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
《中山市全民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生计生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8月14日
中山市全民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健康水平,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经研究,市政府决定开展全民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最终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全面开展。现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目标,树立健康是人全面发展基础的理念,在国家卫生城市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资源,开展全民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影响市民健康的负面因素,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高。
二、工作目标
按照“以点带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逐步推广”原则,通过开展健康城市试点建设,积累成熟经验并逐步推广,发动全民参与健康城市建设,最终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全面开展。试点工作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导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加强健康城市试点项目开发、总结、推广,定期对有关项目进行指导、督导、验收、总结,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项目推进、分类指导、全民共建”的工作格局,为全面推进“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社会、健康产业”的健康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工作计划
试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健康镇、健康村居、健康单位、健康公共场所、健康工程,开展健康宣教和健康促进活动等工作。推进我市从卫生城市向健康城市升级,使城市的各个方面均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创造有利于人们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健康城市工作采取“点、线、面”三步走。
(一)“点”。是指开展健康单位试点和健康宣教项目试点,2014年选择一些健康促进工作基础较为扎实的社区、医院、学校,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医院、健康学校试点建设;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取一些针对特定人群的健康宣教项目作为健康宣教项目试点,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特色项目和健康知识科普活动。
(二)“线”。是指从2015年开始将试点范围从社区、医院、学校,逐步扩展到具有良好健康促进工作基础或健康促进积极意愿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小区、工厂、餐饮饭店、宾馆、写字楼、商场、广场、文化场所、娱乐场所、运动场所、公交车站等单位和公共场所,促进健康单位和健康公共场所建设由“试点”向“全线”推广。
(三)“面”。是指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建设健康镇、健康村居、健康单位、健康公共场所、健康工程,开展健康宣教和健康促进活动等工作,完善城市健康功能建设,建设具有“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社会、健康产业”的健康城市。
四、试点任务
2014年重点开展以三个单位试点、一个特色项目试点、一个宣教活动试点的“3+1+1”工作。三个单位试点是指健康社区、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建设试点,一个特色项目试点是中小学健康教育特色项目试点,一个宣教活动试点是指健康知识科普活动试点。具体内容包括:
(一)建设健康社区试点(建设标准见附件1)。
确定东区夏洋社区作为健康社区建设试点。试点社区以居委会为主导,着力营造健康环境,完善健康设施,参与健康互助,培育健康人群。社区要建设功能设施配套齐全的市民健康教育宣传栏,制作健康宣传小册子和海报,向居民宣传卫生、环保、科普、控烟以及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科教文体、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等知识;要开设社区健康课堂,实施社区居民健康提升计划,建立健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保持社区公共卫生健康水平;要建设配套齐备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构建15分钟体育健身圈,促进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公共范围要全面禁止吸烟,加大除四害工作投入,降低四害密度。鼓励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责任单位:东区办事处,协办单位:市全民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二)建设健康医院试点(建设标准见附件2)。
确定市中医院为健康医院建设试点。试点医院要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卫生技术人员要结合临床诊治、护理等工作,向患者及其亲属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服务;医院管理部门要在医院内全面禁止吸烟,营造良好就医环境;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就医环境,定期举办健康宣教活动。(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局)
(三)建设健康学校试点(建设标准见附件3)。
确定东区水云轩小学为健康学校建设试点。试点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重点做好保护视力、心理健康、环境保护、控制吸烟、远离毒品、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要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学生营养不良、肥胖、龋齿和近视的发生率;要开设健康教育课,教授学生掌握必要的应急逃生技巧;要完善学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要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开展无烟学校的创建和评比活动,设置并完善学校卫生所(室),建立师生健康档案,设立教职员工文娱、健身场所,提供健身指导,加大除四害工作投入,降低四害密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协办单位:东区办事处、市卫生计生局)
(四)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特色项目试点(具体方案见附件4)。
