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进入登革热高发季节,为进一步提升坦洲镇应对登革热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4月28日下午,镇卫生健康分局组织开展登革热疫情防控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全面检验坦洲镇应对登革热疫情时科学防治、快速反应、密切配合、有效处置的应急能力,镇爱卫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中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山南华医院和其他民营医疗机构、各村(社区)等约80名工作人员参加。
本次培训,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从当前的登革热疫情形势、防控建议以及蚊媒生物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登革热防控以及应急处置能力。
理论知识培训后,各参会部门联合开展应急演练,演练以某民营医疗机构接诊1例符合登革热样病例定义、登革病毒抗原初筛阳性的患者为背景,模拟了病例的监测、发现与管理、样品送检复核、流行病学初步调查、信息报告与启动响应、三区划定、入户调查、蚊媒控制、医疗机构应急监测等多个环节。演练过程中,各部门密切协作、信息共享,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控制。本次演练有效检验了各部门应对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的规范性、科学性,提升了各部门应急响应和协调处置能力。
下一步,坦洲镇将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做好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为坦洲人民生命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所以不被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二、哪些地方有登革热?
登革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城市、半城市地区广泛流行。雨季到来后,降水增多,随着媒介伊蚊大量孳生,登革热也随之传播开来。目前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地区,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孟加拉国、柬埔寨、老挝、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巴拉圭等国家都已经进入了登革热的流行季节。大家去这些地区旅游时,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
三、何时怀疑自己得了登革热?
如果发病前2周内,您曾经在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等正处于登革热流行地区逗留,或者您居住、工作的城市、街道、社区范围内已经有登革热发生,那么出现发热、皮疹、头疼、肌痛等症状时,需要考虑患上登革热的可能。此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且主动向医生说明您的旅行史,以尽快得到诊治。
四、除了防蚊灭蚊,还可以做什么预防登革热?
长期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区的居民,除了使用纱门纱窗、蚊香等防蚊灭蚊措施外,还需要定期清理家中的媒介伊蚊孳生地。孳生地就是成蚊产卵、蚊子的幼虫成熟生长的地方,清除孳生地后,伊蚊就无法在您的家中繁殖,有利于阻断登革热传播。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家中常见的媒介伊蚊孳生地有哪些:
(一)白纹伊蚊的幼虫喜好洁净的水,社区内的树洞、石穴、废旧轮胎,废弃的碗、盒,存接水的瓶瓶罐罐,丛生植物的叶腋,室内养花的积水容器、盆托、水缸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二)与白纹伊蚊相比,埃及伊蚊与人类更为“亲近”,喜欢与人类共居一室,我们家中的饮用贮水缸、水培植物、花盆托、腌菜坛、饮水机的积水等,都是它们最爱的家园。
五、如何有效清除家中的媒介伊蚊孳生地?
(一)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
(二)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
(三)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
(四)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
(五)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
(六)轮胎整齐存于室内或避雨场所,在室外用防雨布严密遮盖,户外废弃轮胎打孔,难以清除的积水轮胎,可以撒上双硫磷灭幼蚊。
(七)一个瓶盖或者蛋壳大小容器的积水中,也可以孳生媒介伊蚊,所以在清除孳生地时,一定要仔细,不要放过角落的垃圾。
六、在登革热流行区短暂逗留,该如何做好防蚊?
防蚊是预防登革热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我们需要做到:
(一)在外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使用驱蚊液,预防蚊子叮咬。
(二)酒店、民宿房间应关好纱门、纱窗,房间可以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尤其要注意婴儿床和婴儿车,也要装置蚊帐。
(三)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儿童接触。
(四)避免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五)如果出现发烧、皮疹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被叮咬的情况。
(六)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旅行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住院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