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标准纪念香山建县870周年的提案》(第20220604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珠海市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港澳办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香山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建县,包括今中山、珠海和澳门。香山是中国向现代文明转型之地,近代中西方文化融合点,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枢纽,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交流碰撞,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使得香山文化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视野。近现代香山人才辈出,特别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近代著名思想家实业家郑观应、“中国革命空军之父”杨仙逸、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杨殷,以及“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著名音乐家吕文成、漫画家方成等。近代史上,香山涌现一大批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名人,香山文化也得益于这些名人而发扬光大。2022年,恰逢香山建县870周年,张云飞委员提出以此为契机,推动香山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的建议,对香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中山、珠海、澳门的联动发展意义重大。
一、加强统筹,积极谋划纪念香山建县870周年系列活动
我市高度重视香山文化的传承发展,按照省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会议精神,以及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关于“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浓墨重彩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的工作部署,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市社科联、市文联等相关部门精心谋划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纪念香山建县870周年活动。系列活动主要围绕研讨会、宣传报道、展览陈列、公益讲座、研学活动等谋划开展,共9个主题22项内容。
(一)中山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山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中山市博物馆项目经历十年有余,占地面积1.7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馆内基本陈列“风起伶仃洋——中山历史陈列”“沧海之阔——中山华侨历史陈列”,通过珍贵文物文献和历史图片全面介绍香山自先秦至近现代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今年还将联合中山、珠海、澳门三地收藏机构举办《墨润香山——中、珠、澳香山书画精品展》等系列展览,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丰富多彩的香山历史和文化。
(二)举办纪念香山建县870周年系列讲座。邀请本地专家学者举办《中山简史》《香山民俗风谈》《中山民歌魅力》《吕文成与香山粤曲》《香山历代著名石刻楹联文化谈》《诗说中山一一从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说起》等系列公益讲座,普及群众对香山本土文化的认知。
(三)开展系列宣传及研学活动。在我市孙中山纪念堂举办保护遗址文物系列活动,召集青少年到石岐老城区,以“行走香山,触摸历史”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实地了解香山的人文历史。开展“爱国爱乡 薪火相传”澳门青少年爱国主义中山行活动。结合中山城市形象宣传,与羊城晚报等合作,推出“纪念香山建县870周年”系列报道等。
(四)举办香山建县870周年”中珠澳研讨会。进一步挖掘香山建县以来的人文历史,助力实现我市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和“文化兴城”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市“文化兴城”工作,出版香山历史文化书籍。包括《中山文献》(第三辑50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近代香山(中山)名人函札选》,以原文影印方式整理出版海内外收藏的香山(中山)珍贵历史文献。出版《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专家访谈》《孙中山研究百年编年史》《孙中山研究百年学术史》,构筑孙中山“口述史-编年史-学术史”学术研究体系。出版“香山文脉”系列丛书,陆续推出《黄苗子卷》《黄佐卷》《方成卷》《吕文成卷》《郑观应卷》《苏曼殊卷》,及“香山文脉名家评传”系列之《阮玲玉》《萧友梅》《方人定》《阮章竞》等,并将举办新书发布及研讨会。
(五)围绕郑观应诞辰180周年打造一系列专题纪念活动。包括:征集郑观应文献文物及展品,在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故居旁策划郑观应生平史迹展览馆。举办“郑观应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纪念郑观应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邀请海内外郑观应研究专家共聚一堂,推进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创作以郑观应为主题的木偶戏项目,并开展郑观应主题诗歌征集活动、“走读岐澳古道”主题活动、郑观应家风家训专题教育活动等,持续扩大郑观应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晓度。
目前系列活动已纳入《中山市文化兴城三年行动方案》,系列活动的顺利举办,将进一步提升香山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认真做好中山学宫与中山县署等历史地标的保护传承,加快打造“香山古城”核心区——石岐孙文西路步行街
(一)中山县署与中山学宫的历史和现状。据了解,中山(石岐)学宫始建于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即香山设县第四年),位于莲峰山的南端(即现市人民医院),由宋至清,中山学宫几度易址、修缮、扩建,到清同治年间,形成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作为当时香山县的最高学府,曾经培养了三千多名香山文人。但中山学宫也是一座命运多舛的建筑,在漫长岁月里,学宫建筑群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在建设与破坏中轮回,现如今仅存位于市人民医院院内的泮水桥,被列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山学宫的唯一遗迹。而香山县署衙门旧址上已建成孙中山纪念堂,成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坚持保护传承和打造文化片区两手抓。虽然中山县署与中山学宫两处的原址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一直以来,我们中山人对中山学宫与中山县署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坚持保护文物和打造文化片区两手抓,一方面积极调查搜集和保护好原学宫遗址及相关建筑石构件,持续保护好位于市人民医院院内的原学宫泮水桥,做好孙中山纪念堂保护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大力推动“香山古城”历史文化城区的保护活化。加快打造“香山古城”核心区——石岐孙文西路步行街,传承好中山的历史文化遗产,把“香山古城”打造成一张立得住、叫得响、能出彩的城市文化名片。
三、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香山文化并做好宣传报道
(一)统筹挖掘香山文化资料。对明清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山的古籍文献、民国文献、孙中山文献和历史档案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凝聚五百载中山典籍,延续近千年中山文脉,实现对香山(中山)历史文献资源的系统性抢救和整理,得到海内外研究、收藏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广泛高度评价。
(二)广泛征集香山历史文物文献。2016年以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及中山市博物馆等合共新征集藏品6000多件(套),其中包括名列广东四大名琴之一的明秋波琴等珍贵文物,形成孙中山、商业、华侨、革命、漫画、名人、收音机等系列藏品,反映了中山灿烂辉煌的海洋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革命文化、漫画文化和名人文化。
(三)通过各种渠道对香山文化在海内外进行持续宣传。深挖“香山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本土原创精品和文艺人才,打造一批文艺展演活动品牌。推动成立“香山文学院”,创新设立“香山文学奖”,依托统战侨务部门,持续加大华侨文物资料的征集力度。
(四)加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推进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信息化,建立不可移动文物空间信息数据库,加强与市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对接,探索城市更新改造中规划建设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无缝衔接的机制。对文物保护单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及周边综合技术进行高精度、深入的整体测绘,作为后续管理、保护、修缮设计乃至宣传研究的重要基础依据,有效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保存、保护和再提升。
四、省相关部门意见
珠海市政府积极推动香山文化资料统筹挖掘工作,推进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保护,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推广和挖掘香山文化内涵。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我市举办高规格的座谈会、研讨会、展览、文艺晚会等文化方面活动,助力我市挖掘香山文化资料,同时对我市博物馆在藏品征集、筹备展览、人才培训、行业交流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省港澳办积极配合我市,加强与港澳特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引导港澳青年深入体验香山文化,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养分。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联合珠海、澳门深入挖掘香山文化丰富内涵,继续发扬“香山人”的务实、拼搏、进取精神,进一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合发展贡献香山力量。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2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