中小学健康教育特色项目要以卫生计生、教育系统资源为依托,以学校为主体,利用团市委、市少先队、市健康教育所、市中小学生保健所等单位在学校中开展的有关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项目为平台,整合中小学健康教育资源推进开展。
2014年中小学健康教育特色项目试点是以建设市少先队医疗辅助队为主要内容,开展面向中小学生,以健康知识宣教和基本医疗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制服团队建设项目。旨在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素养和掌握基本的健康常识,定期开展医疗礼仪、自护自救常识、灾难医疗救助技巧、公共卫生与安全、基本护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等基础课程,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志愿活动和训练,学习各种医疗及健康基础知识和必备心理应急技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康良好的个人品格。(责任单位:团市委,协办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局)
(五)开展健康知识科普活动试点(具体方案见附件5)。
开展健康知识科普活动,旨在传播健康知识,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市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2014年健康知识科普活动试点是由市健康教育所举办“合理用药、共享健康”活动,以提高居民合理用药、健康用药意识。积极开展药品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使群众了解药品相关知识和政府监管主要措施。开展专题讲座,普及合理用药知识,介绍药品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等常识。开展专场咨询活动,普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制作专题小册子,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和药品基本知识,帮助群众区别药品与保健食品,科学指导辨别药品广告真伪。(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局,协办单位:各镇政府、区办事处)
五、工作安排
(一)2014年8月上旬全面启动。
(二)各试点单位根据试点建设标准制订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于2014年9月10日前将试点实施方案报市全民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卫生计生局),并抓好落实。
(三)市全民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卫生计生局)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对各试点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和督导。
(四)争取于2014年底前加入WHO健康城市上海合作网络,争取2015年底前命名一批健康单位和场所。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全民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计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卫生计生局主要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职能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承担,负责组织开展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定期检查、通报、督促全市健康城市试点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经费保障。各相关镇区和有关单位要加强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试点项目建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要拓宽资金渠道,充分发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参与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健康城市试点建设资金资助和社会各界捐赠。
(三)开展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将健康城市试点工作与各类活动纪念日、重要节日、各项城市主题活动相结合,组织市民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充分发动和利用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宣传。在醒目地段设立健康城市试点公益广告,设立固定宣传栏,定期宣传健康城市试点有关知识。制作健康城市试点宣传片,宣传健康促进相关知识,围绕试点重点工作,以专家访谈、知识介绍等形式,让市民深入了解建设健康城市试点有关情况。充分发挥宣传、科协、卫生计生等各方力量,深入社区、学校、单位,传授健康保健知识,开展健康咨询。
(四)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理论水平。开展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培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能力与水平。加强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学术交流与合作,准确把握健康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加强研究探索,提高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理论水平。
附件:1.健康社区标准
2.健康医院标准
3.健康学校标准
4.中小学健康教育特色项目之少先队医疗辅助队建设方案
5.“合理用药、共享健康”科普活动方案
附件1
健康社区标准
一、健康管理
(一)组织建设。
1.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党员活动制度化、经常化;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核心作用明显。
2.社区居委会依法选举产生,成员分工明确,认真履行职责;工作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居民公约等自治制度。
3.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和工作制度,志愿者人数达到社区总人数的2%以上,每月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不少于2次。
(二)制度建设。
1.社区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以及社区居委会工作形成制度,能有效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2.社区内的各项建设与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落实,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
3.社区管理有序,社区居委会管理工作机制完善。
4.建立健全社区各种组织机构,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明确;建立健全居民调解委员会,做好社区内的民事调解工作。
