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中山市人民政府南朗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20000073575045/2025-00053 分类:
发布机构: 中山市人民政府南朗街道办事处 成文日期: 2025-02-25
名称: 2025年工作计划(节选自南朗街道2024年度总结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2-2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25年工作计划(节选自南朗街道2024年度总结报告)

发布日期:2025-02-25  浏览次数:-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特别是随着深中通道引流效应加速发挥,深中一体化时代加速到来,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区蓬勃向好的发展势头,深刻把握新区极其宝贵的历史机遇,昂扬斗志、增强信心、坚定决心,敢于爬陡坡、闯难关,善于开新路、辟新径,奋力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样板区,全面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中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一)全力以赴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全力以赴扩大优质产业空间供给。推进马鞍岛东部岸线转型升级,推进重点地块整备。加快推进翠城系列产业园、中山生命科学智造园二期三期建设,推动新增产业空间约58万平方米。扎实做好城中村改造。全力以赴推进水污染治理。久久为功推进“六污同治。加快实施河道水塘清淤工程。推进冲口门堤围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建设。打造中心一河、大溪河等一批绿美河涌。全力以赴推进农房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推动5个典型村完成全域提升,所有涉农村居至少完成1个自然村提升。铁腕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推动有条件村居三线下地,集中资源打造若干个百千万工程美丽示范村。用好镇村工作队、国企、建筑企业、党员群众、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等力量,塑造共建共享百千万工程工作格局。全力以赴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大文章。推动“翠亨里等项目建成运营。启动横门渔港更新改造。升级改造孙中山故里旅游区。高标准打造环五桂山和临深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带。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深化新区统筹南朗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职责分工、完善工作规则和优化机构设置,统筹做好机构编制配置,打造新区(街道)干部全面融合的“一支部队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预受理制度,实现“拿地即开工常态化。落实市对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位工程开展单独竣工验收,加快项目落地投产。深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市委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着力探索与深圳政务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高规格成立服务专班,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集成服务模式,为企业解难题、增信心、添动力。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推广先进质量体系管理模式。深化国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严格实施公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优化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深化管人用人制度改革。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企监管体制。建立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对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谋深做实经济工作各项任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更大力度“融湾发展。深化深中“六个一体化建设,加快落地一批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的新区应用场景。推动香港理工大学中山技术创新研究院落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健康医药产业,用好中山药创院高端创新要素优势,不断完善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提质发展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动中广核地块二、明阳现代能源、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建设。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益昌、江波龙二期等项目投产,加快国昌荣、傲雷、韦德勋等项目建设。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无人产业、类脑科学等未来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上系统上平台企业15家、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家,技改投资增长20%。力争新增上规企业1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上水平,谋划设立中港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D+M湾区设计产业港建成投产,赋能产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加快打造现代商业集聚区,丰富新区消费场景和商业业态。推进科技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力争社会研发投入增长6%、新增高企15家,新增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少于2家。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大力推动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力争落地项目总投资不低于330亿元。

  (四)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一流湾区新城。打造高效顺畅的枢纽城区。推动纬五路和丽桥、翠澜街等项目建成,加快东部外环、香海路延长段等项目建设,启动和忠路、横门路等项目动工。稳步推进南中城际等轨道交通建设。管好用好新中山客运码头,适时增设珠海海岛、“双桥游等航线。加快推进新中山客运口岸公交枢纽站建设。打造创新引领的产业城区。以中山未来产业先导区为目标,推动翠湖新城建设,重点谋划建设香山站TOD、翠亨国际科创中心二期等项目,重点推进综合能源站、中山生命科学园集中供冷项目等能源产业。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城区。加快客运港滨海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全年完成植树4万棵、林分优化1000亩、中幼林抚育800亩。探索在东部岸线等关键节点,布局标志性建筑,树立珠江口西岸城市形象。打造基础牢固的韧性城区。推动北部垃圾转运站建成使用,加快水陆两用消防站等重点项目动工。推动油电氢综合能源站动工,建设一批高标准、智能化的充电场站。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水平。坚持建管并重,推动市政工程移交管养无缝衔接,探索分级别分区域精细化管理,加大对关键区域资金、力量的投入保障力度。

  (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深化“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一批学校建设办学。优化医疗服务供给。谋划推进医养结合项目。建强中医阁、“名中医工作室”等平台。持续提升基层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基本养老、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服务保障。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完善药品监管风险研讨机制。持续投入保障大额住院补充医疗保险经费。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举办更多高质量文体赛事活动,引流湾区青年参与。持续做好运动场馆、儿童公园等体育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

  (六)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以海湾社区、南朗村和榄边村作为社会基层治理改革试点,探索社会多元共治模式。积极推进“三调联动和警格网格融合。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调处涉房地产、涉众欠薪、涉农涉土、重复信访等问题,确保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持续加强涉众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化解机制。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

  (七)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打响深中通道沿线沿岸区域党建共建品牌,探索成立跨城区产业链联合党委、创新跨区域公共服务机制等新内容。坚持以“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鲜明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聚焦“百千万工程工改、治水、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注重从一线火线中选用干部。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聚焦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健全完善程序流程,形成按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切实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日常遵循。久久为功推进市委巡察问题彻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