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政务公开 > 财政信息 > 财政预决算

中山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0年01月28日

—— 2010年 1月24日在中山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中山市财政局局长 黄国庆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并提出2010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关于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是我市财政非常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支紧张的状况十分突出。面对严峻挑战,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监督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有关决议,沉着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抓收入,优化结构控支出,创新机制强管理,确保完成年初预定的各项财政收支目标任务,有效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2009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4,412万元,完成人大通过预算的 100.28%,比上年增收103,180万元,增长(以下简称“比增”)10.31%。其中,市本级收入973,49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0.06%,比增10.07%;中山火炬开发区(以下简称“火炬区”)收入130,91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1.89%,比增12.08%。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具体完成情况: 
  1、国、地税市级收入834,63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1.72 %,为调整预算数的100.8%,比上年增收38,546万元,比增4.84%。 
  2、农业“两税”收入170,59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79.57 %,比上年增收68,562万元,比增67.2%。 
  3、专项收入(排污费及教育费附加)28,257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6.51 %,比上年减收3,744万元,同比下降11.7%。 
  4、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0,00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0.88 %,比上年减收2,313万元,同比下降18.79 %(其中,市本级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0,00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0 %)。 
  5、其他财政收入60,92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8.28%,比上年增收2,129万元,同比增长3.62%。 
  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221,291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金2,512万元,调入其他资金9万元,再加上年度结转收入175,672万元,全市本年度可支配财力1,503,896万元。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71,169万元(其中,市本级646,054万元,镇区税收返还支出410,977万元,火炬区114,138万元),比上年增支158,980万元,比增15.71%。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118,361万元,为年初预算(以下简称“为预算”)的97.23%。 
  2、公共安全支出122,345万元,为预算的101.33%。 
  3、教育支出294,645万元,为预算的104.28%。 
  4、科学技术支出47,840万元,为预算的106.67%。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9,043万元,为预算的127.98%。 
  6、社会保险和就业支出90,255万元,为预算的101.17%。 
  7、医疗卫生支出37,683万元,为预算的119.55%。 
  8、环境保护支出26,860万元,为预算的125.73%。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9,922万元,为预算的110.18%。 
  10、农林水事务支出161,270万元,为预算的111.47%。 
  11、交通运输支出23,081万元,为预算的216.72%。 
  12、 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7,195万元,为预算的283.05%。 
  13、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6,860万元,为预算的210.93%。 
  14、国债事务支出26,013万元,为预算的100.05%。 
  15、其他支出69,796万元,为预算的87.88%。 
  地方可支配财力减去一般预算支出,减去结转2010年支出142,010万元(含省专项补助结转62,221万元)和上解上级支出105,561万元,增设财政预算周转金3,000万元后,累计净结余82,156万元(其中当年结余1,028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09年全市预算内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48,506万元,为预算的77.57%,上级补助收入1,36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432,170万元,为预算的73.45%;收支相抵,当年结余17,704万元。 
  为保证各项财政收支任务的完成,一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主动作为,克服困难,力促财政增长更为稳健。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我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大力组织各项财政收入,努力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一是加强收入分析。与国、地两税部门密切沟通,深入分析财税运行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关注重点税源变化和国家一系列减税政策的出台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想方设法保收入促增长。二是强化税收征管。加强重点税源监控,采取开征农业两税滞纳金等措施,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确保应收尽收,有效促进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2009年农业两税收入大幅增长,全年比增67.2%,拉动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2个百分点。三是大力组织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大力挖潜,按政策规范部分项目收费标准;强化土地及规划收费征管,追缴历年欠费;开展小汽车号牌拍卖、城市道路临时停车收费、推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二期工程建设等工作;盘活各项资产,有效增加政府收入。四是实行市镇收入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各镇区收入增长情况,促进镇区更好地抓收入保增长。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二)落实政策,多措并举,力促杠杆作用更为有效。 
