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民生 抓落实
力促我市公交服务根本改善
(市公交公司)
城市公共交通是综合系统的民生工程。2008年全市公共交通发展工作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中府〔2008〕40号) 、《中山市公交行业体制改革方案》(中府办〔2008〕86号) 、《中山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方案》(中府办〔2009〕79号)等6个文件,把中山公交推向了一个全新发展局面。特别是2010年7月份以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薛晓峰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邓小兵等市领导以高度关注民生的执政情怀,多次亲自体验公交出行,倾听市民心声。8月26日,薛晓峰代市长在调研公交发展时,针对影响市民出行难问题提出八点要求和对公交服务定下国庆前要有明显改善、元旦前要有根本改善的目标。几个月来,市交通运输局、国资委、财政局、公安局、发展和改革局、城投集团和公交公司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围绕薛晓峰代市长提出的“八点要求”,把落实“两个改善”任务当作当前头等大事来抓,以“安全、准点、便捷、舒适、廉价、环保”等市民公交出行需求为导向,以构建“一盘棋”公交格局、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加快公交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为着力点,使公交服务能力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善,公交出行分担率显著提升。
一、整合城乡公交资源,构筑“一盘棋”公交格局
经过2010年下半年的全力推进,全市“公交一盘棋”整合基本完成,三大组团公交架构已经搭建。
一是在市交通运输局、国资委、城投集团组织下,完成对古镇永安、三角现代、城区客运、南朗客运和张家边坚信等五家民营农村客运公司车辆、资产、人员等收购移交工作,对沙溪隆都客运公司实行了归编管理,收购客运车辆 173辆,线路17条,人员186名。对收购的农村客运公司按城市公交模式和服务标准经营管理,使所在镇区的居民享受到和城区居民一样的公交服务。
二是以三大组团模式推进,组建成立了北部、中东部、南部组团的公汽营运公司。其中北部公汽公司负责市西北部区域内的黄圃等8个镇的公交业务,公交公司公共汽车分公司负责市中东部区域内石歧、火炬开发区等12个镇区的公交业务,南部公汽公司负责市南部区域内三乡等4个镇的公交业务。
“公交一盘棋”和三大组团公交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区域分割恶性竞争、公交资源浪费的局面,基本实现了全市公交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和中山通IC卡通用,促进了公共交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了三大组团公交互相衔接、互为支撑、良性竞争的城乡一体化运营机制。
二、加大清洁能源运力投入,顺应公交低碳环保大势
在2008年、2009年增购500辆国Ⅲ环保公共汽车投入运营的基础上,2010年以来,继续落实市政府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应用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工作要求。
一是5月份按照市政府、交通运输局及三乡镇政府打击三轮电动车非法营运的工作部署,三乡公汽公司增购了100辆国Ⅲ环保公共小巴投入营运,提高了公交服务能力。
二是7月份按照市政府推广新能源环保公交车应用的指示,市公交公司增购了100辆LNG(液化天然气)国Ⅲ环保公共汽车投放到中心城区的2路等8条线路营运,彻底改善了公共汽车尾气排放黑烟污染状况,经过5个多月运行,我市公共汽车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均优于周边城市。
三是元旦前增购了150辆国Ⅳ环保城市客车(其中130辆为LNG公共汽车,20辆为旅游客车)投放到中心城区及三大组团公交的主要镇区K01路、K06路公交直达快线、1路等9条线路营运。
四是增购了14辆零排放纯电动公共汽车,拟开通“中山汽车总站——轻轨中山站”首条纯电动公共汽车试验示范运营线路。其主要特点是车辆零排放、地板一级踏步、配置残疾人上落踏板及残疾人专用坐位,提高了公交人性化服务和低碳环保水平。
五是市交通运输局完成了中山市2010年550个出租小汽车经营牌照经营权招标工作,市公交公司获得其中150辆国Ⅳ环保出租小汽车客运经营权。
2010年以来,通过新增264辆新能源公共汽车及550辆出租小汽车、100辆公共小巴投入运营,实施优化线网结构、新开和延伸公交线路、延长服务时间、扩大公交服务面,提升了城乡公交服务能力,优化了公交能源消耗结构及低碳环保工作水平。据分析,仅投入运营的230辆LNG公共汽车和14辆纯电动公共汽车,每年将减少颗粒污染物排放达8吨以上。
