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提出“节能减排”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水是大自然生态系统的控制因子,又是生命元素、文明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水,人类社会无法存在,节约用水,保护地球有限的生命之源,是“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系统恶化,用水结构不合理,导致水资源短缺,人与水不能和谐共处现象日益严重。中山地处千条江河汇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按理说拥有取之不尽的水资源。但随着内陆工业的发展和污染物的排放,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得流入珠江口的水量减少,海水倒灌,水质变坏,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近年来中山也明显感受可用水资源短缺的威胁,中山水形势不容乐观。要保证中山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建立和推进节水型中山是必由之路。中山是全国第一批环保模范城市,第一批文明城市,中山水务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山还应在建设节水型城市方面成为全国模范城市。
1.政府重视和支持节水工作,充分发挥节水行政部门(节水办)的职能作用。利用媒体加大节水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使市民认识水这种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制定节水办法,实行阶梯水价,鼓励节水,惩罚浪费。
2.鼓励节水科研和节水技术开发,推广节水产品。对节水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节水效果好,工作稳定可靠的节水产品给予大力推广应用。如中山市广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节水产品,集成多种节水技术,比传统相应节水产品能更节约50%左右的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已在许多学校、医院、办公楼等场所使用。该产品的节水效率及综合使用性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值得推广应用。
3.开发第二水资源——中水。中水的水质介于自来水和污水之间,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再生水”,是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净化处理、水质改善后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从而取代等量自来水,达到节水目的。内陆不少城市都实行中水回用。中水回用需配套相应设施,会造成建设投资成本提高。但从长远看,减少水费开支和污水处理费用,从单纯的经济角度考虑也是值得的。中山可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在城市绿化用水、宾馆酒店、游泳池、洗车场等用水量较大场所实行中水回用,然后推广到办公楼、住宅小区。
4.改造市政自来水管网,淘汰非节水用水产品和器具。现有市政管网主要是铸铁管、镀锌管,这种管容易生锈,造成水资源污染甚至无法使用,导致水源浪费。这种水管使用时间较长时,由于生锈造成管体渗漏浪费水源。另外,现有用水器具不少是2000年前的产品,属非节水器具,应当考虑淘汰,推广使用新的节能用水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