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粉、肠粉、米线、濑粉等湿米粉以及银耳、木耳等,是广大群众爱吃常吃的大众食品,湿米粉、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目前,广东地区天气逐渐炎热,过了保质期的湿米粉虽然外表和味道没有明显改变,但如果感染了椰毒假单胞菌,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湿粉类食品极易由于生产经营保存条件不当、超保质期使用等因素导致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大涌镇食品药品监督所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有关要求,夯实地方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工作,坚持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在辖区集中力量对湿粉类食品经营单位开展“湿粉统一查”专项行动,排查风险隐患,保持高压严管态势,严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资格、湿米粉进货查验、食品标签标示、存储等内容,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对湿米粉批发零售单位进行检查
▲对湿米粉经营商超进行检查
大涌镇食品药品监督所呼吁广大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外观和保质期。
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如发现违法行为,请及时拨打电话12315或12345投诉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及时予以查处。
知识点 1、米酵菌酸是什么? ▲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 ▲ 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 2、米酵菌酸如何产生? ▲ 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就会大量地生长繁殖。 3、米酵菌酸中毒怎么办? ▲ 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 ▲ 如果怀疑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4、如何选购湿米粉? ▲ 看标签或标示牌(除了要留意食品名称是湿米粉外,还要看配料表标识大米的添加比例是否≥90%) ▲ 留意销售时的保存温度和保质期(即食产品的销售温度应低于20℃,保质期一般为24小时) ▲ 注意湿米粉的感官品质(新鲜的湿米粉应无酸味、馊味、霉味及其他异味) 提醒 01 经营者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要从有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商家购进食品,索取并留存供货商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产品的合格证明和购货凭证。 进货时要检查产品标签标示是否完整、是否在保质期内,外包装是否破损,是否存在变质现象。产品销售要规范。 按照标签的温度、湿度等要求配备相应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和销售产品。散装湿米粉类食品外包装、容器外或货架、货柜上显著位置要用公示牌或标示牌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及食品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严禁销售无合法来源、过期变质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湿米粉类食品。 02 消费者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湿米粉等食品 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在选购河粉等湿米粉,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现场查看产品原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是否符合包装标示要求。 家庭制作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一旦储存不当受到污染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加热烹制也无法消除。 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