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浏览推荐

【老屋新颜 美映中山】第5期:游子归来 情系老屋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4-07-01 分享:


  导言

  “老屋新颜、美映中山”栏目,带您寻访全市各镇街改造活化老旧建筑的案例,聆听老旧建筑内正在发生的新故事,引导和鼓励更多有创意、有想法的人们在中山开展老旧建筑活化工作。

  每天,家住城区的陈先生都会驱车前往南区上塘村“上班”,他给自己的工作任务是要在此抢救、修复、活化11间老房子。从2016年回到上塘,4年光阴如梭,目前陈先生的老屋保育计划已经完成了5间。谈到老屋的新生,陈先生脸上满满的欣慰与自豪,游子情怀、油然而生。

图片91.png

玖悟斋外观

  游子回乡,倾情修缮老屋

图片92.png

  陈先生家乡上塘村位于南区,与沙涌、恒美、竹秀园、渡头等村落相连成片,屋宇相连,鸡犬之声相闻,俗称“沙竹恒上”,是中山成村较早的古村落,也是中山典型的宗族聚落。村内的街巷肌理保留完整,沿师姑岺大街和竹基街呈梳状形态生长;房屋建筑样式丰富,除了传统岭南民居竹筒屋、明字屋,也有西式民居和中西结合式民居。建筑结构和细部尤为精妙,趟笼门、柱廊、拱券、山花,每栋各有其特色,灰塑、檐画内容广泛、工艺精巧、造形灵动、色彩虽经百年烟尘而如新。漫步在青砖黛瓦的街巷,仿若穿越时空回到民国。

图片93.png


图片94.png

上塘村街景

  陈先生计划修缮的11间老屋,主要分布在师姑岺大街两侧,其中一间便是他的祖屋。4年前母亲打电话给身在外国的他,让他想办法抢救家乡岌岌可危的祖屋。于是,陈先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目睹家乡众多破败的老屋,与童年记忆形成巨大反差,陈先生决定回乡修缮侨房。

图片95.png

  老屋的修缮既要修旧如旧也要安全适用、满足现代生活需要,更要体现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从设计方案到施工,从室内布置到室外景观,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陈先生点点滴滴全程跟进每一座老屋的“重生”。外墙的历史感和室内地面的原貌尽量保持,产生于特定时期的历史符号也精心保留。为了使老房子适宜现代生活,在加固房屋结构的同时,增加了能够满足现代生活便利需求的设施。

图片96.png

老房子茶室外景

  以诚相问,化解产权难题

  产权问题一直是老屋活化利用的难题,在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缺乏的前提下,陈先生决定以诚相待,通过个人的努力赢得产权人的信任,把房子交给他保护利用。很多老房子是侨房,产权人遍布世界各地,有的人几年才回来一次,找齐所有的产权人更是不容易,联络起来费时费力。他经手修缮的一间侨房拥有6个产权人,分别居住在4个不同国家,为了尽快推进房屋的保护利用,他不辞万里漂洋过海,亲自找到所有人,与他们签下租赁合同。对方为他的真诚所打动,表示租期无限,租价只需1元。所修缮的房屋产权人,陈先生全部拜访过,在走访房子2年多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不少房子背后的故事。陈先生说,当年“四大百货”家族带动了其家乡附近村落的建设,建筑风格独特的近现代建筑在上塘比比皆是,这些老房子都有着不俗的身世。陈先生曾经好奇其中两间房屋规模巨大、装饰精美、品味独特,后来联系其后人,才获悉当年房屋的主人是在上海、香港之间做股票交易的,自然资金雄厚、见多识广,也将家乡的房子建设得美轮美奂。

图片97.png

上塘村兰桂堂

  陈先生长期从事艺术品相关工作,对房屋及装饰有着独特的欣赏视角和较高的艺术品味,他不赞同大拆大建的乡村开发模式,推崇以绣花针一般的功夫,作微改造式的更新,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这是一种最小代价的保护。”他认为,从社区文化的植入,到政府的配套服务和对环境的优化,都是对民间资本参与老旧建筑保护的鼓励。

  植入文化,激发老屋活力

  如今,陈先生已修缮完成了自己的祖屋,还将师姑岺大街附近的其他5间旧屋承租下来,着手修缮。跟着他的指引,我们先后走访了其中的玖悟斋、秋声轩、剑独山房、雪菊书屋……各有主题,各有趣味。

图片98.png

师姑岺大街13号

图片99.png

师姑岺大街14号

  修复后的房屋装潢风格各异,但总有一串色彩斑斓的小花砖散落在某个角落。它的图案是陈先生专门找人定制的,既有现代触感,也不失民国风情,他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化符号。陈先生介绍,这些地方届时将可为一些公益项目所用,成为社区的图书馆和艺术馆,让人们体验手工艺或用作才艺培训。它们也可作为艺术家和工匠们的驻场工作室,或是文化消费的场所。

  改造老屋,从尊重历史开始

  在家乡保育侨房的同时,陈先生也走访了中山其他镇街的侨乡建筑。打开他的手机相册,各种设计独特的侨乡建筑元素“信手拈来”。在他的书架上,也放满了介绍中山本土文化和岭南建筑的各种书籍。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他总结出一些老屋房保育的经验。

图片100.png


图片101.png


图片102.png


图片103.png

老房子外饰

  他认为,水泥钢筋建造的房子其实并是永久坚固的,多年的风雨侵蚀,钢筋水泥之间会产生离析。在南区金溪村的一间碉楼楼顶,陈先生为我们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现象,只见他轻轻一碰钢筋裸露处,生锈的钢筋竟纷纷脱落,这样的房子需要重新加固,在主梁之外另添钢筋支撑。

  他说,修旧如旧,不是说一定要修复成最初的模样。如果掌握不了当时的建造工艺,还不如尽量保护其既有状态,以免让不当的修缮造成第二次伤害。修缮后的风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应过于突兀。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你将资金投入在修缮,而非保护原状,很可能会将大量的金钱投入在装饰、描绘之上。事实上,我们同样应该尊重它所经历的每个历史阶段所留下的痕迹。比如,特定时期的标语印记,如果抹去这些痕迹,我们又如何能让现代人直观感受到它的经历丰富?”

图片104.png

师姑岺大街街景

  “对待老建筑应当像对待家里的老人家一样。“陈先生总结道。他对老屋的改造,亦是以尊重为先。他说,家乡的祖居或祖坟是华侨的根之所在,华侨对中山的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今天我们照看好他们的房子,也算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维系着他们对家乡的温柔念想。

图片105.png

上塘村景

  站在工作室的天台上,雨后的上塘空气特别清新,夕照映射在村道上,热烈而温暖。我们了解到,以“沙竹恒上”为代表的南区村落中已经开始了星星点点的老屋改造活动,其中不乏活化利用为书法培训、藏品拍卖、茶社、文化传播等场所,让人感到既兴奋又可喜。我局近年也在编制相关规划,与属地政府共同打造这个片区的保护更新。我们希望在村容村居环境的改造提升中,政府要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做好地面铺装改造、三线下地等工程,并适当增加景观绿化面积,打通断头巷,整理弃置地,让村居有更好的环境,留住老屋、留下记忆、留住情怀。

  本案例地址:

  中山市南区街道上塘村

  (本文原刊于2020年10月30日原市城市更新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