三、完善公交优先扶持措施,落实政府公交惠民政策
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多个扶持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旨在鼓励和促使广大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交通出行压力,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和实惠。
一是对本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离休干部、残疾人和现役军人等特定对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中小学生优惠乘坐公交车给予财政补贴。据统计,目前已发行中山通老年人卡13.2万张、残疾人卡0.7万张、学生卡5.5万张,仅老年人每月免费乘坐公交车刷卡就达88万人次。
二是对在2008年至2010年增购的600辆公共汽车购车资金给予三年贷款贴息,对2011年至2013年再增购的600辆公共汽车解决30%购车资金。
三是从2010年12月28日起,对市民持中山通普通卡乘坐公交车享受7.5折或7折优惠给予财政补贴。
这些公交扶持措施,使市民得到较大的便利实惠。假设以前市民每月公交出行需支付200元,现在通过优惠,老年人、离休干部和残疾人等乘车免费,学生只需支出100元,市民只需支出约145元。据统计,公交优惠每年为市民出行节省费用达6000万元,其中70%由市财政补贴,另30%由市公交公司承担。
四、优化城乡线网布局,提高公交覆盖率和分担率
围绕公交覆盖率、行车间隔、运行时间、夜班公交车等问题,市公交公司着重解决中心城区和各镇区日夜班线路运营工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线网结构,填补公交空白区,提高公交覆盖率。新增开通了K13路快速公交直达线、K11路大站公交快线,及364路等17条公交线路,延伸了050路为东区博爱医院——港口镇中山奥园线路。
二是延长线路服务时间。新增开通了003路等7条夜班线路,延伸了005路等10条日夜班公交线路服务时间。目前全市夜班车线路达32条,中心城区夜班公交末班发车时间在21:30以后的线路达24条,超过24:00后的深夜班线路3条。
三是加密线路班次,缩短行车时间间隔。加密了中心城区050路等9条线路班次,其中加密后班次间隔时间缩短1-2分钟的线路4条,缩短2-4分钟的线路4条,缩短4-6分钟的线路1条。
2010年第四季度与第三季度环比,公共汽车客运量上升了5%,客运收入上升了6%,并呈逐月上升趋势,市民投诉率大幅下降。
五、构建立体公交体系,满足多元化公交需求
围绕城际轨道衔接问题,市公交公司采取公交线路延伸、调整改道及新开路线三种方式,实现了中山8个城轨站公交线路覆盖到24个镇区,8个城轨站公交线路配套情况如下。
中山站:规划配套线路10条,途经东区等6个区,投放126辆公共汽车,每天营运班次954班。
中山北站:规划配套线路11条,途经港口镇、石岐区等14个镇区,投放160辆公共汽车,每天营运班次800班。
南头站:规划配套线路6条,途经南头镇等7个镇,投放106辆公共汽车,每天营运班次530班。
东升站:规划配套线路3条,途经东升镇和小榄镇,投放10辆公共汽车,每天营运班次88班。
南朗站:规划配套线路6条,途经南朗镇、火炬开发区和三乡镇,投放89辆公共汽车,每天营运班次435班。
古镇站:规划配套线路8条,途经古镇镇、横栏镇和江门市荷塘镇,投放112辆公共汽车,每天营运班次445班。
翠亨站:规划配套线路3条,途经南朗镇和珠海市唐家镇,投放22辆公共汽车,每天营运班次136班。
小榄站:规划配套线路17条,途经小榄镇等六个镇,投放228辆公共汽车,每天营运班次1761班。
2010年以来,通过完善公交夜班车线网、市镇主干道线网和村村通公交线网等的功能服务,开拓跨市公交线、大站公交快线、市内直达公交专线、学校学生专线、旅游包车专线等差别化运营形式,配套8个城轨站公交线网,实施对8个城轨站各班次运营列车无缝衔接,满足广大市民出行的多元需求。
六、夯实公交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公交服务运行效率
公共汽车站包括公交综合站场、枢纽站、首末站和中途站,其中中途站由港湾式停靠站台、候车亭和公交站牌等设施组成。近年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全面加快城乡公共汽车站建设工作。
一是市城投集团在2010年初完成黄圃公交客运枢纽综合站场建设基础上,目前正在推进中山港、南头、城北(港口)公交枢纽综合站场建设工作,并抓紧推进市人民医院、新中医院、中医院门诊部、城北(大信新都汇)公交换乘枢纽站及城轨中山站、中山北站、南朗站、翠亨站公交枢纽站的建设工作。
