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稳健增长,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粤府〔2012〕138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快我市现代流通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核心任务,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服务生产发展、促进居民消费和方便群众生活为重点,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与加强政府引导相结合、促进发展与加强规范相结合、扶优扶强与带动帮扶中小企业相结合,大力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切实推进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形成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多流融合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通过5-10年时间,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安全高效、竞争有序的现代流通体系。流通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从分散向集约转变、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生产向生产服务转变,更好地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消费升级和城市转型。流通领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效果显著,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明显降低,流通主体竞争力明显增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等成为主要流通方式,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一批知名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交易平台和电子商务基地,建成一批设备先进、功能完备、交易规范的商品集散地,培育出1-2个辐射全球的国际采购分销中心,打造一批网络覆盖面广、主营业务突出、品牌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流通企业。
二、核心任务
大力实施十项重点工程,促进现代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实施中山美居工程。着力打造“中山美居”区域品牌和原产地证明商标,整合装饰材料、家居用品、家具、灯饰、家电、五金制品、服装服饰等优势传统家居产业资源。建设“中山美居”体验中心,强化家居设计、购买咨询与装修服务,采用“设计+体验+交易”方式,倡导美居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大力发展以“中山美居”为核心的幸福导向型产业,推动灯饰照明向新光源、家用电器向智能家电、五金锁具向智能安防、纺织服装向时尚设计转变。
(二)实施电子商务工程。积极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广货网上行”活动,努力推荐我市优秀电商平台、网上商城、网店和企业申报“十百千万”工程,大力开展“中山货网上行”活动。积极发展网上交易市场(B2B、C2C)、网上商店(B2C)、网上商务(B2B)等多种电子商务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改造供应链流程、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拓展市场。鼓励生产制造企业网络直销(M2C)、商贸和外贸企业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O2O)发展。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网络团购业务和网上会展。支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超市。深化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重点在家电、灯饰、家具、服装、五金等优势传统产业领域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性交易平台,大力推进大型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支持建设一批标杆电子商务平台,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和品牌。规划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区,引导专业电子商务企业集群发展。加快电子认证体系、在线支付体系、信用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力争把我市打造成为广东省电子商务强市。
(三)实施食品溯源工程。以建设“北斗城市”应用示范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物联网和北斗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强与高等院校、企业的合作,以肉菜溯源为切入点,建设一批食品溯源等紧扣民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开展食品溯源信息技术应用。加快食品溯源信息平台建设,提高食品链透明度,缩短交易链条,提高食品特别是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安全性。鼓励企业探索开发食品溯源技术,降低食品溯源交易成本,为食品溯源提供产业支持。
(四)实施会展资源整合工程。大力整合会展资源,依托中山博览中心、广东灯饰国际采购中心、火炬国际会展中心打造全市会展集聚平台。探索“基地+会展+体验+交易”的提升发展模式,加强会展与实体经济融合。支持广东灯饰国际采购中心依托灯饰优势传统产业,采用实体与虚拟相结合方式,建设集产品展示、交易、设计、品牌营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采购中心。鼓励中山博览中心推行“会展+体验+交易”的经营模式,打造成为集品牌推广、营销采购、设计研发、消费体验、办公总部等于一体的创意展示平台和总部基地。
(五)实施物流配送进社区工程。将大型货场、特色商业街、重点购物场所、物流配送中心、专业市场、会展设施等作为流通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研究制定社区物流发展规划,促进社区物流加快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协会协调、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原则,开展以社区为单元、以家庭为结点、以生活用品为核心、以定制服务为特征的社区物流共同配送工程试点工作,建设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推进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承担以快递、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为基础的社区末端物流配送以及废旧物品回收、家政服务、机票代订等社会服务,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网络。鼓励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整合社区信息资源,运用物联网、可视化货物跟踪、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和数字技术,建设数字社区,打造方便快捷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六)实施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战略任务,加强规划引导,推动物联网、物流网、信息网与现代流通业有机融合。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实现物流资源信息共享。引导物流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流与物流协同统一,并与全市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鼓励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设施以及条形码、信息交换、智能标签、无线射频(RFID)、全球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全面提高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积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鼓励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信息服务。
(七)实施流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强物流业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培育、引进和发展大型流通企业。深化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组织形式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大型流通企业进一步明晰发展理念和定位,加快培育一批有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鼓励中小型流通企业进行资产营运、兼并重组、产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认定一批主业突出、品牌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连锁经营、中高级批发市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等现代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其做强做大。到2015年,我市有5家以上流通企业进入省流通龙头企业行列。
(八)实施流通市场提升工程。鼓励具备条件的集贸市场、专业市场推广应用多用户税控开票机,实施集中管理、分户开票。支持行业协会及物流龙头企业以物流信息服务和在线交易支持为基础,发展物流电子商务和物流协同运营服务。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枢纽作用,进一步整合现有物流园区,优化物流市场布局,促进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发展。鼓励在各类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仓储配送、车辆调度、信息交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园区。
(九)实施流通金融工程。支持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和产业集群流通市场开展资本运作,通过整体上市或区域品牌上市等多渠道募集资金做强做大。鼓励银行、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及物流金融,以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兑仓以及开证监管等方式,促进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统一。鼓励流通企业上市,重点推进列入国家、省、市龙头企业的流通企业改制上市,支持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积极支持优质流通企业进入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加快入库企业的培育、改制和发行申报。鼓励上市公司开展资本运作,实现上市资源优化整合,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上市公司。
(十)实施经贸合作工程。依托“中山美居”区域品牌和龙头企业,探索与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建设战略性经贸合作平台,构建中山产品全国销售网络。支持企业收购兼并有销售渠道和品牌的外地企业,在重点市场设立销售子公司、产品分拨中心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快开拓外地市场步伐。鼓励本土连锁经营企业“走出去”发展。采用政府引导、协会牵头、抱团发展的模式,引导企业组团扩张性转移,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持。将流通业确定为我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产业,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流通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编制《中山市现代流通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制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业发展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完善促进现代流通业发展政策体系。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教育、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外经贸、卫生、国税、地税、统计、物价、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金融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惠及企业。
(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三打两建”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和商业贿赂行为,切实整顿和规范流通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和对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分级评定体系,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披露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推动监管力量整合,改善市场监管方式,大力推行信用监管、在线监管、溯源监管等现代监管模式,突出抓好电子商务信用监管工作。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继续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百城万店无假货”、“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正版正货承诺”等活动。
(三)注重人才培养。加强流通领域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机构、行业协会和高等院校开设流通专业课程。拓宽人才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校企合作,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培养更多精通流通业务、信息技术应用、供应链管理的复合型流通专业人才。加大营销人才引进培养和表彰力度。支持大型现代流通企业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落户、医疗保险、公租房租住等方面的政策待遇。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流通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市政府副秘书长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任副召集人,成员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席会议主要负责组织编制现代流通业发展规划,探索建立现代流通业指标考核体系,定期研究解决流通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协调、制定和落实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政策措施。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现代流通业发展和联席会议交办的具体业务,组织开展促进现代流通业发展相关业务。
(五)加大财政扶持。从2013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发展现代流通业专项扶持资金和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国际采购分销中心、连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发展,支持重点流通项目、流通公共服务平台和民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流通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和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等,以及用于国家、省扶持项目的资金配套。专项扶持资金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市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等各种专项资金,对现代流通业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