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加大投入,促进职业教育及居民素质提升的建议

信息来源:提案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28日

  近年来,中山市的制造型企业遇上了同一个发展瓶颈--人才缺口逐年加大,尤其是管理型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日益凸现,导致一些企业发展停滞。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市每年需要的管理人才和技工在10万人左右,而每年我市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高中、成人职业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总和不超过5万人,从人数上看还远远没有满足企业的需求,从素质上看也还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需要。
  以我公司所在阜沙镇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显示,在阜沙镇以职业教育为主导方向的学校只有“阜沙职业高中”一家,从培养人数来看,阜沙职业高中每年培养学生200人左右,其中参加高考升学的学生占40人左右,另外的160人左右毕业后基本上参加工作,此人数单满足阜沙镇的企业都远远不够;从专业上来看,该校主要开设了财会、机械机电技术、计算机、办公文秘等专业,与阜沙镇各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脱节较大,像很多企业需要的电工类、焊工类、机修类、模具数控类、管理类专业都找不到相应的人才,转而只能招聘其他地区人员补缺,而外地的人员往往缺乏稳定性;从毕业生素质来看,职业高中的教学层次还不能完全满足各企业中、基层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需求,从企业调查回来的数据也可反映出这个问题--具体调查数据参见下表:
  公司名称 公司总人数 管理或技术岗位 占总人数比例 阜沙职业中学毕业人数 占总人数比例 占管理或技术岗位总人数
  中山市保时利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2000人 260人 13% 20 1% 7.6%
  中山市长青集团 1300人 150人 11.5% 28 2.1% 18.7%
  兴达电路板公司 800人 138人 17.3% 16 2% 11.6%
  …… …… …… …… …… …… ……
  阜沙镇所有企业 3.5万人 5250人 15% 700人 2% 13.3%
  从上表分析来看,每年从阜沙职业中学毕业的学生在阜沙各企业就职的并不多,而从事管理或技术岗位的人员则更少,从各企业反馈得来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专业不对口,即使专业有对口的,也因他们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欠缺而不能马上使用,致使很多企业培养管理和技术方面人才时不是很青徕这部分人才。
  由以上数据分析很清晰看出,阜沙镇的职业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教育分布不够完善,现今只有一所职业高中、一所成人职业学校,但没有可进一步深造的成人职业教育学院,如成人大学,夜大等,造成了企业中部分人员需要深造时却找不到平台。
  2、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没有根据当地的职业类别比例合理开设相关专业,造成了某些专业毕业的学生过剩,而某些专业却不足,如会计专业基本上过剩。
  3、职业教育力度不够,每年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企业的用人需求。
  4、职业教育没有实行“宽进严出”的办学模式,导致毕业生的质量参差不齐。
  由阜沙镇延伸到整个中山市的职业教育,我认为各镇区都不同程度存在以上问题,从各镇区的职业教育布局来看,明显存在着各镇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各镇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不一样,资金的不足导致教学设备、实验场所及实习环境都跟不上教学要求。

  1、相邻镇区集中资金联合办学,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创办高质量的职业学校。
  有了优势资金便能建立多功能职业学校,建设区域实习基地、实验场所,做到资源共享,避免培养出“纸上谈兵”的人才。整合了教育资源最大好处就是解决了教师队伍的不足,教育场地的不足等问题,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的质量,从而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从阜沙镇的职业教育发展角度来看,完全可以联合港口、黄圃、东凤几个镇共同办一所集合职业中专和职业大学的综合性学校。
  2、职业教育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应区别于普通教育,其着力点应放在就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教学导向,并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实行相关岗位做到“持证上岗”的目的。因此,职业教育为避免教学上与就业的偏离,各学校应多与企业用人部门沟通,并可聘请相关人士作为职业指导,与企业合作,双方建立在企业用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则培养什么的人才合作理念,这样,学校在开设专业时有一定导向性,各专业需求的人数也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企业可向职业教育投入一定的资金,参与合作培训企业的需求人才。
  3、市政府应增加职业教育投入,从根本上弥足镇区教育资金的不足。
  各镇区因经济的发展差异,导致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均,办学规模和质量各镇区形成了较大差异。因此,市政府作为各镇区的直接上级部门,应根据中山市各行业的分布特点,联合镇区教育资金,创办适合当地的职业教育,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了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解决了企业的用人困难。
  4、各职业学校应对所有生源实行“宽进严出”的办学模式,控制一部分混文凭的学生,从而提高了整体的人才素质。
  目前各地的职业高中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中没有升入普中高中的那部分,这部分学生的素质与升入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各职业高中的生源质量是参差不齐的。职业大学的生源主要是社会上已参加工作的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而选择再深造,这部分人员更多的是以业余的形式完成学业。因此,无论是职业高中还是职业大学的生源质量是无法保证的,但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把这部分人教育成一批高素质的,能适应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为此,学校有义务对学生实行严格教育,杜绝学生混日子、混文凭,以真才实学来考核学生,凡达不到企业用人要求的均不能顺利毕业,必须再深造。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更要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本地居民的职业及文化素质,进而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两者互相促进,以达长远、和谐、共赢。可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职业镇区职业教育系统的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