  为应对国际国内困难的经济形势,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帮扶企业渡过难关,2009年投入各类产业扶持专项资金3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主要措施包括:一是落实科技扶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年财政对科技投入比增14.4%,重点用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创新型装备制造业以及健康医药产业、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大力推动家用电器、灯饰光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落实重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新增多项企业贷款贴息,包括动用1亿元预算调节稳定基金,通过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对重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扶持,向符合条件的有关企业发放3,970万元的贷款贴息补助资金,提取3,714万元风险准备金;安排625万元金融业发展资金,鼓励各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对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和补贴。三是落实外贸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对外出口。针对我市外贸依存度高的特点,及时拨付各类外贸发展专项资金3,800万元,为我市中小企业继续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四是落实价格补贴等政策,促进行业发展。全年拨付渔业、林业、出租车、农村道路客运、水路客运等各类行业油价补贴1,246万元;安排市公共汽车公司油价补贴、特定人员优惠乘车补贴、新购车辆贷款贴息等专项补贴资金2,858万元。五是执行家电、汽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受理家电汽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51,910宗,兑付补贴资金2,758万元,有效拉动投资消费。 
  (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力促社会发展更为和谐。 
  突出民生财政,确保民生投入有增无减。2009年,市财政用于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的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社会民生支出的增长均超过30%,大大高于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并将新增财力的69%用于公共支出,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支出重点向以下领域倾斜: 
  一是向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领域倾斜。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其中,市财政安排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资金3,000万元扶持4个二类镇区农民参保,比上年增长50%,2009年底实现全员参保。全面启动全民医保工程。将我市参保人员门诊医疗支付限额从250元提高至400元,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80%,其中,市财政投入5,300万元;扩大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将全市高校学生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纳入我市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完善就业扶持政策。重点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帮扶工作,提取失业保险金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96%,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84%;并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1,400万元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市级安排就业专项资金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提高困难群众补助标准。市镇两级投入4,838万元,将城镇和农村最低保障线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310元,全市24,986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此外,首次尝试实行租赁住房补贴方式解决困难家庭住房保障问题。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备购置和启动经费给予补助,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贴;投入873万元用于“婴幼儿奶粉事件”、“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防控工作,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二是向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倾斜。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扩大免费义务教育对象范围,将本省外市及符合条件的外省户籍学生一并纳入,各级下拨免费义务教育补助1.5亿元,惠及全市23万名学生;落实各项助学政策,下拨1,753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惠大学生、中学生达16,762人次;提高教师待遇,市镇两级2009年共增资1.5亿元,落实教师收入待遇“两相当”工作;市镇两级拨付1.07亿元,创新高中阶段教育成本“市镇共担”机制和“钱跟人走”统筹调配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市财政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振兴初中建设、创建示范性高中及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建设等教育专项经费6,300万元,完善教育硬件设施。同时,安排贷款贴息1,000万元,确保数字电视整体转换项目顺利推进;投入100万元用于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中山咸水歌、醉龙等传承基地挂牌活动,市财政安排文化名城专项资金1.7亿元,有效提升“文化名城”效应。 
  三是向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倾斜。市财政投入3,100万元补贴镇区污水处理建设,确保全市18个镇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全部通过环保验收;投入700万元用于全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污染源全国普查、污染源减排、污染源自动监测站维护以及创建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工作,促进生态安全;加大环境综合治理,2009年市财政对内河整治的投入安排增至1.5亿元,环境保护支出比上年增长63%。 
  四是向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倾斜。2009年基建项目累计支出25.31亿元,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中山中专迁建、纪念中学扩建工程、北外环路、北部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建设、岐江河综合整治工程、中顺大围西河水闸重建工程以及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等。其中,运用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67亿元,推进了实验高中扩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三期工程、轻轨站周边配套路网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此外,2009年市镇两级财政共筹集汶川援建资金1.65亿元,确保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四)心系基层,利益下移,力促城乡发展更为协调。 
  按照市委和市人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镇区的支持力度。一是认真执行各项惠农政策。通过“一折通”兑付1,151万元给直接从事种植水稻的种粮农民,继续安排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补贴1,130万元,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拨付农路硬底化建设、开通大面积耕地路桥和农村公路建设补助5,000万元,增加农民经济收益。完善农业风险救助机制,2009年继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安排专项资金649万元,用于能繁母猪和水稻种植保险等,保证农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大对欠发达镇区的财政支持。在新一轮市镇财政体制调整方案中,将“一级财政”镇区增至7个,并针对困难镇区经济基础薄弱的状况,提出“一级财政+专项补助+固化债务”的思路,进一步利益下移,扶持困难镇区发展。同时,安排1.2亿元用于对镇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其中,对4个困难镇区的转移支付资金共1.06亿元,占总额的88%,重点用于义务教育补贴、农村参保补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低保生活补助、保障正常运作等项目。此外,增加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专项补助,如市财政对困难镇区的教师“两相当”增资补贴比例最高达到70%,对困难镇区的农民参保补贴增幅达50%,有力地推进了镇区基层公共财政建设,加快了公共财政向村镇延伸。 
