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区街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扛起挑大梁、作支撑的使命担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是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全面完工。因地制宜推进典型示范社区建设,培育一批精品项目。盘活集体物业,激发经联社活力。联动100多家单位投身“百千万工程”。迎接深中通道通车,推进“9+2”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农房(自建房)风貌管控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超额完成全年违建治理专项整治目标任务。超额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万棵榕树进乡村”等植树活动。荣获绿美广东竞风华系列活动中山赛区优秀奖。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7.5%。
二是坚持“一把手”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改革试点任务,2个案例入选中山改革30项典型,2个案例入选市“百千万工程”20个镇街集成式改革典型。超额完成低效工业厂房年度拆除任务。溢盈科技等6个“工改”项目加速推进。稳步推进治水工程,河涌水质排名全市第4。推进沙岗片区省级城中村全面改造试点、库充片区省级城中村微改造试点项目等工作。推进30个老旧小区改造,松苑横街改造项目在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会上作展示。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企业保姆等制度,办好政银企对接会,上线全市首个政务服务智慧客服。推进公有企业改革。基本实现环卫一体化改革目标。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深化“同心网”试点工作,成立“香山法苑”调解联盟,街道综治中心被评为省先进典型。
三是坚决扛起“经济重镇拼经济”主体责任。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7.07亿元,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267.86亿元,同比增长1.7%;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实施重点项目落地年,推动9个项目落地动工、运营。精准招商36次,举办招商引资暨招才引智大会。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签约金钟湖国际文化旅游度假项目。新增规上限上企业47家、总部企业5家。支持平台企业发展,赋能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1个项目纳入市“百企攻坚”项目、8家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入围市优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目录的企业数及项目数均居全市首位。推动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中山即时电商平台提质扩容。推动繸子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壮大,东区入选全市首批电子商务集聚区。全国首例城商行“村改分”银行入驻东区,引进私募股权基金2支。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新增国家“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共3家。设立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中心,推出人才公寓50套。1个青年创业团队成功出孵。在全市率先实施“深”爱东区六大行动,开展6场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约8500万元。
四是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十件民生实事、社区民生微实事、乡村振兴项目库工程落地落实。精准服务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就业人数3193人、技能人才超5200人。加快推进岐江新城新建学校以及万科金域城东花园配套幼儿园建设。成立教育集团3个,松苑中学连续18年、远洋学校连续4年荣获初中办学质量评价一等奖。加快推进全市首个基层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系统试点建设。在全市首推“有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性包”、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项目。办好“香山长者饭堂”,东区3个服务点和1个助餐点入选全市9个五星级“香山长者饭堂”。创建香山新街市6个。依托香山书房阵地,打造“共悦空间”青少年阅读品牌。传承创新美食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打造高品位美食街,三溪村被评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库充如茶习俗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办好第二十四届体育节。关心关爱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强化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东区街道退役军人红旗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队。深化东西部协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推动人大、统战、妇联、武装、慈善等各项事业发展。
五是扎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常态化开展反邪教、禁毒、扫黑除恶等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获得省2023年信访工作示范街道称号。深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选育,创新推出“邻家法律顾问”试点。建立12345政务热线工单快速响应机制,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推行“4+X”劳资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成立劳动争议三方联调中心,荣获全省“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称号。东区作为全市两个镇街之一,入选全国“工会枫桥”培育示范点名单。推进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森林防火、“三防”、食品安全等工作,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火灾亡人事故。8家学校食堂获评全市首批“星级食堂”,其中3家五星食堂,数量为全市最多。
六是强化党建引领聚合力。开展党工委会议“第一议题”学习145项、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领导干部带头上讲台、讲党课,带动开展各类专题宣讲、党课等活动900多场次。做好意识形态和保密工作。首推党群连心、和睦亲邻城市社区党建“一工程三行动”。全域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四方平台”,在全市率先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6个小区入选全市“红色物业”小区。深化“邻聚里”党群服务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项目。启用桥岗社区新党群服务中心,新建党群服务阵地8个。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长江三溪提质争先“示范引领”工程、竹苑模范堡垒社区创建工作、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提质行动。竹苑社区党建引领“373工作法”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成立全市首家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调解工作室,新就业群体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场次位居全市前列。完善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深化年轻干部“墩苗计划”,加强干部培训。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全覆盖,抓实巡视巡察整改工作,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保持反腐惩恶高压态势。
二、2025年工作计划
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贡献东区力量。
(一)更高质量推动“经济强”
一是激发“产业”活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经济业态,探索发展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金融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发展,做强生产性专业服务。集聚数字赋能平台,赋能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建好电子商务集聚区,构建“1+8+N”跨境电商生态服务体系。
二是激发“投资”活力。谋实招商推介活动,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强化“以投促引”。“项目长”紧盯优质项目落地动工。探索区属企业多元化发展。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等制度,优化政务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文旅项目落地建设,加快“猪肉婆”、宝马领创旗舰店等商贸项目完工运营。引进集聚星级酒店、民宿。“一商圈一策”推动商圈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优化提升一批美食街区。谋划大型文旅活动,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提质扩容“中山生活”本地即时电商平台。
四是激发“创新”活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全链条企业孵化体系,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开展英才汇聚行动,优化安居、教育、医疗等服务。
(二)更高质量推动“城乡美”
一是纵深推进城市更新。全速推进各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工作,加快推动城中村微改造。推动成立强村公司。做好20个老旧小区改造,谋划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纵深推进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推进九亩湾、溢盈等“工改”项目,谋划新“工改”项目。挖掘和盘活闲置土地、经联社集体物业资源。
三是纵深推进水污染治理。推进水污染源头治理、小区排水管网改造、暗涵治理、排水单元雨污分流改造等治水工程。强化涉水城市面源污染排查整治。落实“河长制”,做好河涌常态化巡查。
四是纵深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做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推进“育绿、增绿、护绿”三大工程,深化“点状绿化”,组织各类植树活动。深化主干道、重要节点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农房(自建房)风貌管控成果,常态化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
(三)更高质量推动“社会治”
一是全面提升平安法治建设水平。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深化“香山法苑”建设,推广“同心网”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三防”、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二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落实十件民生实事和社区民生微实事。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岐江新城新建学校开学、万科金域城东花园配套幼儿园开园。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构建总部统筹、校区协同管理机制。推进医联体、智慧医疗服务建设,擦亮省名中医工作室等品牌。打造“香山长者饭堂”品牌,增设长者饭堂。推进东西部协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武装、退役军人等事业。
三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优化文明实践阵地品牌。做优文旅品牌,擦亮非遗名片,活化利用侨房、碉楼等,为城市注入文化生命力。
(四)更高质量推进党的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好意识形态、保密、巡视巡察整改等工作。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全市首个省“两社三中心”试点建设,做实城市社区党建“一工程三行动”。提升“邻聚里”党群服务品牌、“四方平台”协商共治模式。试点打造智慧化数字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拓展“入镇下村”和“深中”社区结对共建成果。开展“三新”领域党组织党建提升行动。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善做敢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深化年轻干部培育,推动“墩苗”行动走深走实。加强干部培训,全面提升干部能力。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规范化,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
附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我街道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347018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