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 > 期刊选摘

《政务动态》--〔2012〕第2期(总第971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2年01月06日

[情况反映]
  市财政局强化政府采购管理。一是健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制度。出台《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计划管理通知》,要求采购单位根据年度下达的政府采购预算,分年度和季度编制并报送政府采购计划,加强政府采购计划编制及执行管理力度。重新草拟《关于中山市政府代理机构业务登记备案办法》等文件,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规范操作。二是加强专家抽取管理。建立一套补充专家抽取系统,防止专家抽取人为操作的发生,降低专家抽取泄密的风险。三是实施电子监察系统对政府采购评标全程监督。通过电子监察系统网络加密将评标现场同步的录音录像传输到市检察院、市纪委监察局等监督部门,并将每个评标过程音像资料备份归档。四是落实代理机构监督检查制度。实行ISO9001标准化质量管理,制定严格考核指标,确保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规范执业和质量具备统一标准。实行每年一查制度,对全市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进行检查,指出存在问题,督促及时整改。五是率先在部分镇区推广使用省财政厅电子采购平台。横栏、三角等6个镇区在省内镇级率先推行商品行情、电子订单、电子议价、电子合同、电子反拍等模块的省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 (市监察局办公室)

  市外侨局积极推动我市与东盟经贸往来。日前,市外侨局前往省外办,就如何发挥外侨部门优势,服务中山与东盟经贸合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我市先后赴印尼、越南、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举办经贸洽谈会。我市的游戏游艺、五金机械、电子产品、灯饰、燃具等产品在东盟国家市场具有良好口碑。东盟国家在我市食品、日用品、电子、化工、家具、造船等行业设立投资项目125个,投资额达4.39亿美元。东盟已成为我市第四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五大贸易伙伴。我市与东盟经贸合作优势:一是省外办是我省与东盟合作联席会议机制牵头单位。市外侨局与省外办联系紧密,在获取东盟相关信息,解决投资贸易争端方面可及时得到指导。二是使领馆资源有助于我市对外沟通协调。我市高度重视与东盟各国驻穗总领事馆沟通,还可借助我国驻东盟使领馆资源,与使领馆经商处建立联系机制,了解使领馆所驻国相关情况,为我市前往东盟地区的企业和人员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和协助领事保护。三是东盟各国有可观的侨力资源。我市历来与东盟地区华人华侨联系紧密,近7万中山人旅居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东盟国家。工作建议:一是借力“合作”机制。通过省政府联席会议办公室,加强与相关合作机制联络沟通。二是引导“重点”行业。通过邀请中联部、省外办、暨南大学等国内专家学者与我市企业家座谈形式,动员重点行业“走出去”。加强调研,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前往东盟各国进行考察。三是依托“成熟”网络。加强与新加坡有关方面联系,帮助中山企业入驻新加坡在东盟各国设立的工业园区,依托其成熟的投资营销网络和管理经验拓展市场。四是联系“成功”人物。借鉴广东农垦集团等企业“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借助其在当地的资源渠道,帮助中山企业在当地打开局面。 (市外侨局办公室)

[镇区动态]
  黄圃镇积极助推产业升级。今年以来,黄圃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效益。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1亿元,同比增长15.8%。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单位生产总值综合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获“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称号。一是着重“引”。凸显先进引项目,引入中低速柴油机大型锻铸增资项目将该镇打造成华南地区最大的船用锻铸基地,引进三和有机硅新型材料、长兴造船等一批优质项目。镇校合作引人才,与韶关市技师学院等院校签订镇校合作协议,引进技能人才逾2000人。组织协调引资金,组织企业参加招商经贸洽谈会、珠中江展销会等展会,镇内共举办展会10个。二是着重“扶”。组织企业申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资助计划,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升级等9个子项目,共为43家企业获资助资金287.6万元。引进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成立中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成功为广重、大王椰、创志等13家重点企业申请新增贷款贴息约167.3万元。三是着重“逼”。利用环保执法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改善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对外排放。如督促中山市樱科电器有限公司投入400万元改用电能燃烧升温。全年共关闭企业12家,停产整改3家,搬迁企业10家。 (黄圃镇党政办)

  板芙镇切实加强节前食品安全监管。一是突出重点,认真排查。执法人员以乳制品、速冻食品、肉类、食用油、调味品、酒类等应节食品和节假日礼品为检查重点,以集贸市场、超市商场、批发市场等食品副食品集中经销单位为重点检查对象,坚持“教育指导先行、处罚与教育结合”原则,防止“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预防”。二是加强宣传,做好动员。工商部门邀请辖区5大市场和46个乳制品批发商和零售商代表参加“全镇乳制品培训座谈会”,向经营者讲解有关要求和处罚标准,与其签订《乳制品经营者质量安全承诺书》,提高经营者守法意识。三是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将分段监管和综合协调、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传统监管手段和现代化监管手段相结合,使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市场巡查和监管执法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四是立足消保,及时解决群众投诉。保持消费维权电话、网站投诉渠道畅通,安排专人督办消费投诉案件,要求接到投诉立即查办、严肃查办,并在3天内回复投诉人。 (板芙镇党政办)

  阜沙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加强减灾救灾。开展冬春期间防寒救助活动,筹集发放防寒物资,救济困难群众452户。开展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提高社区基层减灾救灾能力。二是推进城乡医疗救助。目前已救助72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9.2万元。三是开展低保救助。落实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每月及时调整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将全镇低保户调整为244户610人,发放城镇低保金5.9万元、农村低保金70.3万元。四是落实五保供养。对全镇在册五保户104人按镇村7:3的比例落实供养金,共发放供养金约42万元。与各村签订《五保集中供养协议》,灵活解决五保户生活问题。完善敬老院设施,调高在院供养老人膳食标准。五是开展临时困难救济。及时为全镇922名低保、低收入家庭、五保、三无和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62万元。通过镇慈善捐助超市,对上述五类人员按月免费发放日常用品。对47户生活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11万元。六是开展节假日走访慰问活动。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假日前,组织镇村领导干部、志愿者等,对全镇9个村(社区)的442户困难群众进行走访,赠送慰问金和慰问品88万元。七是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和义工队伍,全镇现有2支企业义工队,志愿者316人。成立社工综合服务站,引进香港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入驻,提升社会工作水平。 (阜沙镇党政办)

  坦洲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成立考核机构。每半年进行绩效考核,将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和服务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与考核结果挂钩,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二是推行医师责任制度。根据辖区人口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由医务人员分类负责,做好辖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并与社区联合,切实做到“点对点、零距离、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实施人才发展计划。大力引进有专业知识、有执业资格的人才,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岗位培训计划、急救培训计划,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鼓励职工进行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疗技术。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2011年8月起,全面推行门诊电子处方、电子个人健康档案等信息化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为居民提供“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信息化管理服务。 (坦洲镇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