5.社区内居务公开栏达到橱窗化、公众化、通俗化和专项化要求,居务公开实施制度化。
6.社区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文明共建机制初步形成。
(三)办公条件。
1.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2.社区日常办公用品齐全,并实行电脑办公服务,社区工作档案健全。
3.社区服务站(点)硬件条件适应居民服务需要,服务项目超过3个以上。
二、健康环境
(一)基础设施。
1.搞好社区规划,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率。
2.社区内道路平整硬底化,排水设施完善。
3.社区内配套相应环卫设施设备。
4.社区内有适应社区发展的停车场所。
5.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完好。
6.健康设施及场所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要,居民享有便利康乐服务设施。
7.全民健身普及率逐年提高。
8.社区内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儿童健康娱乐设施。
9.社区基础设施达到宜居社区水平。
(二)环境保护。
1.区域噪声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2.社区内雨污分流良好,“三废”处理达标。
3.不断改善社区内河道、池塘环境状况,保持水面无漂浮物,水体周边清洁。
(三)社区环境卫生。
1.社区内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工作落实,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2.环卫设施完善,设施保持完好、清洁。
3.居民生活垃圾收运规范,日产日清;居民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定点投放。
4.社区内广告、标牌设置规范,道路、街、巷等公共场所和商住楼房管理有序,标识清楚,居民出行无障碍。
5.居民普遍具有良好的环保卫生意识,社区环境整治达到省市有关要求。
6.社区内基本无乱停放、乱摆卖、乱张贴、乱拉挂、乱搭建、乱堆挖等“六乱”行为。
(四)病媒生物防制。
1.除“四害”巩固措施落实。
2.“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孳生地常态管理落实。
三、健康社会
(一)经济投入。
1.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2.区办事处对社区公共卫生的投入不断增大,鼓励社会捐助。
3.居民对健康的投资合理增长。
4.社区健康资源协调共享。
(二)弱势保障。
1.不断提高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的覆盖率。
2.建立法制援助,不断提高覆盖率。
3.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不断提高调解率。
4.对弱势人群进行社会救助。
5.逐年提高老年人规范管理率,社区老年人服务形成网络。
6.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最低生活保障落实。
7.下岗人员就业培训和便民利民措施等成效显著。
(三)社区安全。
1.社区设有社区警务室,实行“一区一警”或“一区多警”模式的警务责任制,并建立相应的治安联防体系。
2.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宣传普及,帮教、人口管理等工作成效显著,杜绝黄、赌、毒现象。
3.社区治安管理规范,社会秩序稳定,群防群治网络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完善,无重大刑事恶性案件和特大消防事件发生。
四、健康文化
(一)文明风尚。
1.社区内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工作成效显著,树立了良好的文明新风尚。
2.社区居民具有高度的社区认同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各类社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3.建立社区文明公约,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二)科普宣传。
1.社区科普学习设施完善,满足居民学习科学知识需要。
2.在社区设立修身学堂,成立道德评议会、邻里互助会等,引导辖区群众自觉加强自身修养。
3.社区内至少设立一个图书阅览室,并对社区居民日常开放。
4.社区内至少设立一处文化宣传专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类科学知识积极宣传和组织发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三)文娱活动。
1.积极参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2.举办邻里文化节、“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增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
3.依托社区资源,成立各种群众性文艺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4.设立或引进一支有自身社区特色的文艺表演队,定期或逢节日为社区居民表演,经常开展具有群众性、健康性的文体活动,社区内文体设施能基本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四)康体活动。
1.面向老年人常年开展益智健脑或动作舒缓的体育项目,如:棋牌、门球、猜谜、绘画、书法、太极拳(剑)等活动。
2.面向中年人常年开展有利于健身和交流的体育项目,如:健身操、集体舞、交谊舞等活动。
3.面向青年人常年开展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长,有利于青年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的体育项目,如:瑜伽、球类、跑步、游泳等活动。
4.面向社区家庭经常开展有利于居民家庭互动交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集体体育活动,如: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体育项目比赛等。
五、健康服务
(一)医疗服务。
1.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健康档案使用率达到80%以上。
2.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实现人人享有15分钟卫生服务圈。
3.完善慢性病跟踪随访机制,加强对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的管理,发病率逐年下降。
4.加强对弱势人群的医疗救助。
(二)公共卫生。
1.社区范围内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证照齐全,从业人员定期体检,持证上岗。
2.公共场所和食品行业加强自身管理,不断提高卫生合格率。
3.二次供水水箱每年清洗消毒,记录齐全,水质优良。
(三)妇幼保健。
1.建立辖区内新婚夫妇名册,倡导婚前体检,做好计划生育。
2.建立辖区内孕产妇名册,并督促早孕检查和定期产前检查。
3.建立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制度,管理率逐年提高。
4.做好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达98%以上。
5.加强区内托幼机构卫生管理,卫生合格率不断提高。
(四)健康教育与控烟。
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健康教育普及率。
