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在持续下降: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下降,肥胖学生增加,“豆芽”数量有所增加,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刺目惊心(初中生近视率60%;高中生近视率76%)。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则中国弱。看来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下降已经不是一件单纯的小事了,而是关乎国家社稷、民族强弱的大事了。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明日的栋梁。
  因此,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现状,获得该领域的基础数据;初步了解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与局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与对策
  1学校方面抓好落实。落实各项政策,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应排进课表,形成制度。寄宿制学校实行学生出早操制度。三是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虽然我市有些学校有安排大课间,但只留于形式。学校必须通过调整作息制度,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得到落实。活动时间一般为25至30分钟。
  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
  学校越扩越大,学生越来越多,教学楼越起越高,活动场地越来越小,器材人均越来越少。这是很多学校的现状。没有场地、缺乏器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年应从办学经费中拿出固定的经费用于购置器材和改善运动设施。
  开足课时 配齐教师
  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每周为2课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体育学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非专业教师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更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素养,体育课堂事故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问题,非专业教师不具备防范救护的处理能力,这会直接导致体育课堂教学和竞技训练中的危险比率上升,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阻碍体育教育的发展。
  加强宣传
  营建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学校应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广泛探人地开展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宣传,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培育自己学校的体育精神,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参加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2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
  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纳入对中小学校的综合督导内容反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同时,将这项工作列为对学校日常工作的检查、校长年终考评及有关的工作评比内容之中,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各校。几未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地区、学校和班级,不得评为先进单位,第一责任人不得评为先进个人;凡不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班主任,不得评为先进班主任;几不积极参加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不得评为三好学生。几直接参加组织指导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体育教师、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均应计算工作量。
  重视群体活动
  目前,中山市每年都有中小学生运动比赛,但这些比赛基本上都是少数精英参与的竞技性质的。这些比赛虽然对学校的体育工作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然而它却不能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整体健康水平的标准。只有一所学校学生的整体健康水提高了,才能说明这所学校的体育工作做得好,这所学校的教育工作做得好。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广泛争取意见的基础上,加大对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检查评比表彰力度,并形成制度围绕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引导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并形成制度。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召开体育工作现场会,传播典型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推动全区群众性体育工作的开展。并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体项目比赛,起到导向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社区主动与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体育活动,如健身操、舞蹈、小型趣味体育项目的比赛等;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社区去进行体育活动的宣传与表演,把体育课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奉献给社区,这种做法既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又增加了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余时间、星期天各寒、暑假,学校的体育设施要向学生们开放,也可利用社区的体育器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如组织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等活动,将学生的课余时间从电视、电脑前吸引到体育活动中来。
  发挥学校优势,定期向社区派遣教练员,组织社区健康活动的开展,解决社区体质健康教育的障碍,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利用学校的社会功能,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介入学校体质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体育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学生体质健康活动的场地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