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
2022年3月30日
2021年,中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6.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88.6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7%,比上年末提高0.0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9.87‰,死亡率1.82‰,自然增长率8.05‰。
表1 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中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566.1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81亿元,增长20.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5%;第二产业增加值1761.78亿元,增长11.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0%;第三产业增加值1713.58亿元,增长5.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0.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5:49.4:48.1,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0157元,增长7.2%。
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227.40亿元,增长8.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2.49亿元,增长25.8%。其中,教育支出107.05亿元,增长2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68亿元,增长37.6%;卫生健康支出39.38亿元,增长43.1%。民生类支出329.9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9.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307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0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8%,比上年回落0.04个百分点。
2021年中山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分类别看,交通通信类上涨4.8%,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2.8%,衣着类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6%,医疗保健类上涨1.3%;食品烟酒类上涨0.8%,居住类下降1.8%,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
表3 2021年中山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2021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部分行业供应偏紧以及需求扩张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山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上涨,累计上涨2.1%,较2020年同期(下降0.9%)涨跌幅差为3个百分点,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值。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低于重工业产品的涨幅,轻工业上涨0.7%,重工业上涨3.2%。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5万亩,比上年增长6.4%;蔬菜种植面积23.10万亩,增长1.3%;水果面积5.02万亩,增长1.8%。
全年粮食产量1.47万吨,比上年增长9.5%;蔬菜产量36.77万吨,增长2.6%;水果产量10.38万吨,增长11.6%。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28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猪肉产量0.15万吨,增长17.4%;禽肉产量1.13万吨,下降0.6%。年末生猪存栏3.18万头,增长7.8%;生猪出栏1.9万头,增长16.4%。
全年水产品产量40.25万吨,比上年增长15.0%。其中,海水产品0.05万吨,增长8.7%;淡水产品40.20万吨,增长1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9%,股份制企业增长13.1%,集体企业下降10.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2%,重工业增长11.8%。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9.9%,中型企业增长14.1%,小微企业增长12.7%。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6.2%。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5.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7.2%,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3.5%,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30.3%。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8.4%。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0.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14.3%,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4.7%,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10.9%,新材料制造业增长12.8%,石油化工业增长3.5%。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4.0%。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9.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1%,汽车制造业增长7.5%。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9.1%,建筑材料业增长10.5%,金属制品业增长14.0%,食品饮料业增长2.6%,家具制造业增长24.3%,纺织服装业增长14.3%。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27.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86.01亿元,比上年下降5.9%。亏损企业亏损总额60.16亿元,增长109.0%。亏损企业亏损面20.1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0.62亿元,下降93.4%;股份制企业95.66亿元,下降30.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88.81亿元,增长13.9%。分行业看,制造业277.70亿元,下降1.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30亿元,下降6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11元,增加1.17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4%,下降1.1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08个,增长10.4%;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2.08亿元,增长28.3%;实现利润总额12.07亿元,下降14.3%;利税总额19.4亿元,下降7.2%。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62.01亿元,比上年增长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9.99亿元,增长10.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8.44亿元,增长10.7%;金融业增加值264.80亿元,增长2.5%;房地产业增加值329.70亿元,下降2.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40.97亿元,增长4.3%。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利润总额63.47亿元,增长4.5%。其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2%。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1.3%,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91.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7.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1.2%。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1138万吨,比上年增长0.8%。货物运输周转量96.44亿吨公里,增长12.2%。港口货物吞吐量1434万吨,增长9.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49万吨,下降3.4%;内贸货物吞吐量885万吨,增长19.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9.42万标准箱,下降1.7%。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624万人,比上年增长19.3%。旅客运输周转量5.55亿人公里,下降36.6%。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39.23万辆,增长7.9%,其中私人汽车127.32万辆,增长7.5%。民用轿车保有量82.97万辆,增长8.3%,其中私人轿车79.34万辆,增长8.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63.88亿元,增长19.0%;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79.31亿元,增长27.1%。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3%。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5.8%,民间投资增长23.9%,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增长17.8%,集体经济投资下降2.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26.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1.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3%。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7.3%。工业投资增长31.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2.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0%,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2.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5.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1%。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7.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1.3%。
