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山市自然资源局主办的“历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第一期“建筑的密码——解读中山祠堂”在石岐张溪郑二小学举行。中山市岐城活化社联合创始人叶凯岚以中山的祠堂为主题,结合中山村落的田野调查素材、祠堂建筑营造知识及与张溪村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为张溪郑二小学“走读张溪”课题组及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传统建筑教育课。
祠堂,用于祭祀先祖、维系宗族,是传统文化中与宗族相关联的三大基本要素或是“三大支柱”之一,与族谱、族田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农村宗族制度。本次课程以祠堂的出现及分布、祠堂建筑形式的形态特点、祠堂中的文化心理以及祠堂的发展与变化四部分构成,涉及中山各式祠堂的外在特征、风格及构件的介绍及内在文化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解读。
叶凯岚现场向同学们介绍,中山祠堂分布在全市各镇街,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名录的有100多处,为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也是中山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山现存数量众多的宗祠建筑大部分始建或重修于清代中后期,风格上继承了中原文化的传统,也沿袭了岭南文化的一些特质,“总体来说,祠堂建筑数量在减少,但它是了解我们传统文化和历史源流的一扇窗。”
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把民间和专业历史文化一线有经验的实践者“请进来”,聚焦群众关心的文化保护传承热点话题,打造最接地气的历史文化课。活动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书房等多种形式,把全市历史文化研究和保护成果展示出来,在扩大宣传的同时培育青少年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喜爱中山的历史文化,共同守护城市文脉。
记者了解到,“历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还将围绕中山的传统建筑类型及建筑艺术构建举办3场讲座(导赏),为本市学校及社区属地的学生与亲子家庭带来课本以外的本土历史文化知识,中山市民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