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政务公开 > 监督信息 > 安全生产

市气象局持续优化气象服务供给,积极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信息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3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强调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全市唯一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号的职能部门,中山市气象局肩负着把握中山天气变化趋势,服务保障社会民生的重任。

  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良表示,当前,该局正立足“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持续优化气象服务供给,稳步提升气象信息化水平,积极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成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人民安全福祉的重要保障。

  预报准确率逐步提高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受强冷空气影响,过去24小时我市气温持续下降,今天8时气温12.3摄氏度……”12月1日上午,一则气象短讯如时发布,提醒广大市民适当增添衣物。“目前,我们参考深圳‘31631’气象服务模式,利用X波段相控阵雷达资料、短临预警平台、主客观天气预报分析检验平台,使得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市气象局预报科科长方宇凌告诉记者。

  据介绍,为加强灾害性天气研判,提升预报精准性,市气象局预报科每天上午九点,雷打不动地进行天气会商,预报过程中采取首席预报员严格把关,预警信号发布做到仔细研判、宁早勿迟;此外,今年预报科首次参考深圳的“31631”预报服务模式,并在5月10-14日强降水过程中得到实战应用。

  何为“31631”预报服务模式?“可以看作在城市治理中防御大尺度天气系统的‘节拍器’,有助于我们预报人员把握预报预警节奏。”方宇凌进一步介绍道,以5月10-14日强降水气象服务过程为例,5月8日,气象部门提前3天预报降水量级,5月10日,提前1天再次预报降水量级和时段;在强降水临近时,气象部门提前6小时发布0-6小时短时预报,提前3小时发布暴雨和雷雨大风预警;提前1小时,气象部门滚动发布降雨落区、量级和天气趋势等信息,每小时制作50毫米分镇街精细化短临预报。

  今年以来,中山气象部门不断织密多维度气象现代化立体综合监测网,全方位地覆盖重要和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逐步提高。有关数据显示,2020-2022年中山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均超过90%,2022年1-11月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达到81分钟,高于过去三年平均值。2022年1-11月24小时网格预报晴雨预报准确率高于省气象台指导预报,达到83.16%,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有关部门的防灾抗灾工作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

  系列举措护航农业产业

  逐步提升气象综合服务能力

  中山地处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影响范围广、强度大、灾损重,台风暴雨灾害造成农业生产损失尤为严重。“恶劣天气下,特别是刮台风,我们村里很多养殖户的鱼容易因为缺氧翻白肚,直接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坦洲镇新合村村委委员、村委副主任徐德强说,“如果能提前得知天气信息,我们才有充足的时间通知生产队长、通知村民,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今年11月8日,创建广东省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示范镇签约仪式在坦洲镇人民政府举行,中山市气象局与坦洲镇人民政府达成一致意向,通过双方合作,将进一步提升气象综合服务能力,争取突发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提前量达30分钟以上,降低气象灾害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

  据介绍,该预警服务中心通过和省、市气象局会商视频双流系统为基础,具有本地化的实时视频监控系统、临近预报预警等系统,既能对坦洲镇局地短时强对流天气进行精准预报预警,也可实时监测坦洲镇易涝黑点,防止内涝泛滥;届时,将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业务体系,将气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和行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创建示范镇工作外,中山气象部门还重点围绕中山农业特色产业,在全省率先推出政策性花木种植、水产养殖天气指数特色农业保险工作,通过建立“阈值触发、指数定损”的金融支农新模式实现高效、精准理赔;主动对接服务重点农业生产企业,提供精细化、点对点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对种殖养殖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助推农企在种殖养殖方面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