2.居民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断提高。
3.居民的吸烟率逐年下降,控烟指标达标。
4.社区内人群对健康社区建设满意率逐年提高。
六、健康人群
(一)常住人口。
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与经济水平发展相适应的水平。
2.落实完善人口出生缺陷干预机制。
3.弘扬科学婚育文化,开展社区居民科学育儿教育。
4.督促社区居民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二)妇女儿童。
1.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
2.构建并优化有利于妇女儿童发展的社区综合环境。
3.落实预防学生常见病的各项措施。
(三)流动人口。
1.加强农民工劳动保护工作。
2.完善社区内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3.建立社区流动人口职业病预防、诊断、鉴定管理机制。
4.督促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流动人口职业病预防控制。
5.加强流动人口密集区管理,落实出租屋安全、计生、卫生、治安管理措施。
附件2
健康医院标准
一、健康管理
(一)成立健康医院建设领导小组。
1.成立“健康医院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院内外健康建设工作的全面管理。
2.建立定期汇报、协调与沟通机制,有例会制度,一年不少于2次。
(二)建立工作网络。
1.成立健康医院建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健康建设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
2.各科室指定专兼职健康教育管理员,明确责任与分工,负责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三)制定计划与目标。
1.医院建立具有机关管理职能的健康促进科(室、中心)或办公室。
2.制定健康医院建设工作年度计划。
3.医院工作年度计划中包含健康医院建设内容。
4.医院发展规划中包含健康建设项目规划,确保健康建设目标符合医院的长远目标与服务理念和宗旨。
5.医院应明确健康建设服务是整体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确立一个健康建设书面政策,其主要目的是增进病人、家属、医院员工与小区的健康,将健康建设指标纳入整体医疗质量改善目标,制定收集评估数据的流程与制度等。
(四)落实经费与设施。
1.医院应提供开展健康建设活动所必备的场所、设施、设备、经费。
2.设立健康医院建设工作室或宣传基地。
3.有专项健康医院建设经费,能满足建设工作需要。
(五)建立规章制度。
1.制定健康医院相关工作、考核、奖惩等制度。
2.制定医护人员定期接受健康促进与医患沟通等方面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制度。
3.严格执行无烟医院规章制度,建立首诊询问吸烟史、宣传吸烟危害及劝阻戒烟制度。
4.建立或完善保证患者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执业环境安全、卫生,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权利得到尊重的有关规章制度。
5.建立与完善医护人员定期体检、接受疾病防治服务、激励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的政策。
6.建立或完善工作制度:包括各功能科室制度、门诊、住院、出院健康教育制度或临床指引、临床路径中将健康促进服务列入操作程序,列入绩效考核。
7.医院须确认一个评估主要慢性病及病人健康促进需要的程序或临床指南或操作规范与指引,能辨识病人吸烟状态、饮酒状态、营养状态、心理-社会-经济状态等主要慢性病的风险因素,及病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如语言、饮食)的差异化与需求,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及病情提供健康促进干预的内容与方法的说明。
(六)培训与动员。
1.召开全员动员会议,让全院员工知晓建设健康医院意义、转变理念、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和目标。
2.开展医护人员定期培训:内容包含职业道德素养、人文关怀与行为规范教育、医患沟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指导、健康咨询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一年不少于1次。
二、健康环境
(一)物质环境。
1.诊疗与就医环境(如建筑、设备、设施、卫生、照明、通风、采暖、绿化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要求(包含环境、健康与安全的要求)。
2.医院导医标识清晰,方便患者就诊;
3.门诊区提供与就诊人数相适应的候诊座椅,为患者提供安全、私密的就诊环境。
4.各楼层卫生间清洁、无蚊蝇、无异味,无烟蒂,有盥洗、洗手液(肥皂)等设施,有残疾人厕位。
5.提供满足医护人员休息、健身、娱乐需要的设施和设备。
6.有营养配餐室或食品销售处,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安全的食品。
7.为患者提供安全、免费的饮水。
8.药品袋、病历袋、购物袋等使用环保用品。
9.院内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标识清晰,收集、放置和转运合理,符合预防医院感染规定。
10.按照医院就医与工作环境中健康与安全、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的定期评估机制或规定,评估是否符合,并不断提出改进建议。
(二)人文与宣传环境。
1.医务人员遵守相关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对待病人和蔼可亲,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好,医患矛盾少。
2.大厅设有咨询台,咨询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良好。
3.咨询台、候诊处有健康医院建设传播资料发放架,摆放健康医院建设资料供患者及家属取阅。
4.医院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医院视频、医院网站、内部刊物等渠道开展健康医院建设宣传。
5.有医患沟通媒介(投诉机制、新传媒系统等),医患矛盾和纠纷年增长率小于30%。
(三)无烟环境。
1.按照《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评分表(2012版)》,医院室内场所全面无烟。
2.等候厅、会议室、走廊、楼梯、电梯、洗手间等区域设置明显的禁烟标志。
3.设立控烟监督员,负责巡视和规劝。
4.医院内不出售任何烟草产品。
5.无烟草广告。
(四)卫生环境。
1.院内环境卫生良好,落实“门前三包”,促进医院周边环境和谐协调。
2.垃圾箱、果壳箱、坐椅、电话、公用洗手处等公共设施布局合理,完好洁净。
3.除“四害”长效措施落实,“四害”密度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三、健康服务
(一)患者康复关怀。
1.在医院对患者第一次接诊时(初诊病人)就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评估,评估时要考虑到患者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2.医院为病人提供明确的有关患者所患疾病、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的基本信息,并根据病人的需要,与病人共同制定一个健康诊治计划。
3.在门诊、住院诊疗过程中,通过咨询、提供健康指导处方、发放手册、折页等传播材料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明确的、易于理解和适宜的有关疾病重要影响因素信息,并提供改进方法或保健建议。