表8 2021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2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分用途看,商品住宅开发投资374.37亿元,增长6.5%;办公楼投资5.35亿元,下降11.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0.07亿元,下降17%。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02.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82.87万平方米,下降17%。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0.1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94.28亿元,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5.83亿元, 增长7.9%。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421.86亿元,增长8.5%;餐饮收入108.25亿元,增长11.9%。
图6 2016-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下降3.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8.9%,化妆品类下降9.7%,日用品类增长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8.1%,中西药品类下降4.0%,通讯器材类增长84.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0%,汽车类增长9.1%。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增长42.2%,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比重6.3%。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6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出口2231.6亿元,增长22.9%;进口463.3亿元,增长17.6%。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768.3亿元,比上年增加346.9亿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额648.7亿元,增长23.8%。
全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22个,比上年增长13.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7.73亿元,下降7.0%;其中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合计对中山直接投资金额122.07亿元,增长14.7%。
八、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32.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各项贷款余额6486.49亿元,增长13.6%。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853元,比上年增长15.6%。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144元,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244元,增长17.8%。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9%,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3.6%,农村为36.1%。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7.23万人,比上年增长1.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0.79万人,增长17.8%。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7.39万人,增长8.7%。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6.54万人,增长3.1%。参加工伤保险183.20万人,增长8.2%。参加失业保险170.42万人,增长1.5%。参加生育保险173.71万人,增长3.2%。
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679个。重点优抚对象2978人,60周岁以上优抚对象15890人,优抚事业费用15374万元;社会救助总人数14082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户数3115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8134.6万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全日制高等教育在校学生5.43万人,比上年下降3.3%;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8.49万人,增长6.5%;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2.63万人,增长6.9%;小学在校学生35.01万人,增长4.3%;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6.11万人,增长4.1%。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9%,普通高考录取率达99.5%。
全市专利授权总量4.15万件,比上年增长4.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546件,增长49.8%。全年《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3件。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294家。拥有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9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1年末全市共有市级文化、文物行政事业机构7个。其中文化机构5个,文物机构2个。市、镇两级共有广播电台、电视台10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0.94万户,全市有市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量598.64万册(件)。全年出版报纸2414.18万份,杂志6.8万册,图书(总印数)3.95万册。全市有市级和镇级档案馆25个。202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20.0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4%。
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45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6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8个,门诊部26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17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25个、村卫生室15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72万人,比上年增长3.0%,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万人,注册护士1.29万人;拥有医疗床位1.65万张,其中医院1.64万张。
2021年全市各类运动场所10637个。参加全国、全省竞赛16次,参加全国、全省竞赛人数725人,获金牌53枚、银牌88枚、铜牌109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49.6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1%。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1%。全社会用电量357.19亿千瓦时,增长12.8%。其中,工业用电量221.00亿千瓦时,增长10.9%。
全年累计灰霾天气日数18天;全年平均温度23.9℃,日照时数1858.5小时,降雨量1695.4毫米。全市森林覆盖率23.1%。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9.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021年末中山市水库蓄水总量458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2%。
全市发生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90宗,死亡82人,受伤2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上升2.3%、2.5%、50.0%。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589宗,比上年下降15.5%;死亡237人,下降11.6%;受伤3819人,下降32.0%;直接经济损失399.28万元,下降28.5%。
注:
1.本公报中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标准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6.规模以上服务业范围是:(1)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2)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3)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7.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2013年起按照新的调查口径对外发布城乡一体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于新老调查方案在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城乡划分标准、样本抽选、计算和汇总方式、指标口径等方面变化较大,改革后新口径数据和旧口径数据存在不可比的差异。
8.2015年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更名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更名为“非金融企业存款”、“储蓄存款”更名为“住户存款”。
9.先进制造业包括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10.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1.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12.高技术服务业:按照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与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63个行业小类。
1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和其他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
14.货物贸易、吸收外资采用人民币计价。
15.从2019年开始,已实现合并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纳入“广播电视台”指标统计。
16.发电量数据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货物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运输、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电通信数据来自邮政及通信部门(单位);货币金融数据来自市人民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金融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和体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文化文物机构、公共图书馆、广播、电视、报纸、图书、旅游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优抚数据来自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社会救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用电量来自市供电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务局;其他数据来自中山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