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第7686号会办意见的函

文号:中府函〔2021〕82号
信息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6日

广东省商务厅:

  张传卫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优先支持中山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的建议》(第7686号)收悉。经认真研究,我市会办意见如下:

  中山纳入自贸区扩区范围极具区位、产业、战略和先发之优势,将与广东自贸区其他片区融合错位发展,在制度创新、放权赋能、激发活力、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跨境电商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有利于提升湾区城市群世界级竞争力,有利于打通珠江东西岸协同瓶颈,有利于共创湾区重大科创平台。

  一、中山纳入自贸区扩区范围的理由

  (一)中山的区位优势和外向型经济特点需要自贸区政策支持。

  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北邻广州,南连珠海,与深圳、香港隔江相望,是珠三角核心区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之地,位居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前海、横琴三大片区和广深港澳四大城市两个“同心圆”的圆心位置,拟打造成为自贸片区的中山翠亨自贸片区更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和深中通道的连接点,若纳入自贸新片区,将促使广东省自贸片区环湾片区布局优化,有利于推动珠江东西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均衡发展。中山作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要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打造与广州、深圳及珠海自贸片区协同发展的自贸片区成为必经之路。

  同时近些年我市经济外贸依存度均保持在70%以上,外向型经济发达,聚集了一批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外贸产业配套齐全。而且拟建设的中山翠亨片区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所在地,拥有“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粤澳全面合作建设示范区”“国家健康产业基地”“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并与广州南沙新区开展开放合作,是海内华人共有精神家园探索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二)与香港、澳门开展进一步交流合作需要自贸区政策支持。

  我市与香港签署了《中山香港联合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协议》,在产业融合、商贸平台推广、科技创新和青年创业等方面深度合作。我市重点推进与香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加快粤港生物医药合作创新区、中深医疗器械产业园、精密制造(钟表)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重点引进总部经济、科技金融、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高端产业项目,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引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型领军企业,搭建哈工大人工智能与无人装备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支持生物医药实验室建设及推进人才引进工作。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与澳门之间的交流合作,支持澳门的多元化,与澳门合作在中山建立澳门科技大学,一方面为澳门本地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使粤港澳的高等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日益增长的人才新需求,而且能够成为全球多学科高端人才聚集地,以及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智慧的创造地。与香港、澳门的进一步交流合作也亟需自贸区政策支持。

  (三)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高质量产业,实现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重大转型需要自贸区政策支持。

  中山产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产业承接和辐射能力,各类产业集群配套齐全,目前正在加快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健康医药产业等产业集群。中山翠亨片区正在构建面向创新要素、创新主体、产业应用和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体系,打造湾区西岸在新药创制、重大科学仪器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产业技术研发高地。

  中山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基础上,要实现经济再突破再发展,亟需立足自身,实现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重大转型。而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整体性快速突破离不开重大政策平台支撑。我市扎实的产业基础为中山纳入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扩区范围提供了最佳载体,同时也亟需纳入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扩区范围来实现自身经济向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再升级。

  二、积极争取实现中山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

  (一)积极开展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前期研究。

  我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争取自贸区扩区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协同推进工作机制,争取实现中山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

  邀请国家级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到我市就纳入自贸区扩区范围的设想进行摸底,联合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启动了多轮实地调研,形成中山市参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含三个具体建设方案),邀请广东省自贸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创新工作局等在自贸区领域有丰富经验的省级、市级单位派出专家对前期研究报告进行验收评审。

  (二)加强与香港、澳门创新交流合作。

  积极按照省委对中山的发展定位和省政府工作部署,通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与珠三角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推动与港澳在科技金融、技术研发和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人才引进和培养、科技园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基地,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高地,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三地青年融合创新发展,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发展成果。

  (三)积极申报创建广东自贸试验区中山联动发展区。

  省商务厅《2021年广东商务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研究制定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建设方案,争取在全省设立5个左右联动发展区。借助省商务厅政策利好,我市通过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前海片区、横琴片区以及我省其他联动发展区的改革联动、产业联动、开放联动、平台联动,率先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引领共享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同时,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为下一步将中山相关片区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扩区范围作准备、打基础。

  (四)积极在翠亨片区布局重大平台,加强园区整合,调整翠亨片区行政区划,为自贸区扩区做好准备。

  翠亨片区作为我市“3+4”重大平台中的核心平台,正在全面融入“双区”建设接轨深圳,对标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一体规划设计,统筹建设管理,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参与湾区建设主阵地。该片区以产业规划和最新控规为引领聚焦健康医药、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高端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积极推进共建深中产业拓展走廊,加快生物医药国际合作创新区、中深医疗器械产业园、精密制造(钟表)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

  (五)深化与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周边城市合作,着力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深化与广州南沙的合作。深化与南沙规划衔接、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对接、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创新共享、生态环境联治、环珠江口特色水乡旅游带等八大方面的合作,率先在现代物流业、高端制造业、科技服务业等方面对接、联动发展。

  加快推进与深圳前海的合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前往深圳前海等地进行调研,并针对深圳企业召开招商推介会,充分借鉴深圳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打造湾区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利用深圳“龙头”作用,与深圳医疗器械协会合作,在新区规划建设由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与中山国家健康基地联合开展的中深医疗器械产业园。与深圳科技园共同开发建设和运营湾区未来城项目,抢抓区域发展契机,以创新理念引领,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为产业主体,打造具有代表性、影响力、引领力的标杆式产业园区。

  加强与珠海的合作。多次与珠海市举行党政座谈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并在城乡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对澳合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民生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开拓更大空间,携手打造珠江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制度经验。

  坚持全面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的成熟创新经验。依托区位优势,加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南沙、横琴三大片区联动,深度系统地复制成效显著的改革创新经验。积极复制国家、省要求或引导的自贸创新制度,减少与既有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差距,为更好地支持申报工作和申报成功后能快速追赶上先行的自贸试验区奠定基础。

  三、需省支持事项

  (一)恳请省商务厅支持中山纳入自贸区扩区范围。

  我市将继续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自贸区扩区的有关政策动向,恳请省商务厅继续加强对中山市纳入自贸区扩区范围的支持和指导。在中央针对自贸区扩区进行明确部署后,我市将根据省的要求密切跟进相关工作。

  (二)恳请省商务厅支持我市申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山联动发展区。

  202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建设方案,争取在省内选择开放水平高、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建设5-7个联动发展区,通过复制经验、延伸制度、联动放权、差异化探索等方式,与自贸试验区形成政策联动、产业联动、创新联动,培育一批高水平开放新平台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各地市共享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做出积极贡献。

  借助我省政策利好,我市正积极申报创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山联动发展区,通过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前海片区、横琴片区以及我省其他联动发展区的联动,充分发挥广东自贸试验区和中山联动发展区各自优势,促进制度创新、开放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多维度融合,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合作对接,实现政策联动、功能互补、优势叠加,为下一步将中山相关片区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扩区范围作准备、打基础,争取成为广东自贸试验区扩区的基础区、先行区。

  此函。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