  (五)创新机制,注重效益,力促财政管理更为规范。 
  针对今年的财政形势,及时推出规模预算、绩效预算、细化预算等改革措施,有效控制支出,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同时,推行多项改革,规范财政管理。一是推动收支联动管理改革。清理历年支出结转指标,按进度有计划地拨付资金,实现支出均衡和收支进度合理化目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规范预算单位结余资金结转的审批流程,改变结余资金逐年大幅增加的现象,进一步减少资金的沉淀,提高预算执行率。二是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积极建章立制,明确部门对项目二次分配的细化要求,增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完善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控制,全面推进预算执行反馈工作。将区级财政管理纳入市级一般预算收入管理范畴,其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同步提交市人代会及其常委会审议,规范了区级预算的法定程序。三是强化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对预算单位专项业务费支出实行零增长;对公务用车和执法用车的购置申请、办公设备更新申请暂停经费审批;严把预算审核关,减少预算追加,全年市本级追加金额大幅下降。四是完善财政监管机制。积极推进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试点和公务卡结算试点,打造“阳光支出”、“阳光消费”;认真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对各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力度;稳步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工作,加强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增加政府采购透明度。五是大力推进绩效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抽取120个社会影响较大且涉及民生的市级支出项目组织绩效自评。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内河整治资金、创建示范性高中经费、市内特困及市外流浪的精神病人经费等部分项目组织专家进行重点评价。将全部预算单位都纳入2010年绩效预算申报范围,75个预算单位252个50万元以上预算支出项目均实施专家评审,总金额为14.83亿元。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促使各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财政增收压力不断增大;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基本建设资金投入、转移支付、政府债务偿还等各方面的支出压力日益增加;三是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预算草案 
  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经济发展向好趋势进一步稳固。但也应该看到,受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定以及国家政策性减收和收入结构约束等因素影响,2010年我市财政收入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主要表现为:收入方面,金融危机造成的外需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财政收入短期内难以实现较快增长。同时,国家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国、地税全年可能减少的市级收入近4 亿元;农业两税因2009年属一次性政策因素增长,预计2010年将大幅减收,减收幅度估计超过30%;非税收入由于取消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性因素影响,预计也将减收1.5亿元。各种减收因素合计超过10亿元。支出方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政策性增支的压力非常大。其中,医疗体制改革、教师“两相当”以及污水处理二期项目上马等新增支出需求近4亿元。市镇财政体制调整,市财政对新增的五个“一级财政”镇区利益下移2.3亿元。综合各种情况,今年市级财政将比2009年面临更大的困难,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鉴于2010年财政形势严峻,为此,必须严格按照勤俭办事、节约用财的原则,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狠抓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等各项工作,确保收支平衡。 
  (一)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2010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的各项部署和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目标任务,围绕“促发展、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的工作思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积极培育开拓财源,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改善民生,保证重点投入,统筹兼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强财政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全力构建科学精细、规范严谨的公共财政长效体系,为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撑。 
  按照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按1,192,759万元安排,比2009年增长8%。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税收基数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81,276万元,合计1,274,035万元。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0年全市预算内总支出相应安排1,274,035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57,394万元(含转移性支出423,80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16,641万元。 
  (二)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草案。 
  根据我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2010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原则是: 
  1、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坚持依法组织收入,确保应收尽收,审慎稳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严格控制追加,避免预算赤字,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原则。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除法定增长支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支出和民生重点项目外,其他新增需求项目原则上一律暂缓安排。 
  3、突出重点、民生优先原则。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预算内、外各项财政资金、其它收入及结余资金,缓解一般预算支出压力。有保有压,将有限的财力重点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4、绩效优先、注重效益原则。积极推行绩效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问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规范结余资金管理。 
