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2022年第4期(总第103期) > 政策解读

《中山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解读

信息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21日

政策文件: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的通知


  一、《规划》背景

  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为积极有效应对我市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实现人口高质量均衡发展,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支撑依据国家、省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文本由9个章节构成,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总结了我市人口现状特征,归纳分析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合研判人口发展趋势。“十二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人口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和创新人口服务管理,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口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人口素质稳步提升,老龄化程度有所加深,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441.81万人,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190.88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跨市流入人口数量达到250.92万人。全市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9.73年提高至2020年的1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5.98%,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低于全省2.6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地级市中仅高于深圳、东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6.96%。

  ——人口形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市未来人口发展面临深度变革形势,总体表现为国内人口流动趋势总体减弱,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正流入趋势显著增强;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人才红利开始显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交流频繁,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口落户政策松绑,人口城镇化持续深化。

  ——问题挑战。我市将面临大湾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产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国家入户政策的改革深化时期以及公共服务需求上升的矛盾期,人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口规模、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更为凸显,表现为:人口空间分布集聚度较低,人口素质与产业升级不匹配,人口素质和人才规模有待提升,人口增长对公共服务构成较大压力,人口高流动性加大人口管理难度。

  第二部分,主要明确了我市未来人口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在发展目标方面,提出常住人口总量稳步增长、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分布更加合理、重点人群保护不断加强五个方面目标。

  ——基本思路。紧密围绕人口规模、素质、结构、分布和公共服务,全方位统筹人口发展工作,保持人口势能,实施产业与人口均衡发展战略,积极吸纳转移人口,稳妥扩大户籍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持续做大基础型人才规模,精准引进高层级人才,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优化人口分布,以构建“三核两带一轴多支点”城市发展新格局为载体,提高“三核”集聚,加强“两带一轴”协调,打造“多支点”均衡布局,优化人口集聚分布。提升人口服务,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包容发展,促进共同参与,实现共享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综合协调,统筹兼顾,促进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动、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坚持科学指导,改革创新,积极转变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发展目标。到2025年,常住人口和服务人口规模稳步增加,人口素质不断改善,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分布更加合理,人才红利不断提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可及。到2035年,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常住人口总量稳步增长。实施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保持常住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有质量的稳步增长。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左右,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560万人左右,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620万人左右。

  ——人口结构持续优化。继续保持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和人口活力,延缓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的下降速度。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到2025年控制在109左右,2030年以后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防控,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增加,基本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城区人口集聚度进一步上升,重大发展平台的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人口空间布局日益合理。

  ——重点人群保护不断加强。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群体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共建共享能力明显增强。

  第三部分,聚焦人口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分领域阐述6个方面重点任务,明确了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调整人口结构、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人口分布、以人为本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等六个领域的任务思路举措。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制定与生育政策相适应的服务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做好优生优育全过程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健全鼓励按政策生育的配套制度,完善公共服务的资源支持,切实减轻生养子女家庭负担。

  ——优化调整人口结构。不断完善户籍准入政策,大力引进应届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职业院校(包括技工院校)毕业生落户我市,留住在中山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积极促进中山籍的在外大学生回归。扩大高端就业岗位供给,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创造新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产业对人口发展的引导作用。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面向全球大力引进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壮大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强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端、工匠人才培养功能,落实国家放宽港澳人士执业限制的政策措施,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紧扣中山产业发展需要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切实优化人口分布。按照我市总体发展定位、产业发展布局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立足“三核两带一轴多支点”城市发展新格局,合理安排土地开发强度,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从用地布局、产业布局等方面推进全市及分区域职住平衡促进人口与土地空间的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满足全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多方力量协同提供优质、多元的公共服务,补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切实增强我市对人才的集聚吸引能力。

  ——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探索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善后服务等家庭发展政策体系和配套措施,倡导家庭文明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合法有序参与家庭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家庭服务业,促进家庭健康发展。

  第四部分,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人口发展资金投入机制、构建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等方面的规划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