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1〕第184期(总第963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29日

[情况反映]
  中山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获全国地市级第二名。近期,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中山政府门户网站在全国300个参与评估的地市级政府网站中位居第二名。中山政府门户网站在坚持通过互联网扩大政务公开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互动和办事功能,提供多功能、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按服务对象需要进行多种服务主题分类,打破传统的部门服务或事项服务格局。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改造政务流程,全面理清政务信息分类和办事流程,打造“一站式”服务,重点梳理教育、交通、婚育、证件办理、经营纳税等12个民生领域服务事项。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整合政府部门及镇区的网站信息和服务,建立信息共享、信息通联制度,充实信息员队伍,采取信息报送、网站链接、栏目共建等方式保障门户网站运作,以形成统一的政府网站群,逐步实现政府网站统一管理。《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总报告》围绕服务型政府网站的建设要求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创新性提出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10个服务领域的服务能力评估。中山政府门户网站在“企业开办指数”、“证件办理指数”两项评估指标中,分别获0.95和0.93的高分,居300个地市级政府网站之首。该报告将中山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经营纳税领域优秀案例介绍:“中山市政府网站提供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文化体育业等行业纳税指引,具体列出缴纳的地方税费及适用税率,方便企业办理纳税申报服务。” (市经信局办公室)

  市工商局三项措施助推民营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市工商局采取三项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谋发展,全市以私营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取得显著发展。截至11月底,年内共登记私营企业12438户,注册资金663172万元,从业人数88553人,同比分别增长101.98%、57.56%、100.08%。主要做法:一是强化行政指导。在工商户设立登记中,鼓励有条件的市场主体登记为企业。积极推行和严格执行政府多项优惠、激励政策,为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对新设立市场主体,达到登记为企业标准的,积极引导其登记为企业,鼓励其引入新投资者,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精简审批。清理企业登记注册前置审批项目,理顺前置审批顺序。制定《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对所有登记注册前置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审批行为。大幅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从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转变。三是加强便民服务。实行“一审一核”制和首办责任制,简化办照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下放登记审批权限,落实属地登记管理,探索推行相对集中登记的许可模式,方便企业办事。缩短办照时限,全市工商系统办照期限由法定15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其中,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市重点建设项目等符合“绿色通道”条件的,承诺3个工作日内办结。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开通专门通道,登记缩短为5个工作日。 (市工商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三角镇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一是实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成立三角社工站暨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与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合作,重点为三角居委会和结民村居民提供就业创业辅导、青少年成长服务、长者服务等专业服务。二是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内设立100万元的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帮扶全镇领取第二代残疾证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单个家庭可获得5000-10000元免息1年的优惠贷款。对拥有常住户口持第二代残疾证的村(居)民进行就业奖励,符合要求的残疾人可享受一次性就业成功奖励金第1年1000元,稳定就业者可连续奖励3年。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创业就业。三是加大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力度。加强镇村两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实施下访农户、下访企业、领导接访、网上接访等“四访”活动。重点做好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问题等四项排查。完善打防控管一体的社会管理体系,整合巡警、辅警等巡防力量,构筑群防群治的强大社会治安管理网络。 (三角镇党政办)

  港口镇着力促进民生建设。一是全力促进“基本民生”。全镇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退休农民每月可领取社保金745元,医疗门疹报销80%,住院累计报销15万多元,实现小病不出村,康复在社区。投入2.5亿元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财政每年投入教育经费达户籍生均460多元,校安工程实现全覆盖。二是切实保障“底线民生”。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应急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弱势群众危房改造应改尽改。三是积极改善“生态民生”。投入2亿元完成污水处理厂一二期主体工程和管网建设。对全镇水利、河涌进行全面整治,解决低洼地方内涝和水浸街等问题。四是着力促进“交通民生”建设。今年投入1亿多元建设世纪大道、西街大桥重建等路桥工程,为经济发展和方便群众出行打好基础。五是重点推进“文化民生”。年内投资3亿元重点推进港口中心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港口体育中心、中心幼儿园等“文化民生”项目。(港口镇党政办)

  火炬区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一是深入推进阵地建设。建成总数达257个,总面积近18万平米的各类文化场馆,每年举办文化活动近3000场次,参与群众超过100万人次。二是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实施名居、名团、名品等三名工程,珊州龙狮、濠头木龙、张家边曲艺等文化品牌影响力较大。创作的文艺作品获国际奖51项,全国奖125项,省级奖263项。三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成功打造以包装印刷基地为载体的现代工业文化功能区、以健康基地咀香园工业旅游为特色的文化体验功能区和以科技新城为核心的商务休闲文化功能区等三条文化产业链,初步形成文化产业体系。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对图书馆、文化站等纯公益性文化单位,全面变革用人、分配、管理制度。对电视台、歌舞团等经营性事业单位,采取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发展,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狠抓遗产保护利用。将浦江世泽牌坊、三仙娘山炮台和水洲山炮台申请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咀香园杏仁饼、东乡民歌等项目申请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是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出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成立文化单位行业协会、义务监督队等组织,开展评优选先、法规宣传等系列活动,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火炬区管委办)

  南朗镇积极开展全民修身行动。一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开展全民践行“四德”评选活动、孙中山博爱精神教育系列活动,挖掘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先进典型。积极组织青少年参观孙中山故居、中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纪念地,培养年轻一代爱党爱国的精神。二是推进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借助高等院校,通过面授、研讨、论坛等形式增强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实施“免费培训教育五年规划”,借助南朗理工学校的成人教育平台,分阶段对本镇户籍、常住外来人员中已达初中水平未取得高中学历的人员进行免费高中教育,提升低学历人员学历水平。三是推进文化弘扬浸润工程。建设一批高品位的文化项目,提高人民群众审美情趣。整合资源,把翠亨片区打造成为以“伟人故里文化”为主题的著名景区。推动云梯山、黄道山、蒂峰山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使崖口飘色、石门木兰醒狮、咸水歌等南朗民间艺术得到更好传承发展。四是推进民主法制普及工程。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送进社区、农户、企业、校园。通过驻村干部,在农村广泛宣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土地法、选举法等政策法规。五是推进幸福指数提升工程。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帮扶,打造“家长学校”、“亲子义工”等特色品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推行“社区+义工”模式,发挥基层综治服务站、社区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慈善总会及“农民义工队”等义工组织作用,增强社会服务影响力。 (南朗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