  2010年市本级财政收支安排如下: 
  1、2010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1,153,367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051,374万元,比增8%;上级补助收入81,275万元;火炬开发区上缴收入20,718万元。 
  2、根据2010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市本级财政总支出相应安排1,153,367万元,其中:(1)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609,653万元(含对镇区转移支付补助13,000万元);(2)镇区税收分成423,806万元;(3)补助下级支出3,267万元;(4)上解上级支出116,641万元。 
  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重点安排情况如下: 
  根据2010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计划,市本级财力用于公共服务、公益事业支出占61%,比2009年提高2个百分点,用于维持行政运转支出占27%,用于防范风险支出占2%,用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支出占7%,用于转移支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支出占3%。此外,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公共支出。 
  市本级财力重点投向以下几方面: 
  1、促增长。大力扶持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继续执行促发展的10项经济政策,在中小企业融资、外经贸发展、企业参展补助、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农业保险、服务业引导等方面,2010年安排各类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合计3.2亿元。 
  2、惠民生。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百姓受惠。安排社会保险补贴专项资金3.35亿元,比增9%。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专项经费3,100万元。支持公交优先,安排公交运营油价补贴、特殊对象补贴及公共汽车购车贷款贴息2,497万元。增加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投入,新增污水处理二期建设补贴1.2亿元,安排污水处理服务费补贴5,500万元,垃圾处理费补贴4,650万元, 内河整治经费1亿元,农路硬底化和农村公路建设专项经费5,000万元。 
  3、调结构。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投入比增12 %。其中,增加教师绩效工资及职业教育支出2亿元,教育成本分担经费增至5,200万元,免费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增至7,089万元,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增至1,300万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安排社区卫生服务经费3,516万元,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及孕前优生健康经费、出生缺陷产前筛查经费1,070万元。 
  4、保稳定。加大公共安全投入,确保社会稳定。安排公检法及驻地部队装备费1,621万元,看守所、收教和拘留所、强制戒毒所经费2,739万元,消防战勤保障中心配套经费及消防装备器材购置1,027万元。 
  具体支出安排详见《中山市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明细表》。 
  (三)2010年市本级预算内基金预算草案。 
  2010年市本级基金收入计划686,038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505,781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24,887万元;农业部门基金收入14,246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15,000万元;其他部门基金收入26,124万元。加上年结余59,755万元,合计745,793万元。支出安排697,162万元,收支相抵,结余48,631万元(具体预算支出安排详见《中山市2010年市本级预算内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四)金融风险金。 
  目前,我市尚有6亿元中央再贷款未偿还(其中本金2.3亿元、利息3.7亿元)。为确保我市按时归还中央再贷款和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预算安排从多渠道筹集金融风险金: 
  1、预算内安排3,000万元; 
  2、从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等非税收入中按10%提取金融风险金8,000万元; 
  3、火炬开发区、民众、阜沙等一级财政镇区上缴金融风险金2,200万元; 
  4、收回中小金融资产收入10,000万元。 
  以上措施如落实,预计可筹集资金2.32亿元。 
  (五)区级财政的情况。 
  2010年,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和五桂山五个区预计一般预算收入133,579 万元,基金预算收入84,300 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6,504 万元;预算内总收入合计234,383 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合计149,485万元,基金支出83,300万元;预算内总支出232,785万元。五个区均做到收支平衡、统筹兼顾、各具特色。其中:石岐区在预算安排上优先安排教育事业、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东区坚持以培植财源为重点助力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西区转变财政分配方式,全力保障民生支出;南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重点项目的投入;五桂山积极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自觉接受监督,依法理财。 
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2010年是财政工作充满挑战的一年,为此,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狠抓增收节支为核心,确保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针对当前严峻的财政收支形势,必须切实抓好增收节支等各项工作。一方面,要把开源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财政功能,优先安排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加收入的项目,同时,强化征管,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应收尽收,确保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目标顺利实现。为此,一是必须加强收入分析,完善收入增长监测机制。对组织收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二是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征收。对符合政策规定可以减免的收入严格把关,不得随意减免,集中收入保障支出需要。三是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挖掘非税增收潜力。依法追收欠缴费,加大力度开展网吧经营权、户外广告设置权、城市道路临时停车收费、采石场经营权等政府公共资源有偿出让工作,加快智能交通设施建设,探索开展土地闲置费征收工作,培育新的非税收入增长点。另一方面,要认真执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今明两年控制财政支出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市委的工作要求,严格压缩和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一是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按照中纪委提出的 “八项要求”,确保实现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费用、办公经费等行政运行经费“五个零增长”,切实压减相关经费支出指标;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专项业务费、临工经费实行零增长,一般性项目经费一律压缩5-10%。二是大力压减奖励类的专项经费,严格控制举办各类总结、奖励、表彰大会的规模和数量。三是严格把关,切实控制预算追加,对新增的项目经费原则上在单位的预算项目或结余资金中调剂解决,提高预算执行力,确保收支平衡。 