4.为患者及家属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患者课堂、组织同伴支持小组等群体性教育活动,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技能。
5.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6.患者出院时,给予患者(或家属)易于理解的出院健康促进指导说明或建议,并提供社区病患团体及康复单位的信息。
7.患者出院后,继续在患者随访中提供健康促进服务和康复指导,如通过组织患者俱乐部与病友会、与其他保健机构合作的方式,继续开展患者健康促进活动。
8.患者出院后,在病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病人病情与治疗、健康促进需要资料以书面摘要或其他方式告知社区其他医疗保健合作机构,确保病人在出院后健康促进项目的延续与实施。
(二)控烟宣传教育。
1.医院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向病人或家属宣传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并劝阻戒烟。
2.医务人员应掌握简短的戒烟技巧,带头不吸烟,做控烟表率。
3.有条件的医院建立戒烟门诊或戒烟热线,为吸烟医务人员及病人提供戒烟指导。
四、健康人群
(一)医院每年对全体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及健康评估,掌握职工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
(二)根据员工的健康状况,医院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工作(包括告知职工健康的影响因素,或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促进指导,定期组织由医护人员参加的自我保健、生活方式、心理调适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健康促进活动。)
(三)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四)组织开展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五)医院有2项以上员工健康促进计划,如员工戒烟计划、体育健身计划等。
五、健康社会
(一)社区健康促进与合作。
1.医院定期组织向社会开放的健康课堂和专题健康讲座。
2.通过当地社区大众传媒对公众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播。
3.开展或积极参加义诊咨询或健康教育活动。
4.根据国家或当地卫生政策计划的需要,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或社会健康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二)开展社区特色活动。
结合医院特色诊疗或资源,至少开展一项特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如组织“患者沙龙活动”、建立中医“治未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管理中心”、患者联盟、远程咨询等。
附件3
健康学校标准
一、健康理念和政策
(一)正确理解健康概念的教职工比例达到90%以上,学校教职员工树立“健康第一”(学校应该以培养健康人才为第一追求目标)办学理念的比例达到90%以上。
(二)师生共同营造相互关爱、信任和友好的氛围,树立文明崇德、活泼向上、追求健康的校风。
(三)学校把健康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
(四)学校每年有健康建设工作方案,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1-2项健康建设干预活动,如运动技能学习、生命教育、营养教育、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心理健康、环境保护、控制吸烟、远离毒品、预防意外伤害、应急逃生和救护、青春期性教育等。
(五)学校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健康建设工作;有校领导、骨干教师、校医、家长、社区成员等参加的学校健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有明确分工。
(六)有定期的健康学校建设工作会议及活动记录。
(七)学校有禁烟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
(八)学校制定规章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包括课间操、课外活动),如大课间等。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九)学校制定有师生定期体检制度。
(十)学校制定并实施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晨检和健康监测、预防接种、疫情报告、宣传教育、消毒隔离、洗手等措施。
(十一)学校制定有饮用水卫生、食品安全和营养膳食、药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
(十二)学校有保护学生安全(消防、交通、运动、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应急等)的方案和管理制度。
(十三)学校有制定措施确保男女平等,并预防欺弱行为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十四)出台其他相关的健康政策和措施(按照学校开展的健康建设活动,制定配套政策,如教室宿舍卫生评比、眼保健操评比、校运会、教师文体活动、亲子活动计划等)。
二、健康物质环境
(一)学校每年有建设和改善物质环境的计划和资金投入。
(二)学校提供有利于学习、运动和生活的物质条件,达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规定要求:
1.课桌椅高度和摆设要求:
(1)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22平方米。
(2)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
(3)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米的横行走道。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4)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
(5)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3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6)课桌椅的高低要与学生的身高坐高基本相符(以《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的标准为依据)。
2.黑板具体要求:
(1)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2)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3.有充足的照明,教室采光照明具体要求:
(1)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2)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3)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4)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1.5%。