二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在推进中心城区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台建设工作,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局、交通集团及各镇区正在推进中心城区以外的国道、省道、市道及农村道路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台建设工作,市城投集团正在推进中心城区和各镇区公交候车亭及导乘站牌建设工作,目前市城投集团已经完成了中心城区40个公交候车亭及导乘站牌的建设工作。
三是市公交公司完成了中心城区建设30个高档公交站牌及对中心城区297个站牌进行改版翻新,并在站牌上增加了线路导向图、班次间隔时间、站点地理位置图示等。
七、强化交通管制力度,构建和谐城乡公交
围绕线网规划不够科学合理、高峰期堵车、机动车非法营运、乘车安全保障等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城乡规划局、公安局和各镇区齐抓共管,强化交通管制力度,努力构建和谐城乡公交。
一是市交通运输局委托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2010年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改善建议方案》修编工作,并正在抓紧编制中山市北部和南部常规公共交通规划、中心城区公交站点近期建设规划及中山市域公交站点规划。
二是市公安局2010年3月份起在中心城区民权路、兴中道、富康路实行限制电动自行车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关于组织实施中山市城区道路交通管理近期改善方案》,以公交优先为理念,提出了对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堵塞点采用道路改造、对私人交通工具单向限行等方式进行改善。同时,市政府实施的路边停车收费措施,提高私车出行道路占用成本,推动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三是市交通运输局和交通行政执法局以疏堵结合方式,倡导市民搭乘合法公交出行,整顿客运市场秩序,打击机动车非法客运,2010年共出动36820人次,检查机动车43558辆,查处非法营运车辆13014辆,有效净化了交通营运市场秩序。
四是市公安局加大公交车车厢内治安治理力度,先后开展了“粤安10行动”、“创平安,迎亚运”行动,11月份组织了160多名干警上公交车开展反扒行动。治安支队特勤二大队与公交公司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把警力摆在路面,2010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00多人,维护市民公交出行的人身财产安全。
八、加快公交信息化建设,提高公交规范化水平
围绕公交准点率低、行车顽症陋习、服务参差不齐等问题,市公交公司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努力争创公交优秀。
一是加快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应用。在公共汽车上推广了智能车载终端机系统(含GPS卫星定位、无线通信、客流检测、行车速度记录、自动报站等),实现公交智能化集中调度和对公共汽车实时动态监控管理,提高了公交信息化、智能化和安全服务水平。
二是在全部公共汽车应用车载监控录像管理,新增购的150辆城市客车还应用了3G技术,把车载监控录像实时传送到公司监控室或公安及交通管理部门,实现了对公交运行实时监控与公交服务全程跟踪,提高市民公交出行的安全保障。
三是中山通智能卡公司10月份实现了乘坐公交车手机刷卡消费,实施了中山与珠海“珠中一卡通”公交互通工作。目前发行中山通IC卡达30万张,市民公交出行刷卡量占客流的14%。
四是在公共汽车上安装了服务评价器,收集乘客意见,将乘客意见与司乘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收入挂钩。完成了中山公交线路、公交换乘、公交服务等信息的手机查询和电脑查询系统建设工作,仅11月份公交线路手机WAP网站接受查询达3万次。
五是在开展公共汽车服务、出租小汽车服务、交通安全、汽车维修服务等的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基础上,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和岗位规范的培训教育,持续开展行车顽症陋习整治,对公共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不良顽症陋习进行严管、严查、严处理,促进了广大驾驶员遵章守纪、安全行驶和规范操作。
六是在市交通运输局每月对所有公交线路进行监控检查的基础上,市公交公司每月组织2000人次管理后勤人员采取跟车、定点、机动巡查等方式,对公共汽车运营秩序、安全行车、服务质量、车容车貌、尾气排放等状况进行路面监控检查,及时处理运营中的问题。12月份还招募了368名公交导乘监督志愿者,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到公交站点开展导乘监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