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中山市大涌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2000007333203L/2025-00068 分类:
发布机构: 中山市大涌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5-03-20
名称: 【文字解读】《中山市大涌镇南部流域限期达标规划》政策解读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3-2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文字解读】《中山市大涌镇南部流域限期达标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5-03-27  浏览次数:-

文件:关于印发《中山市大涌镇南部流域限期达标规划》的通知


  经市政府同意,大涌镇人民政府于2025年3月正式印发实施《中山市大涌镇南部流域限期达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政策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决策部署并加快推进大涌镇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广东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从根本上解决大涌镇南部流域河涌不达标的问题,加快推进实现河涌达标,大涌镇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编制《中山市大涌镇南部流域限期达标规划》。

  二、《规划》制定过程

  《规划》于2024年9月纳入《中山市大涌镇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规划》工作启动后,规划编制组通过深入调研、多轮研究分析,形成规划草案。其间,镇党委、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分管负责同志先后多次组织各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多次征求市直相关单位、镇政府内部单位及各村居意见,并于9月30日挂网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公示并征求公众意见,开展了听证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规划》通过了专家论证、合法合规性审查、镇党委会会议等多轮次审查讨论。《规划》最终于2025年3月获得市政府同意,由大涌镇人民政府印发实施。

  三、《规划》目标

  (一)近期目标

  到2026年底前,完成大涌镇公辅中心建设,限期关停全部洗水企业入河排污口,实现洗水产业废水集中排污整治。

  (二)中期目标

  到2030年底前,控源截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实现大涌镇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流域内水体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稳定达标水质功能目标要求。

  (三)远期目标

  到2035年底前,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流域内消除污染,流域水质达到良好,生态系统健康、景观自然。

  四、《规划》主要内容

  (一)限期达标河涌:西部排灌渠、安堂岚田中心涌、安堂七一河、安堂涌、基尾涌、岚田七百涌、南村涌、全禄涌,石井涌。

  (二)规划时限:2025年—2035年。

  (三)规划任务

  1.构建绿色发展格局

  把绿色发展格局作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突出结构性的根源解决之策,以打造绿色集约生产空间、实施绿色农业发展、加快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城市服务绿色转型等措施,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

  推动现有洗水产能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洗水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争2025年底前完成国家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录中设备的淘汰,并持续巩固。开展中山市大涌镇牛仔服装洗水企业整治提升工作,各企业须限期完成整改,并由政府部门联合组织会审评估整改效果。

  加快建设公辅中心。立足工业污染源减排与洗水行业整改双目标,加快推进公辅中心建设,包括工业废水集中处理中心和供水中心。

  从严监管工业企业排水。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整改工作,100%实现工业企业“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雨水”三水分流。工业企业原则上只允许设置1个工业废水排放口、1个生活污水排放口、1个雨水总排口。推进企业工业废水输送管网设施明管化改造。企业工业废水排放口须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在线监测监控要求,并实现联网。洗水企业须在雨水总排口、生活污水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控监测设备,零散废水转移企业须落实有关零散废水管理要求。

  2.强化美丽河湖保障

  以实现“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排放污水全进厂”的污水治理体系为抓手,以推进大涌镇实现河涌达标、推动美丽河湖建设为目标,聚焦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优化、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等基础保障工作实施。

  3.推动绿美碧带建设

  优美清澈的河涌是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期盼。通过推动绿美碧带建设,统筹实施河涌系统治理、生态培育等工作,实现河涌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改善,让越来越多的河涌恢复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4.践行科学用水理念

  水资源安全是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的基础。通过全面关停洗水企业取水口、优化水闸泵站调度、持续合理利用补水工程等源头措施保障河涌水资源基线,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用水效能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工作实现合理用水,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雨水资源再利用提高用水效率。

  5.筑牢风险防控底线

  建立集聚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开展环境风险调查评估,按要求设置防护工程及设施。建立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依法对排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建设流域突发环境事件监控预警体系,强化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加强应急、交通、水利、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应急联动,形成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处置合力,强化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

  6.提高治理能力支撑

  持续落实河长制,定期开展河涌水质“回头看”,强化流域污染源排放管理,探索差别化管控制度等工作多管齐下,提高治理能力支撑。

  五、《规划》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核心领导作用,将规划落实纳入大涌镇政府年度重点任务,作为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各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流域规划工作。强化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部门和社区(村)在流域规划工作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

  (二)资金投入保障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计和监督,定期进行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综合考虑污水处理运行成本、管网运维、中水回用等成本,平衡污水处理成本与收入。

  (三)动态调整保障

  建立全面、精准的监测评估体系,对流域内的水资源状况、水质变化、生态环境指标、工程项目进展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制定科学、系统的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建立灵活的调整机制,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适时启动调整程序。

  (四)公众参与保障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设立专门的公众参与平台,确保公众便捷获取规划信息,并能随时发表意见和建议。加强信息公开与宣传。加强公众对监测、评估及调整过程的监督。重视公众意见的反馈与处理。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