(5)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应分别不低于200LX和300LX,照度分布均匀、无阴影、无眩光,均匀系数不低于0.7。自然采光不足时应辅以人工照明。
(6)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
(7)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
4.教室微小气候达标。具体要求:
(1)教室应设通气窗或换气扇等(寒冷天气应有采暖设备),做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新装修完的教室应进行室内空气检测,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后投入使用,并保持通风换气。
5.有安全清洁足够的饮用水。具体要求:
(1)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饮水以及相关设施。
(2)供学校生活用水的二次供水储水池(罐),应有安全防护和消毒设施,应取得有效的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学生供水。
6.厕所清洁卫生。具体要求:
(1)新建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独立设置的厕所与生活饮用水水源和食堂相距30米以上。
(2)女生应按每15人设一个蹲位;男生应按每30人设一个蹲位,每40人设1米长的小便槽。
(3)厕所内宜设置单排蹲位,蹲位不得建于蓄粪池之上,并与之有隔断;蓄粪池应加盖。小学厕所蹲位宽度(两脚踏位之间距离)不超过18厘米。
(4)厕所结构应安全、完整,应有顶、墙、门、窗和人工照明。厕所内应设有效排气装置,厕所附近应设置洗手设施。
7.学生宿舍具体要求:
(1)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2)学生宿舍的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3.0平方米。
(3)应保证学生一人一床,上铺应设有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栏。
(4)宿舍应有换气窗,保证通风良好,寒冷天气应有采暖设备。
(5)学生宿舍应设有厕所、盥洗设施。宿舍设室外厕所的,厕所距离宿舍不超过30米,并应设有路灯。
8.学校集体食堂具体要求:
(1)学校食堂应取得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应取得健康证和培训证后方可上岗。
(2)食堂应距污染源30米以上。
(3)食堂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
(4)食堂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装修的墙裙;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装修;配备有足够的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以及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5)食堂应有洗刷、消毒等设施设备。采用化学消毒时,需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容器),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设备混用。
(6)如有需低温保存的食品,必须配备相应的冷藏设施,如冰箱、冰柜等。
9.有洗手设施,洗手水龙头足够和相应配备洗手液。
(三)学校环境的安全性:
1.对校园内所有建筑和运动场所、设施进行定期安全卫生检查,每月1-2次。
2.没有安全隐患,或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有明显警示标志。
3.学校体育场所和器材应当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4.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
(1)保持校园卫生清洁;有明显的禁烟标识,无烟具,无烟蒂;除“四害”长效措施落实,“四害”密度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2)校园绿化美化,垃圾分类处理,垃圾桶有盖并保持干净,垃圾日产日清。
三、健康互助关系
(一)教师对学生没有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心理伤害。
(二)没有校园打斗和欺侮事件发生。
(三)学校对有特殊困难(如经济困难、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病困等)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关心教职员工的健康和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四)鼓励学生以文明健康行为影响家庭和社区,且学生每学期至少参与1次学校组织的社区健康活动。小学生参与社区健康活动比例不低于90%,初中生参与社区健康活动比例不低于85%,高中生参与社区健康活动比例不低于80%。
(五)动员家长、社区支持和参与健康学校建设活动,且学校每学期至少有1次邀请社区人员以及家长参与学校的健康活动。
(六)社区有保证学校周边健康环境和安全的措施,防止伤害事故,防止流动摊贩,防止欺诈欺凌行为,防止废气污水噪声污染。
(七)学校每学期至少有1次邀请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机构参与学校健康建设活动。
(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到学校进行食品卫生专项监督与监测(包括食品原料、餐用具消毒卫生监督与检测等)。
(九)卫生部门向学校提供饮用水消毒与检测服务、或教学卫生的监督与监测服务等。
(十)卫生部门向学校提供传染病防控技术指导和常见病预防指导服务等。
四、学校健康教育
(一)健康教育课的设置:
1.开设学生健康教育课,每学期小学8-10学时,初中6-8学时,高中一个健康教育的学分时间。
2.学校每学期对学生掌握健康知识的情况考核一次。
3.学生有健康教育课本,教师有健康教育教材。
4.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每学期2次以上。
(二)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学习健康技能(如刷牙、洗手、拒绝烟草、应急逃生和救护、心理调节、个体营养评价、膳食营养搭配、预防性侵害等)的活动,其中小学生参加活动比例不低于90%,初中生参加活动比例不低于85%,高中生参加活动比例不低于80%。
(三)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
(四)开展广播体操运动,每天组织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五)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
(六)教师参与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活动比例不低于90%。
(七)教师参与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活动比例不低于90%。
(八)超过90%的教师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健康相关的内容,有教案可查。
(九)超过90%的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班级学生组织的以“健康”为主题的活动。
五、学校健康管理
(一)健康体检:
1.学生每年有一次体检。
2.对学生体检中发现的主要健康问题有分析,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并采取一定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服务。
