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区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11235”为引领,全力以赴塑强“美丽侨乡、科创新城”形象,奋楫启航高质量发展新南区征途。
一、发展动能不断积蓄。30家企业开展“数转智改”、22家实施技改备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进度100%,规上工业增加值42.9亿元,工业投资增长22%,技改投资增长51.9%。经营主体总量12859户、增长9.5%,高新技术企业75家,首批市“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46户。新开工项目11个,新封顶项目5个,新投产项目3个。广东中泰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鹰唛食品有限公司登上“2024广东制造业500强”榜单,广东中泰家具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24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年度优质转型企业。19个“工改”项目整备面积共503.94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出让10个工业地块共219.97亩,其中6个项目“拿地即动工”,1个“拿地即出证”。
二、产业集群聚势提能。围绕“工业强区”发展方向开展控规调整工作。国家级电梯特色产业基地逐渐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先后招引11个产业上下游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打造“中山南区产业园区”和“新能源产业园南区片区”,新签约制造业项目3个,新动工项目3个,推动基础设施项目2个,圣都路、汇贤二路全线通车,中山南区智慧港项目成功落地。引进中山市智耕耘农业有限公司。
三、招商引资发力攻坚。前往香港、澳门、上海、长沙、重庆、广州、深圳等地考察招引优质项目。访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推动企业“智改数转”汇聚新质生产力。举办南区街道高质量发展大会、招商引资暨招才引智大会,聘请29名“招商大使”,成功招引签约项目36个,投资总额达到40.46亿元,创近五年新高,同比增长289%,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招商目标任务。
四、科技创新实力增强。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科学家小镇揭牌,完成前期规划工作,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成功开园。国家电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基地顺利揭牌,市特种设备综合服务项目落成启用。市电梯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服务中心通过现场验收,获批成立南区街道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站。引进技能人才225人,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龙川工作室获评“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广东微观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省级台账企业。
五、“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搭建“11235”顶层设计,打造南区街道十大文旅路线。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良都、北溪社区被选为省典型村培育对象,“曹边-北台”纳入市级典型村四个重点片区之一,完成13个项目改造提升,联动兴中集团、中铁建工集团推动18个项目建设,在沙涌成功打造荟聚香山书房、香山长者饭堂、香山新街市的香山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品牌特色街区。农房风貌管控提升174户。五个村集体成立“强村公司”。环城美食街入选2024年中山十大美食街区。培育“良都扣肉”“龙环耙子萝卜”地理标志产品,中山市信科食品有限公司红烧乳鸽成功获评广东岭南特色食品。
六、绿美南区成色更足。改造14个老旧小区,保交楼1074户。新建污水管网88.68公里,无黑臭河涌。推进乡村道路“出行易”实现全覆盖。全员出动、全域覆盖开展“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累计处理“黑点”“死角”问题4202处。林分优化353.66亩、森林抚育330亩,种植乡村绿化花木3.51万余株。涌现省级“美丽庭院”4户、市级17户,建设市级“庭院经济”示范点2户。
七、文化品质大幅提升。引进深圳“百亩地”、滨江・南城里、希尔顿花园酒店等项目。打造詹园“夜经济”,先后建设“百亩之家”、北斗星自然教育营地、曹边学堂农耕科普研学基地等。承办全国“村BA”广东省赛、“中山我们的节日·中秋”、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主题活动。开展湾区网络大V看中山“百千万工程”主题采风活动,设计“状元郎”“侨乡牛牛CPOX”等IP及周边文创产品。街道获评中山市“书香镇街”,综合文化站获“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称号。
八、侨乡品牌持续擦亮。整合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统一战线服务阵地。举办第十一届中法环境活动月华南地区开幕式,打造寻美侨村、传承商业文化、中法环境月、游子返乡四大侨乡品牌活动。邀请海内外、港澳考察团约1154人次回乡,6名担任全球引才顾问,12名招商大使成功帮引项目22个,总投资额31.77亿,侨胞捐资近200万元修建梁杞纪念馆。引入建筑空间设计协会、市留学生联谊会等助力侨房活化,先后建成“云开”工作室、北台印象、马沙窑烤面包店等新晋网红打卡点,侨房新韵改革列入市改革典型案例30项。
九、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凯文饮食店长者饭堂获评市五星级“香山长者饭堂”、南区颐老院被评为“广东省二星级养老机构”。推进中医馆、中医阁的建设,打造“中药夜市”品牌,升级改造环城、渡头等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创新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互联网+护理”、中药代煎代配等便民就医“微改革”举措。竹秀园中心小学与马岭小学,南侨英才学校与北台小学结对组建教育共同体。成立篮球协会、足球协会,承办或举办省级赛事2场、市级24场、镇街级10场,南区街道代表队获“2024年中山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技能展示大赛特等奖”。慈善筹款558.5万元,创新设立首个“慈孝公益基金项目”。华伟技工学校完成办学备案,招收学生超554人。南区街道户籍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0%。广东省级儿童友好镇街建设通过验收。悦来天虹购物中心成功申报广东工会爱心妈妈小屋示范点。良都中学、南侨英才学校获评市初中教育质量评价一等奖,南侨英才学校、良都小学、北台小学获评市首批星级食堂。
十、社会大局平稳安全。出台“大安全大应急”工作方案,构建“平战转换”的应急响应机制,实施安全零报告制度,创新开展“无人机空中巡检”模式。年内来信来访事项100%办结。原始警情下降53.58%。南区街道社区矫正中心获评省级首批“智慧矫正中心”。在全市率先成立涉侨公共法律服务站。
十一、党的自身建设增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活动,实施干部队伍“争先提能”六大行动,实施开设“良都讲堂”“青蓝讲堂”、打造“身边榜样”“他山之石”“我为南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专栏等26项举措。创建“情驻基层”品牌,新招录公务员、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12名,选派20名跟岗锻炼,提拔和进一步使用优秀干部70人次,下派14名干部到经联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成员。
十二、基层治理高效精细。推进社区、经联(济)社融合协同发展,建设“1+6+N”治理体系,开展纠纷多元化解“同心圆”试点,推进妇女议事、“五老工作室”等群众自治平台建设。创新推行党员群众积分制、楼栋长工作机制,调动党员群众超1万人次参与社会治理。谋划深圳市葵涌街道、龙华街道广培社区结对共建项目12个,与市直单位党组织50个共建项目、17个“揭榜攻坚”项目。
此外,人大、政协、统战、武装、审计、工青妇、商会、民族宗教、统计、老干、退役军人、关工委、档案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