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废止)
中府[2004]115号,2004年10月21日颁布
建设教育强市,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中山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建设全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市的重要举措。初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内容。为此市政府决定,切实加强初中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办好全市初级中学,全面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充分认识初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加强初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
(一)初中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教育系统全体干部教师的努力,我市大部分初中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但初中教育中还存在许多与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市直初中与镇区初中、城市初中与农村初中办学水平差异大,直接影响了全市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设施设备相对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教育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学校管理水平不高;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现代教育所需要的科研型、专家型干部教师群体未形成;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随着我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中教育的迅速普及,初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初中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管理质量。
(二)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振兴初中刻不容缓。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出口和高中教育的入口,其教育质量影响着整个基础教育以及高中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处于学习过程的明显分化期,身心发展的巨变期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些特点决定了初中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各级政府要从基础教育发展的全局来分析初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设教育强市的高度来看待初中教育存在的突出矛盾,切实增强办好初中、抓好初中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中山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把加强初中建设作为“利为民所谋”的重大民心工程抓紧抓好。
二、以促进均衡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明确初中建设的指导思想,确立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初中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教育强市总目标、总任务,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化优质初中为目标,以提高初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抓住一个核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握两大重点:推进初中标准化建设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实施人才强教、科研兴教、名校带动三大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高初中办学水平。
(二)初中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2005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以农村初中建设为重点,推进初中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全市所有初中达到市规范化学校以上标准;大力发展优质初中,力争80%以上的初中达到市一级学校标准,35%以上的初中达到省一级学校标准,全市优质初中学位覆盖率达到80%以上,确保每个镇区至少有一所优质初中。
三、以改革总揽全局,系统构思,整体推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初中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初中建设的责任,进一步落实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市成立 “振兴初中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初中建设的统筹、指导和推进。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配套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各镇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镇区初中建设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初中教育的优先发展。市设立初中建设专项经费,支持优质初中和农村初中建设,市级各项专项经费也重点向初中倾斜。各镇区要增加对初中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把加强初中建设列为创建教育强镇的重点工程。积极探索初中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发展民办优质初中,对民办初中的办学效益奖励与公办初中一视同仁。继续提高教师待遇,逐步缩小城乡之间、镇区之间待遇的差距,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切实解决教师住房问题。
(三)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在生源许可的情况下,初中办学达到18个班以上规模(一般不超过48个班)。严格控制班级学额,从2005年起始年级起,班级学额控制在50人以内,过渡年级控制在55人以内。按编制标准配齐所有学科的专业合格教师。
加强初中功能场室、设施设备和教学器材、图书的建设,并落实设备运行、更新和维护经费,保持教学设施设备较高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加大初中信息化建设力度,至2006年,基本实现校校建成校园网,人机比达到8∶1。
(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启动名教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大力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的良好风范。进一步完善校长聘任制,探索实行校长职级制,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校长选任和管理机制。努力培养本地优秀教师,同时积极引进市外、省外优秀人才,进一步充实干部教师队伍。开展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名校长评选工作,创设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建立市、镇两级学校干部培训体系,采取国内与国外、境外培训相结合、挂职学习与带职见习相结合等方式拓宽学校干部培训渠道,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菜单式”培训计划,创新干部培训方法,切实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鼓励高中优秀中层干部到初中担任校级领导,逐步建立高中骨干教师担任中层干部先到初中挂职锻炼、初中提任校级领导先到高中挂职见习的制度,创新学校干部培养机制和体制。在继续提高初中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为核心,改进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五)推行四个“整体负责制”,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优化管理运行机制。推行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年级整体负责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整体负责制,以科组长(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整体负责制,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全程整体负责制,开展年级、科组(备课组)、班级和教师个人教学质量评价,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级级过关、科科过关、班班过关、人人过关。
(六)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教育新观念。树立整体质量观,努力办好每一所初中。市直公办初中只在城区招生,并继续实行电脑派位;镇区初中招生按照就近免试入学、相对集中的原则分配初中新生,各类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均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初中招生考试。树立全员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从过分关注少数优生转变到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上来。建立后进生辅导制度,加强对后进学生的辅导,使不同学力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树立全面质量观,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从过分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落实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时空保证。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广泛开展普及性的体育、艺术、科技等各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树立和谐质量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拓宽人才成长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初中创办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等特色学校,为各类优秀学生的优势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
(七)大力改善和切实加强初中德育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初中德育工作的领导。大力加强社区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切实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大力开辟学生课外活动场所(学校文体活动设施节假日向学生开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切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前途教育,法制教育;特别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切实加强校风校纪建设,特别重视养成教育,形成勤奋学习、勇于进取的良好风气。
(八)抓好课程改革,开发课程资源,建设精品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全市骨干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符合我市教学实际的学科教学资源库,逐步实现全市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实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
(九)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形成有效激励机制。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初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定初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对初中教学质量进行年度综合评价,对质量高的学校和镇区进行表彰与奖励;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初中毕业会考制度,生物、地理、历史三科毕业考试与中考合并进行,考试成绩以一定分值计入中考总分;建立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按照中考组考方式对部分学科教学质量进行年度质量抽测(参照中考收费标准收费);音乐、美术、体育特长学生全市统一测试认定,测试成绩作为特长生录取和高中招生加分的依据(按照组考实际运作成本收费)。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合格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优势发展程度评选“优秀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发相关管理系统,建立学生个人成长电子档案,并相应改革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办法。
(十)实施科研兴教战略,努力提高教研科研水平。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加强小学、初中与高中教学的衔接研究,加强各学段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高中对初中教学进行指导,初中对辖区小学教学进行指导的教研制度。大力加强教育科研,从政策导向、经费投入、专家指导等方面为初中开展科研提供保障条件,力争产生一批先进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较强的科研成果。加大科研成果的表彰、推广力度,及时将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十一)实施名校带动战略,建设现代化优质初中。以省、市一级学校为基础,精心规划,大力扶持,培育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示范性名牌初中,跻身省级示范性初中行列,带动、引领全市初中建设,提高全市初中整体办学水平。
(十二)加强教育督导,保障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市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镇区实施“振兴初中行动计划”的检查与督导,把加强初中建设列为对镇区主要领导教育工作实绩考核和教育强镇评估的重要内容,将优质初中建设列为必达指标。加强对学校的综合督导,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对全市初中学校进行一次普遍督导,督导结果列为校长任免和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