3.教师每年有一次体检,并有群体健康评价报告,对患病者有跟踪随访管理。
4.建立师生健康体检档案,建档率90%以上。
5.学校每学年至少有一次针对师生中主要健康问题安排的知识讲座或活动。
(二)师生心理健康档案建档率95%以上。
(三)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基本配置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并有完善的卫生保健室工作制度。
1.卫生(保健)室设置
(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2)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
(3)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2.卫生(保健)室人员配备要求
(1)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须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600:1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须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3.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
(1)卫生室。
①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②卫生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盘、镊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照度计、肺活量计、担架、夹板(一套)、三角巾、辨色图谱、暖水袋等。
(2)保健室。
①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20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②保健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观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止血带、污物桶、照度计、辨色图谱、暖水袋、担架等。
(四)学校必须有独立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其中咨询室面积不宜大于10平方米。
(五)学校有经过培训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有固定的值班老师和值班制度、来访登记制度。
六、师生健康素质
(一)学生学习烟草危害知识要求。
1.小学生和初中生对烟草危害健康的基本知识知晓合格率不低于80%,高中生对烟草危害健康的基本知识知晓合格率不低于90%。
2.小学生掌握劝阻和拒绝吸烟技巧比例不低于70%,初中生掌握劝阻和拒绝吸烟技巧比例不低于75%,高中生掌握劝阻和拒绝吸烟技巧比例不低于80%。
3.无学生吸烟,教师吸烟率不超过10%。
(二)膳食营养要求。
1.小学生掌握平衡膳食知识比例不低于70%,初中生掌握平衡膳食知识比例不低于80%,高中生掌握平衡膳食知识比例不低于90%。
2.有偏食、不吃早餐、多糖多油饮食、少喝水、多喝碳酸饮料、少吃水果等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学生不超过20%。
(三)口腔保健行为要求。
1.每天早晚刷牙的学生比例不低于90%。
2.饭后漱口的学生比例不低于90%。
(四)用眼卫生要求。
1.小学生懂得用眼卫生和保护视力知识的比例不低于70%,初中生懂得用眼卫生和保护视力知识的比例不低于80%,高中生懂得用眼卫生和保护视力知识的比例不低于90%。
2.小学生读写姿势正确比例不低于70%,初中生读写姿势正确比例不低于80%,高中生读写姿势正确比例不低于90%。
(五)运动锻炼要求。
1.小学生每天运动1小时的比例不低于95%,初中生每天运动1小时的比例不低于90%,高中生每天运动1小时的比例不低于80%。
2.小学生周末连续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比例不低于80%,初中生周末连续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比例不低于75%,高中生周末连续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比例不低于70%。
(六)学生安全要求。
1.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比例不低于90%。
2.小学生掌握自救互救技能的比例不低于70%,初中生掌握自救互救技能的比例不低于80%,高中生掌握自救互救技能的比例不低于90%。
(七)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的学生比例不低于95%。
(八)学生中没有随地吐痰行为。
(九)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主动寻求老师、家长或其他途径帮助的比例不低于70%。
(十)小学生中认识到健康是人生最宝贵财富的比例不少于70%,初中生中认识到健康是人生最宝贵财富的比例不少于80%,高中生中认识到健康是人生最宝贵财富的比例不少于90%。
(十一)小学生中懂得毒品危害知识的学生比例不低于70%,初中生中懂得毒品危害知识的学生比例不低于80%,高中生中懂得毒品危害知识的学生比例不低于90%。
(十二)小学生中懂得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的学生比例不低于70%,初中生中懂得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的学生比例不低80%,高中生中懂得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的学生比例不低90%。
(十三)龋齿患病率、龋均每年有下降。
(十四)学生龋齿填补率每年提高10%。
(十五)近视新发率每年有下降。
(十六)重度和中度视力不良率每年稳中有降。
(十七)学生营养不良率每年下降至少1%。
(十八)肥胖率每年下降至少1%。
(十九)血红蛋白低下率低于2%。
(二十)沙眼患病率低于1%;沙眼治疗率100%。
(二十一)本学年学生在校内意外事故发生率(外伤等)低于0.5%。
(二十二)本学年因病缺课人均课时不超过0.3。
(二十三)教师体检亚健康状况,如高尿酸、高血胆固醇检出率低于10%,且稳中有降;体重超重率稳中有降。
(二十四)教师职工主要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冠心病等)患病率不超过5%,且稳中有降。
附件4
中小学健康教育特色项目之少先队医疗辅助队建设方案
中小学健康教育特色项目是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中,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关于健康知识宣教和基本健康技能训练的试点项目,2014年主要工作内容为建设少先队医疗辅助队。为确保少先队医疗辅助队特色项目顺利开展,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目标,树立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创新少先队活动载体与队组织有形化建设,着力在学校少先队建设的基础上,培养一支具有卫生知识和基本医疗技能的学生队伍,推动学校健康管理水平提升。
二、工作目标
在当前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和少先队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合理整合卫生计生、教育、团市委在学校的资源,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素养和掌握基本的医疗常识,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志愿活动和训练,学习各种医疗及健康基础知识和必备心理应急技能,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素养,建立健康良好的个人品格。