  (二)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托,增强发展后劲。 
  落实中央、省、市调结构、扩内需、促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整合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优先安排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生产性项目和直接增加收入的关键项目,做好资金的分配细化方案,集中财力办大事。继续帮扶企业,加大产业扶持资金的宣传力度,确保各项帮扶企业的补助、贴息资金及时申请和拨付到位。切实用好产业升级扶持资金,促进我市电气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批零物流等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推进新光能源等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并争取省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充分发挥5,000万元企业融资扶持资金的作用,对中小企业实行贷款贴息,鼓励银行和担保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帮扶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强对各项补贴资金的跟踪问效工作,加大专项资金的绩效评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实行各类专项资金规模预算、绩效预算、细化预算改革,确保各项资金的使用合理合规、高效透明,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率。调整和完善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式,加强民生类补贴资金的调查研究工作,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保证政策执行有力。 
  (三)以建设民生财政为重点,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通过大力压减行政经费,2010年,市财政将节约的资金重点投向民生支出,继续加大对农业、教育、卫生、科技、环保的投入力度,并确保高于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同时,围绕就业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农业保障、生态保障、安全保障、基层保障等八个方面,安排民生工程资金35.6亿元,进一步向农村、基层、困难群众、社会事业倾斜财力,增加公共服务投入。为充分履行好公共财政职能,还必须切实抓好各项民生项目资金的拨付落实,加快各项民生工程的建设进度,将群众关注、盼望的事情落到实处。一是重点落实好义务教育和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经费投入,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好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经费补助,确保医疗体制改革经费和公共卫生安全经费等各项投入,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进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及困难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完善社保投入长效机制,补充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保体系,落实农保并轨城保方案以及实现居民门诊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做好价格补贴、家电汽车下乡等各项补贴的民生政策资金兑付工作,努力提高资金兑付率,真正使老百姓受惠。 
  (四)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科学体系。 
  围绕构建科学精细、规范严谨的公共财政目标体系,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源头控制管理。要把完善机制、制度作为切入点,修订市直部门预算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预算指标控制管理、预算执行、预算追加、预算监督控制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按制度和程序办事。规范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机制,在整理归并重复、交叉的专项资金基础上,联合相关部门逐一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项目的立项、审批、资金拨付等前置要素,按照“先建制度、后分资金”的原则管理操作,避免资金分配使用的随意性。二是注重实时控制管理。全面启动收支联动管理,提高收支进度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大力推进支出管理改革,以建立细化的项目支出预算为基础,严格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提高预算执行率;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对会议费、差旅费等一般办公经费出台管理办法,明确经费使用标准和使用范围;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基建财务管理等各项改革,进一步提高直接支付比例,全面铺开财务信息集中监管、公务卡试点等工作,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三是注重绩效监督管理。加强对各项资金的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和投资审核,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扩大绩效预算评审的覆盖面,进一步将三分之二的预算单位纳入绩效预算范围,充实第三方绩效评价专家库,将更多的涉及民生的重点项目纳入绩效评价;并联同相关部门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四是注重技术保障和基础管理。进一步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做好财政业务基本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建立涵盖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及财政管理业务基本信息的动态数据库。通过细化管理,进一步建立科学、规范的理财机制,促进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以规范镇区预算管理为前提,提升基层理财水平。 
  进一步规范镇区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和预算追加的相关程序;认真落实“一级财政”镇区财政预算人大备案制,对实行“一级财政”管理的镇区及区级财政加强预算指导和监督,规范财务核算等基础工作,促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督促镇区合理用财,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项目建设,优先保障工资发放等基本支出,全力确保基层行政运转及预算收支平衡;加大各项财政改革向镇区延伸推广的力度,指导镇区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推进镇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深化,加强国库改革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明晰市镇两级的财权、事权,合理划分支出范围和责任,指导各部门和镇区做好下拨镇区的专项资金分配细化方案,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果的考核。此外,努力探索规范镇区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建立约束机制,切实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组织开展镇区财政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基层理财水平。 
  各位代表:完成2010年的财政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抓住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