三、工作架构
主办单位:中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承办单位: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
中山市教育局
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少先队中山市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中山市实验小学
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
四、工作内容
(一)基础课程。
包括:医疗卫生常识、心理健康、自护自救技能、基本护理、公共卫生与安全、防震、防溺等“小红帽”应急避险知识等;课程除了学习各种医疗健康基础知识、突发事故应对方法及应急心理外,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健康志愿服务,把所学知识在参与社区服务中得以运用。
(二)高级课程。
包括:骨折固定、搬运伤员、CPR-心肺复苏技术、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处理、人体生理卫生知识、体能训练、户外拓展、少先队基础知识、领导力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根据学生需求,开设野外求生技能、户外露营、定向越野,绳结,开展参观考察有关医疗机构及对外交流访问;学习借鉴香港医疗辅助队少年团相关符合国内教育培训内容。
五、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建立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定期汇报制度。主办方及承办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项目单位建设经验和存在问题,听取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医疗健康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适应度和认可度等有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特色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规模。
(二)师资力量保障。
1.组建成立中山市少先队医疗辅助队校外志愿辅导员队伍,邀请市内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校家长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并按规定定期进行培训;
2.邀请香港青少年制服团队导师不定期对我市少先队医疗辅助队开展师资培训及工作指导。
(三)课程内容保障。
1.组建少先队医疗辅助队培训课程编撰工作小组,编写适合我市实际的少先队医疗辅助队教程,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正、扩充课程内容;
2.对相关校外志愿辅导员、医疗辅助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做到上岗先培训,培训后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导师证书。
(四)经费保障。
1.将中山市少先队医疗辅助队项目纳入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经费预算管理,加大对该项目的投入;
2.团市委将给予市少先队医疗辅助队试点单位工作补贴;
3.争取社会资源投入中山市少先队医疗辅助队公益活动。
附件5
“合理用药、共享健康”科普活动方案
为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用药的社会氛围,加强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社会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提升公众合理用药科学素养,减少和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根据国家、省卫计委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坚持和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监管理念为指导,以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依靠各种宣传媒体,采用各种宣传途径,深入乡村、社区、街道、学校等场所,向群众广泛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安全用药和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公众消费信心。
二、宣传内容
(一)药品法律法规。
宣传与群众安全用药密切相关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知识,使公众了解药品的相关知识和政府监管的主要措施,以及公民在药品消费中的权利和义务。
(二)合理用药知识。
介绍药品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等常识,使公众了解“是药三分毒”的道理,改变不遵医嘱用药和不按药品说明书用药以及过分迷信所谓偏方、秘方等陋习,养成严格遵医嘱和按药品说明书用药的习惯。
(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
普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使公众了解抗菌药物滥用会造成严重危害。
(四)药品基本知识。
宣传药品基本知识,使公众了解药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用药不要跟着广告走,不要被虚假广告所迷惑。
三、宣传活动组织
由市健康教育所负责制定方案,市卫生计生局医政科、市医学会在具体实施中给予业务指导及协调相关专家共同参与活动,各医疗卫生单位根据本活动方案的要求,结合积极参与组织实施,将宣传活动深入到镇村、社区、街道、学校等场所。
四、宣传活动形式
开展“合理用药、共享健康”宣传系列活动,采取多种公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广造声势,掀起活动高潮。主要宣传形式为:
(一)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其显要位置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等,努力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二)在中山电台《健康有道》栏目中开设一至两期“合理用药、共享健康”专栏,邀请药学专家解答关于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知识。
(三)编写四条有关合理用药的健康短信通,通过手机发送至相关人群。
(四)将“合理用药、共享健康”作为健康大讲堂2014年度宣传重点,在全市开展4-6场有关合理用药知识的讲座或咨询活动。
(五)邀请市药学专家共同编印10000份有关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折页和2000份海报并做好发放工作。
五、宣传活动要求
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活动期间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在内容上要强调通俗易懂,在形式上要注重多样性,在方法上要讲究针对性,确保本次活动达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